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585章 大人你太過份了
常二郎打著哈欠,拉著那同樣在打著哈欠的三弟常森登上了馬車。
就這麼坐在馬車裡邊,晃晃悠悠地朝著那城外的皇家科學院方向駛去。
終於抵達了之後,弟兄二人這才剛剛躍下了馬車,這才沒行出數步。
常二郎就聽到了一聲帶著驚喜的呼喚聲。
“那邊可是申壯士?”
常二郎一臉懵逼地轉過了身去,就看到了那解縉正撩起官袍前襟,朝著這邊快步而來。
看著那出門一向都不穿官服的常二郎,又掃了一眼常二郎身邊那同樣體格驚人,就是麵容稚嫩的常三郎。
解縉不禁滿臉儘是讚歎之色。
“看來這位想必應該是申壯士的家人了……”
話音未落,就看到值守在學院大門口的那兩名安保人員,齊刷刷的朝著跟前這兩位力能舉鼎的壯漢恭敬施禮,異口同聲地道。
“見過常院監,常院正……”
解縉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抬起的手臂也僵硬在半空。
而這個時候才剛剛下得馬車的楊士奇正從遠處向著這邊趕了過來。
看到解縉居然與申壯士在這裡相遇,不禁一樂。
“沒想到我等與申壯士果然有緣,這算起來應該是第三次相遇了。”
“容我重新自我介紹一下,鄙人姓常名升,乃是皇家科學院的院監,二位可還記得當日咱們把酒言歡之時,常某就曾有言,能與二位才俊共事,乃是我的榮幸。”
“如今也算是夢想成真,二位想必也很開心吧?哈哈哈……”
麵對著放聲暢懷大笑的常二郎,解縉與楊士奇二人的臉色,此刻堪比起門衛室燒水壺的壺底,黑得怕人。
坐到了那皇家科學院屬於院監的辦公室內,解縉與楊士奇此刻的臉雖然沒有在門口時那麼黑。
可是也好不到哪裡去,甚至可以說更加的難看。
特彆是看到這位笑眯眯地打量著二人的常二郎,他那笑容,讓人覺得這踏馬就是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
偏偏一開始大家相遇之時,還以為這貨隻是一個粗鄙武夫。
重點是當時二人喝酒喝得甚是嗨皮,還在那裡大言不慚的大肆嘲諷常二郎這位棄武從文的粗鄙武夫,埋汰得可謂一無是處。
而現如今,二人看著跟前這位龍盤虎踞,笑意吟吟的常二郎就坐在了跟前,當真有一種羊入虎口之感。
“二位為何如此表情,怎麼,莫非二位監丞,覺得來到了本院,對不起你們這一身的才華學知與能力不成?”
麵對著常二郎這話,解縉與楊士奇很想點腦袋,可是一想想這貨的身份,在天子跟前的話語權。
著實有點難以說出口,主要就是擔心,哪怕是承認了,難道自己二人能逃過這貨的魔爪嗎?
想想之前那位被安排到上海縣去當縣令的歐陽倫,這位也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官員。
也是進士出身,結果去到了常二郎的麾下之後,沒乾多久,就因為貪汙了四十五兩銀子,直接就被流配邊疆。
而且據說,就是因為吏部那邊沒有提前跟常二郎商議,因為常二郎已經升任了鬆江府知府,所以吏部照例授官補缺而已。
可結果,直接就被常二郎折騰得罷官去職,成為了倒黴的囚犯,一輩子都要呆在邊疆吃糠咽菜,苦不堪言。
足以得見,眼前這位的心腸之歹毒,手段之狠辣,令人生悸。
“二位為何不發一言,難不成,是有什麼難言之癮不成?”
常二郎等了半天,隻看到這兩個家夥就像是兩隻鬥敗的公雞似的垂頭喪氣,連屁都不吭一個,讓人著實沒有一點爽感。
而這個時候,常威則在外門用呼地咳嗽了兩聲。
“什麼事?”正想好好的跟這兩位新到助手深入交流,增進瞭解的常二郎不悅地喝道。
“二公子,太子殿下過來了,說是跟您約好今日去看科研成果,您看……”
聽到了這話,解縉與楊士奇的臉色又是一變。
太子殿下跟這位的關係居然親密到這等地步,跟常二郎約好的事情,居然都不需要常二郎跑去恭迎,而是自己屁顛顛的躥過來。
這說明什麼,不就是說明之前關於常二郎與太子殿下關係情同手足的流言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事實。
“罷了,好了二位,關於你們的工作,從今日開始,就是跟隨在我左右,專門負責為本官拾遺補漏。”
“今天是你們第一天上崗,肯定不太熟悉,不過沒關係,先好好跟著我,慢慢你們就習慣。”
“我一向都很平易近人,對身邊的同僚,雖然要求很高,但也不會雞蛋裡挑骨頭,你們不要把那些流言蜚語放在心裡,明白嗎?”
楊士奇趕緊蹦了起來,朝著常二郎彎下了自己原本覺得可以剛強一輩子的脊梁。
“大,大人放心,我等肯定竭儘全力,遵從大人意誌。”
旁邊的謝縉也是努力地擠出了一個顯得有點難看的笑容。
“大人,下官也與楊大人一般,唯大人馬首是瞻。”
嗬嗬,還不讓我們相信流言,你這話也虛偽得太過分了吧?
朱標此刻正邁著悠閒的四方步在學院裡邊溜達,就看到了常二郎此刻腳步匆匆地朝著這邊趕來。
而身後邊則是兩位綠袍小官,而且模樣都頗為年輕,朱標不禁揚眉一笑,看來此事已然搞定。
常二郎身邊又多出了兩位能力出眾的得力臂助,這對於朝廷而言,可是好事。
就像常二郎曾經的那些同僚們,除了那王同知與張縣令之外,其實也已經外調了不少人。
而且將那些官吏安置到了其他地方主政,很明顯的進步就是這些人都很懂得搞活經濟,提振工商業,而且還會跟那上海縣那邊進行方方麵麵的合作。
例如之前有一位同知調任到江西一帶的贛州治下為縣令,便懇請常二郎這位昔日頂頭上司伸手幫助自己提升業績。
常二郎的操作十分的簡單,直接派出了一批農業研究院的精兵強將過去,另外就是跟他縣裡邊簽訂了每年大約價值兩萬貫的贛南臍橙的采購合同。
短短不過三年的時間,那位同知治下的縣稅賦收入直接翻番,政績卓越,深受老朱以及朝廷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