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657章 債多不愁的老朱
“嶽父,其實這個辦法很簡單,隻需要在科舉的資格上,稍稍做一些限製罷了,就可以解決。”
“資格上?此言何意。”一旁的朱標忍不住推了常二郎一下,示意這小子莫要賣關子,趕緊說實話。
常二郎當即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隻要朝廷能夠將科舉的年齡,給出具體的限製,那麼小婿相信,這樣的場麵肯定不會發生。”
“科舉的年齡?”
“沒錯,人生不過百歲,而一般人,也就大約能夠活一甲子。
古人有言,三十而立,也就是說,到了三十歲,足以決定他的未來如何。
而且三十出頭的讀書人,一般來說心智已然足夠穩定,再難有進益。
而且在這個年紀,也正值年富力強,怎麼也能夠有個二三十年的時間為朝廷效力。
所以小婿以為,若是朝廷能夠在科舉年齡上給出明確的限製,例如所有參加科舉之人,不得超過三十五歲。”
“如此一來,那些過去隻能考取秀才、舉人的讀書人,自然也會做出適合他自己的選擇。”
“畢竟隻要朝廷卡死科舉年齡,那麼,就能夠讓許許多多,非要擠科舉獨木橋的讀書人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做纔是最優的選擇。”
“妙哉!賢弟,你居然能夠想到這樣的辦法,爹,孩兒也覺得常二郎這個主意不錯。”
“好小子……沒想到,你居然還真有辦法。”
老朱頓時兩眼一亮,大巴掌拍在了自己大腿上,嘴都咧了開來,還真沒想到,這小子鬼主意著實夠多的。
的確是這個道理,想一想現如今那些參加科舉的,年輕人不少,可是上了年紀的人同樣也不少。
特彆是在剛剛結束的科舉中,可是有不少的進士,都已經兩鬢飛霜,甚至有些人須眉俱白。
可問題是,這樣的進士,又能當幾年的官呢?
老朱可是記得,在上一次的進舉中,就有一位省狀元已然六旬,結果委為一縣之長後,這才剛剛上任不足半年,就已然病故。
而且大多數年齡超過四十歲的進士,工作的時間長度都遠遠遜色於那些年輕有為又或者是年富力強的進士。
而像那些年輕的進士,至今有不少已經為朝廷服務了二十來年,現如今仍舊身強力壯,怕是再為朝廷服務一二十年完全沒有問題。
就像跟前的常二郎,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大明最後一位狀元,如今這小子乾出來的豐功偉績數不勝數。
而且直到現如今,這小子仍舊是一位年富力強的年輕人,為大明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個二三十載完全沒有問題。
從這一方麵來說,常二朗出的這個主意,著實是太妙不過。
這樣一來,那些年齡差不多三十五歲的秀才、舉人,肯定為了不讓自己苦讀那麼多年的書而浪費,肯定會屁顛顛地趕來朝廷請求朝廷給他們賞幾口飯吃。
如此一來,不論大明能夠傳承多少歲月,那麼每一次科舉,所能夠給朝廷帶來的都是新鮮血液,而非是那些讀了數十年書,都快要讀斷氣的老斑鳩。
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讓那些讀書人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你才能也就到那點,如果再不入職工作,那麼你就沒有機會了。
如此一來,那些讀書人,要卷也就捲到三十五歲,卷完之後,能當進士的當進士,能做舉人的做舉人,能成為秀才的就是秀才。
如此一來,他們也就能夠老老實實認命的去做官,而不必非要把一輩子都浪費在這死讀書上。
老朱此刻當真是越想越覺得嗨皮,甚至恨不得現在就把一眾文武喊入宮中,直接就把這事給定下來。
可是一瞥愛子,還有常二郎,老朱朝著常二郎慈詳一笑,然後朝著好大兒朱標道。
“老大,你去跟你娘說說,就說你五妹夫難得入宮一回,今天就在宮中用晚餐,順便遣人去讓你妹妹入宮來陪陪你娘親。”
聽到親爹這話,朱標自然不疑有他,朝著常二郎招呼一聲之後便快步而去。
然後,老朱笑眯眯地朝著常二郎望了過去,還沒有開口,就看到了跟前這位愛婿已然拜倒在地。
“嶽父大人,小婿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嶽父大人恩準。”
老朱微愣,咂巴咂巴嘴,這才開口問道。
“呃……你且先說說看,到底是什麼事情。”
“小婿覺得,此番獻策之功,其實當為太子殿下所有。”
“若非是太子殿下與小婿反複研討,引出了思路,根本就不會有此良策。”
“……賢婿你真是這麼想的?”老朱一愣,沒想到常二郎這小子如此上道。
自己所想的,正是想要勸一勸常二郎,把這個良策,安到自己的好大兒腦袋上。
畢竟這件功勳,必定會載入史冊,而且所帶來的非議怕是不會少。
常二郎這小子,接下來去了那遼東之後,怕是又會整出一堆違規的破事。
所以老朱也不希望這步子再添壓加,何況常二郎所建之功勳數不勝數,多這一點不多,少這一點也算不得什麼。
“既然賢婿你有此等想法,倒是與咱所見略同。”
“現如今你最要緊的便是想儘辦法,去處理好那遼東之事務,而這科舉改良之事,切切不可再有牽扯。”
老朱這番話,亦深得常二郎之心,畢竟他自己也是這麼想。
這科舉改革之事,屬於是國本大事,牽涉太大也太廣,光是這訊息一頒布。
不知道有多少年齡已經超過三十五歲的讀書人,瞬間發瘋也不是不可能。
光是全天下年紀超過三十五歲還沒有中過進士、舉人、秀才的那些讀書人,光是畫圈圈詛咒,指不定都能夠折騰得常家十八代都不安寧。
至於老朱這位性格執拗,而且行事剛烈的大明開國天子,他倒是不懼這些。
畢竟族譜消消樂這樣的事情他都不以為然,被那些人嗶嗶、非議,他也早就習以為常。
正所謂債多了不愁,他纔不會懼怕這些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