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 第658章 老朱給常二郎的助攻
老朱麵對那些讀書人,向來都是不懼的,特彆是曆經多次科舉改革以來。
那幫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早就已經將老朱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不過鳥用也沒,畢竟大明的話事人就是老朱,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在這種立國之初,威望天下無雙的時代,誰也拿老朱沒辦法。
馬皇後看著自己的愛女,還有愛婿,又聽到了重八狠狠地誇獎了一番常二郎這位五女婿,心中亦是份個受用。
馬皇後心裡邊比誰都有數,自打常二郎入仕以來,所辦的差事,一樁樁一件件,可都是令無數人瞠目結舌。
便是重八,亦在私底下跟自己議論常二郎之時,都多次歎息,這小子就是太過年輕,心性太過跳脫,若是能夠再穩重一些,三十歲讓他入中樞也不是不行。
不過馬皇後反倒勸起了老朱,常二郎本事的確夠大,可也正是因為年輕,有銳意進取之誌。
而且其治民的手段可謂是全天下中難有敵手,這樣的人,放在中樞,反倒顯得浪費人才。
還不如繼續讓他去做點他喜歡做的事情,更加的利好於大明。
而此番亦已聽聞常二郎決定要前往遼東,並且是要深入遼東腹地去治理民生。
馬皇後不禁眉頭大皺,雖然自己倒是很相信常二郎的本事,而且遼東都司的話事人還是他親舅舅藍玉。
可那裡終究才剛剛收複未久,發生衝突可謂是家常便飯。
這麼去的話,真是有些擔心這位賢婿會有個三長兩短,一旁的朱寶貞似乎也看出了母親的擔憂,溫言軟語的勸慰著馬皇後。
而一旁的老朱,則也是拍著胸口給出了保證,說是自己特許常二郎這小子組建鄉勇。
而且不是常二郎最開始請求的兩千五百人,而是直接給常二郎加到了五千之數。
再有就是除了那一個營的學生兵之外,老朱還決定給常二郎調拔兩千精銳,讓他們轉為鄉勇。
用老朱的話來說就是,你小子不是擔憂那些地頭蛇會胡作非為,既然如此,老夫直接給你兩千年紀有些大了的老兵。
有了這幫子對朝廷無比忠誠的精銳之師打底,到時候,你讓他們留於當地也好,又或者是讓他們成為差役、捕快、稅丁也罷,一切都由你小子自決。
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小子一定要幫咱將那異族養蠱之地給打理好,讓那裡成為大明新的糧食產區。
沒想到老朱居然會如此大方,不過仔細一想,想必是跟自己之前的獻策也有很大的關係。
既然老朱這麼會做人,常二郎自然也不會不識抬舉,自然是連連謝過嶽父老大人。
而就在這個時候,方纔沉吟良久的馬皇後看到了身邊的愛子朱標此刻表情顯得有些落寞而又消沉。
不禁低聲相詢,看到是娘親,朱標摸了摸鼻子忍不住唏噓地道。
“常二郎這一去數載,而且距離江南,遠隔數千裡,即使是鴿信,怕是也得兩三日方纔能夠有個來回……”
馬皇後自然對好大兒的怨念很是心知肚明,畢竟這些年來,常二郎為好大兒出謀劃策,解決了不少的大難題。
可以說,武勳子弟出身的常二郎,絕對是太子朱標身邊最重要的謀主。
現如今怕是要一彆數載,這讓重感情的愛子有點難過,倒也正常。
馬皇後目光一轉,落在了愛女身上,雖然此刻朱寶貞巧笑嫣然,十分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問題是一想到自愛女與常二郎成親以來,一直都是聚少離多。
也就是常二郎在京師待著的這兩年,二人方纔能夠朝夕相處。
這要是常二郎一去遼東,怕是兩口子又要一彆數載。
心中甚是心疼愛女的馬皇後不禁幽幽一聲低歎。
等到常二郎夫婦與那朱標都告辭離開之後,與老朱攜手站在屋外,看著兒女漸行漸遠的馬皇後輕輕地拍了拍老朱的手背道。
“重八,咱們走走,妾身正好消消食。”
老朱自然是欣然相陪,二人緩步就在院子裡邊溜達了起來,繞了兩圈之後,急性子的老朱可是有些忍不住了。
“妹子,你是不是有事要跟咱說?”
“的確有些事情,想要跟重八你商量商量,妾身聽聞,如今北平的修繕工作已經也得有兩年多的時間了。”
“徐達一直在那北平盯著,也有兩年多的光景沒有回京了。”
“嗯,是啊……天德這一去,就兩年多,咱也有些想這位老兄弟了。”
“怎麼,妹子為何突然說起這個?”老朱轉頭看向馬皇後溫言問道。
“重八你不是說過,等到那北平一旦重建完,我大明就將遷都往北平。”
“之前你那邊給出的時間是五年的光陰,如今既然已是時間過半,不如,趁著常二郎此番北上,正好讓老大也一塊過去,到那北平去坐鎮一段時間。”
“而且,方纔我還聽老大說起,常二郎有意抵達沈陽,進行一到兩年的時間籌備之後,就會興修一條從那沈陽直抵北平的鐵路。”
“以此來加強我大明新都與遼東的聯係,若是遼東有事,那麼到時候,我大明王師,便可朝發夕至……”
老朱眉頭一攏,緩緩地邁步又行出十數步之後,這才點了點頭言道。
“這自然是沒有問題,老夫之前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畢竟遷都之事,勢在必行。”
“若是那老大去的話,許多事務處置起來,就不必耗時日久的來回傳稟,咱也能省不少的心。”
聽到了這話,馬皇後不禁莞爾一笑,自己這個什麼事情都想要拿捏在手中的夫君。
也就隻是對自家長子才會這麼的放心,不過以老大行事謹慎的風格,真要遇上了什麼拿捏不定的主意,定然還是會遣人告訴親爹。
“話說回來,現如今,常二郎那小子已經在操持那長江鐵路大橋,希望他離開之前,好好的把這件大事給安排好纔是。”
“這可是聯通我大明南北最重要的一條鐵路,萬萬不能出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