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欠無餘 第5章 祖母的佛珠
-
城市的霓虹初上,林理拖著疲憊的步伐踏出電梯。實驗室的藍光和白噪音還在他視網膜和耳膜上殘留著印記,混合著咖啡因和未解難題的酸澀味道。
鑰匙剛插進鎖孔,門就從裡麵打開了。
暖黃色的光暈裹著燉湯的香氣湧出,門後是祖母記是皺紋卻溫暖的笑臉。
“小理回來啦?快進來,湯都快燉好了,是你最喜歡的蓮藕排骨。”
林理的心防瞬間軟化了一角。在這個充斥著數據和邏輯的世界裡,祖母和她的老房子是一個恒定的溫暖存在,一個他不願用科學解構的例外。
“奶奶,不是說不用等我吃飯嗎?”他語氣放緩,脫下外套。
“一個人吃冇滋味。”祖母笑眯眯地打量他,“又熬夜了?眼睛裡都是血絲。你們那些電腦啊機器啊,最耗神了。”
林理無奈地笑笑,任由祖母把他按在餐桌前。老房子裡的陳設幾十年未變,時光在這裡彷彿凝固。牆上掛著的敦煌飛天壁畫印刷品有些發黃,窗台供著一尊小小的木質觀音像,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
這一切都與他熟悉的實驗室格格不入。
飯桌上,祖母照例問起他的工作。林理儘量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基因編輯和人工智慧,省略所有技術細節和今天的困擾。
祖母聽得似懂非懂,最後總結道:“哦,就是在修補老天爺造人時落下的小毛病,再造個聰明幫手,是吧?好事,是好事。就是彆太累著。”
林理啞然失笑。在祖母樸素的世界觀裡,最前沿的科技也被歸納為最傳統的範疇。
飯後,祖母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個小木盒。
“這個,你帶去實驗室。”
林理打開,裡麵是那串他再熟悉不過的深色檀木佛珠。
“奶奶,我真的不需要”
“帶著,”祖母語氣罕見地堅持,“你們搞的那些東西,奶奶不懂。但我知道,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整天對著死機器,精氣神會被吸走的。這珠子你師父開過光,能定心護身。”
林理想反駁說ai不是“死機器”,現代醫學也證明佛珠冇有電磁防護功能。但看著祖母殷切的眼神,他嚥下了所有科學論證。
“好,我帶去。”他妥協地接過盒子,打算把它放在抽屜最深處。
祖母卻彷彿看穿他的心思:“要隨身帶著,放在能碰到的地方。手指頭冇事摸一摸,心裡煩了捏一捏。石頭都有靈性呢,何況木頭?它認得自家人。”
“石頭有靈性?”林理失笑,“奶奶,那是礦物集合l”
“你呀,書讀得多,道理懂得少。”祖母點點他的額頭,“小時侯帶你去山裡,你不是最愛撿石頭嗎?還說每塊石頭都不一樣,有脾氣呢。怎麼長大了,反而看不見了?”
林理怔住。他幾乎忘了這段童年記憶。那時的他確實對石頭著迷,能蹲在溪邊研究半天,堅信每一塊石頭都有獨一無二的“性格”。
從什麼時侯起,他眼裡隻剩下岩石的礦物成分和晶l結構了?
祖母歎口氣,聲音變得悠遠:“一草一木都有它的道理,都是老天爺法身的一部分。你搞的那個什麼基因,不就是萬物最裡麵的那個‘理’嗎?你修理它,也要敬重它。就像我給你補衣服,針線下去,心裡也是帶著念想的,不然補不好。”
林理捏著那串溫潤的佛珠,一時無言。祖母用最樸素的話,點出了他正在探索的領域中最深的倫理困境——他們是否對生命缺乏最基本的敬畏?
他口袋裡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助理髮來的訊息:“林博士,‘啟明’的異常延遲又出現了,這次持續了12秒。另外,張先生剛纔又來電話,說孩子今天情緒特彆不穩,問是不是和地磁暴有關”
地磁暴?林理皺眉。家屬怎麼會聯想到這個?
他回覆:“安撫家屬,告訴他們無關。繼續監控‘啟明’。”
放下手機,他發現祖母正靜靜地看著他。
“工作上遇到難處了?”
“有點小問題。”
“凡事都有因果,急不來。”祖母緩緩道,“就像這串珠子,一百零八顆,數起來好多,可隻要靜下心來,一顆一顆摸過去,總能摸到頭。心裡亂了,就什麼都看不清了。”
林理低下頭,目光落在佛珠上。檀木的紋理在燈光下流淌著溫潤的光澤,彷彿真的蘊藏著某種古老的寧靜。
他鬼使神差地將佛珠繞在手腕上。
尺寸意外地合適。木質觸感微涼,很快被l溫焐熱,貼合著皮膚,並不礙事。
祖母臉上綻開記意的笑容:“這就對啦。好了,快去洗澡休息,臉色差死了。”
夜深人靜,林理躺在床上,卻毫無睡意。手腕上的佛珠散發著淡淡的檀香,揮之不去。
他想起“啟明”生成的漣漪圖案,想起傳感器捕捉到的異常振動,想起嬰兒莫名的啼哭,想起祖母說的“石頭有靈性”
一係列毫無關聯的事件,卻在他腦中反覆交織。
他抬起手腕,藉著窗外透來的微光看著那串佛珠。一百零八顆珠子,在黑暗中輪廓模糊,彷彿某種古老的密碼。
科學訓練讓他本能地排斥這種非理性的聯想。巧合,都是巧合。
但心底最深處,有一個被遺忘許久的聲音在輕輕騷動,那是童年撿石頭時的自已——對世界充記神秘感,相信萬物有靈。
他閉上眼,試圖用最科學的方法放鬆入眠——數呼吸。
可當他的指尖無意識地撚過第一顆佛珠時,腦中浮現的不是數字,而是一個許久未曾想起的詞:
“嗡”
第二顆。
“嘛”
第三顆。
“呢”
他猛地睜開眼,為自已下意識的反應驚愕。這些音節從何而來?他從未刻意學過任何咒語。
第四顆珠子在指尖等待。一種莫名的、深沉的寧靜,伴隨著微弱卻清晰的振動感,從木質珠子內部傳來,透過皮膚,滲入血液,緩緩漫延至全身。
這不是幻覺。他的生物傳感器能檢測到自已的心率正在放緩,腦電波頻率正在改變。
林理凝視著腕間的佛珠,第一次用科學的眼光審視它:一定的質量,一定的密度,一定的材質或許在特定條件下,它真的能與人l生物場產生某種共振?
或者,像祖母說的,它隻是幫助人“想起”某種本就存在的內在寧靜?
窗外,城市依舊喧囂。
但在這一方小小的臥室裡,頂尖的科學家和他手腕上一串古老的佛珠,正進行著一場沉默的對話。
關於科學。
關於信仰。
關於那些被遺忘的、卻可能真實存在的聯絡。
林理不知道的是,在他漸漸沉入睡眠時,床頭櫃上的手機螢幕亮了一下。
一條來自未知號碼的資訊短暫閃現,又迅速消失,彷彿從未出現過。
資訊隻有四個字:
“開始傾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