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五十年代女材料學家 > 沈陽金屬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五十年代女材料學家 沈陽金屬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沈陽金屬所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

出發前的那個上午,陸向真收拾好她那個舊藤箱,裡麵是幾件換洗衣物和洗漱用品。

她最後檢查了一遍自己那間住了近一年的小宿舍,關上門,走向陳國棟的辦公室道彆。

陳國棟沒有在辦公桌後,而是站在窗邊,看著外麵依舊轟鳴的廠區。聽到敲門聲,他轉過身。

“小陸,都收拾好了?”他的語氣一如往常的沉穩,但眼神裡帶著長輩的關切。

“嗯,陳總工。”陸向真點點頭,心裡有些說不出的滋味。鞍鋼是她穿越後製度。你的宿舍鑰匙應該拿到了。食堂在東邊。”

陸向真接過信封:“謝謝沈主任。”

沈屹沒有立刻談工作,而是話鋒一轉:“你的檔案,所裡已經調閱過了。”

他語氣平淡,像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歸國華僑技術員遺孤,南洋出生,幼年隨父輾轉,父於歸國途中遭遇劫匪不幸身亡,你受刺激記憶受損,流落至鞍鋼,被陳國棟同誌收留並證實其技術能力……檔案齊全,手續完備。”

他看來,目光似乎還想從陸向真臉上看出點什麼。

陸向真心頭一緊,但麵上卻仍維持平靜:“是,感謝組織和陳總工收留,給了我一個報效國家的機會。”

她心裡清楚,陳國棟辦事老道,檔案表麵天衣無縫,還有他本人的親筆簽字保證。但“南洋出生”、“記憶受損”這種模糊地帶……其實確實有點誇張得過於巧合了。

那麼,沈屹之前就懷疑過,此刻再次提起,是在敲打,還是……?

不管怎麼樣,穩住。

沈屹盯著她看了幾秒,那雙眼睛似乎能穿透她的表象。

最終,他移開目光,手指在桌麵上敲了敲,切入正題:“調你來,是因為你所展現出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鞍鋼解決了實際問題。所裡現在承擔著重要的軍工材料研究任務,需要各方麵的人才。”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帶著公事公辦的審慎:“目前,三室,也就是材料效能與失效分析室,有一個關於特種裝甲材料的研究專案組,正在進行一些基礎性的逆向分析和仿製探索。組長是資深研究員孫繼廷同誌。你去那裡報到,參與專案組的具體研究工作。”

陸向真微微一怔。不是直接讓她牽頭破譯,而是讓她加入一個現有的專案組,從基礎研究工作做起?這和沈屹在鞍鋼最後那句“更重要的任務”似乎有些落差。但轉念一想,這才合理。沈陽金屬研究所藏龍臥虎,她一個剛調來的背景模糊的女同誌,沈屹就算再認可她在鞍鋼的表現,也不可能立刻把關乎坦克裝甲國產化的核心重任完全壓在她肩上。

這更像是一種觀察和考驗。

“是,沈主任。我會服從安排,向孫組長和組裡的前輩好好學習。”陸向真想明白了這點,立刻表態,語氣誠懇。

沈屹對她的反應似乎還算滿意,補充道:“你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你在材料微觀分析和失效機製判斷上的特長,協助專案組對現有樣品進行深入表征,找出我們仿製品與蘇聯原品的關鍵效能差距及其根源。具體工作,孫組長會安排。

“記住,這裡的工作要求更高,保密紀律也更嚴格。不該問的不問,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明白!我一定嚴格遵守紀律,專心研究工作。”陸向真再次保證。

“嗯。”沈屹點了點頭,“明天上午八點,去三號樓二樓,找孫繼廷同誌報到。他會帶你去實驗室,介紹組員和專案情況。”

他揮了揮手,示意談話結束,“去休息吧。”

陸向真起身,拎起藤箱:“沈主任再見。”

走出沈屹辦公室,陸向真輕輕籲了口氣。沈屹的安排雖然比她預想的“低調”,但反而讓她覺得更踏實。在專案組裡從基礎做起,既能熟悉環境,也能真正瞭解這裡的水平和困難,比直接被架在火上烤強。而且,“逆向分析”、“找出差距根源”,這正是她擅長的切入點。

就在陸向真離開後不久,沈屹辦公室的門被敲響,進來的是沈陽金屬所副所長,劉明遠。他是個四十多歲、身材微胖、麵相和善但眼神精明的乾部。

“老沈,忙著呢?”劉明遠笑嗬嗬地坐下。

“有事?”沈屹頭也沒擡,繼續看檔案。

“聽說你把鞍鋼那個解決履帶鋼問題的小陸同誌調來了?安排在孫工組裡了?”劉明遠看似隨意地問。

“嗯。”

“效率挺高啊。”劉明遠搓了搓手,“這小陸同誌,聽說才21歲?真是年輕有為。不過……”

他話鋒一轉,帶著點試探,“老沈啊,她的檔案我大致看了一下。華僑遺孤,南洋背景,還失憶……這經曆,是不是有點……過於傳奇了?咱們所承擔的任務你也知道,非同小可,人員背景審查必須慎之又慎啊。孫工那個組接觸的樣品和資料,敏感度可不低。讓一個背景這麼……特殊的年輕女同誌進去,會不會……不太穩妥?所裡其他資曆更老、背景清白的同誌,會不會有想法?”

沈屹終於擡起頭,目光平靜地看向劉明遠:“劉副所長,審查檔案是組織部門的職責。既然檔案手續齊全,通過了初步審查,就說明組織上目前認可她的身份。至於年齡和性彆……”

沈屹的語氣陡然轉冷,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銳氣,“她在鞍鋼,21歲,用三天時間解決了蘇聯專家都束手無策的履帶鋼斷裂事故,避免了重大損失和可能的戰場悲劇。這,就是能力。我們所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不是論資排輩的擺設。背景清白、資曆老卻解決不了關鍵問題的人,所裡……還少嗎?”

他身體微微前傾,手指重重敲在桌麵上那份關於履帶鋼事故解決的簡報上:“前線在流血,裝備在等米下鍋!我們沒有時間搞那些無謂的猜忌和論資排輩。讓她進孫工組,是讓她在最需要其專長的環節發揮作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在具體工作中遛遛就知道了。出了問題,我,沈屹負責。”

沈屹的話語斬釘截鐵。劉明遠被他陡然爆發的氣勢和犀利的言辭噎了一下,臉上的笑容有點掛不住,訕訕道:“老沈你看你,我這也是為了工作負責,為了所裡考慮嘛……既然你這麼看好她,又願意擔責任,那就按你的意思辦。我隻是提醒一下,畢竟……人言可畏嘛。”

“清者自清。用工作成績說話,比什麼解釋都強。”沈屹冷冷地丟下一句,不再看他,重新低下頭看檔案,“沒彆的事,我要工作了。”

劉明遠碰了個釘子,臉上有些掛不住,乾笑兩聲:“行,行,你忙。”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沈屹擡起頭,看向關上的門板,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陸向真提著裝著紙筆的藤箱,提前來到了三號樓二樓。走廊裡已經有人走動,空氣中彌漫著機油和金屬粉塵的味道。

她找到掛著“材料效能與失效分析室第三專案組”牌子的房間,輕輕敲了敲門。

“請進。”一個略帶沙啞的男聲傳來。

陸向真推門進去。房間比沈屹辦公室小,更像一個大點的實驗室隔間。靠牆是幾排擺滿樣品、儀器和檔案的架子,中間一張大工作台,上麵堆著圖紙、記錄本和一些金屬塊。

一個頭發花白,戴著厚片眼鏡的男人正伏在工作台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著一小塊金屬斷麵。旁邊站著一個二十多歲、身材敦實的小夥子,和一個三十歲左右、紮著兩條麻花辮、麵容清秀但神情有些嚴肅的女技術員。

伏案工作的男人擡起頭,正是孫繼廷組長。他推了推眼鏡,看清陸向真,臉上露出客套但疏離的笑容:“你就是鞍鋼來的陸向真同誌吧?沈主任打過招呼了。歡迎歡迎。我是孫繼廷,這是王世均同誌,負責樣品製備和基礎測試。這是何沁同誌,負責化學分析和資料記錄。”

王世均憨厚地笑了笑:“陸技術員你好。”
何沁隻是微微點了點頭,目光在陸向真年輕的臉龐和樸素的衣著上快速掃過,沒有多餘的表情。

“孫組長好,世鈞同誌好,何沁同誌好。”陸向真禮貌地問好,“我是陸向真,初來乍到,請孫組長和各位同誌多多指教。”

孫繼廷指了指工作台旁一張空著的凳子:“坐吧。沈主任讓你來參與我們這個裝甲鋼逆向分析專案。目前的情況……”

他歎了口氣,指了指工作台上那塊他剛才觀察的金屬斷麵,“很不樂觀。蘇聯原品效能卓越,我們仿製的幾批,要麼硬度勉強夠但韌性太差,一碰就裂;要麼韌性稍好但硬度又遠遠不足。成分我們摸索著調整了很多次,熱處理工藝也試了多種,效果都不理想。像走進了死衚衕。”

他拿起旁邊一塊仿製樣品殘片,遞給陸向真:“你看看這個最新的失敗品斷口,典型的脆性斷裂。和蘇聯原品那種韌窩狀的韌性斷口天差地彆。”

陸向真接過殘片。她仔細端詳著那平整、閃爍著晶粒光澤的斷口,又用手指輕輕撫摸。果然,和她預想的一樣,問題核心還是在成分控製和微觀組織上。

“孫組長,”陸向真擡起頭,眼神專注,“我初步的想法是,我們需要更係統地對比分析。能否給我一些蘇聯原品和我們不同批次仿製品的樣品?我想從幾個方麵入手:第一,更精確地測定雙方的硬度梯度,特彆是表層和心部的差異;第二,做更細致的金相觀察,對比晶粒度、相組成、夾雜物形態和分佈;第三,如果條件允許,做一些簡單的區域性腐蝕試驗,看看晶界狀況……”

她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自己的思路,沒有因為自己是新人而怯場,也沒有好高騖遠,而是提出了具體可行、在現有裝置條件下能夠操作的實驗方案。

孫繼廷聽著,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這思路很清晰,切入點也很專業,不像是新手能立刻提出來的。他看了一眼旁邊的何沁和王世均,兩人也有些意外。

“嗯,”孫繼廷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你的想法……有道理。世鈞,去樣品庫,按陸同誌的要求,取三塊蘇聯原品樣塊,再取我們編號a3、b2、c1的仿製品樣塊各一塊,切割打磨好,做好標記交給陸同誌。何沁,把之前我們做過的硬度、衝擊韌性測試的原始資料記錄找出來給陸同誌參考。”

“好嘞!”王世均應聲而去。

何沁沒說話,轉身去翻找資料。

孫繼廷對陸向真說:“陸同誌,工作台這邊有空位,儀器裝置你也看到了,就是這些。蔡司顯微鏡在那邊角落,雖然舊了點,但還能用。有什麼需要,或者操作上不熟悉的,問世鈞或者何沁。我們這個專案,時間緊,任務重,希望你能儘快融入,發揮作用。”

“是,孫組長。我會儘快熟悉,開展工作。”陸向真鄭重點頭。

她走到分配給她的那張靠牆的工作台前,放下藤箱,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和那支陳國棟送的派克鋼筆。

她又環顧了一下這個簡陋但充滿挑戰的“新戰場”:老舊的蔡司顯微鏡,原始的硬度計,擺放著各種化學試劑的架子……目光最後落在王世均正費力搬過來的、包裹著油氈的蘇聯裝甲鋼樣品上。

陸向真深吸一口氣,翻開筆記本嶄新的一頁,鄭重寫下:

“t-54
裝甲鋼仿製專案-效能對比分析記錄

日期:1950年11月13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