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五十年代女材料學家 > 學部委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五十年代女材料學家 學部委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學部委員

“鑄劍”功成,原子彈的巨響震撼了世界,也奠定了共和國堅實的國防基石。

巨大的榮譽屬於集體,屬於每一個隱姓埋名的奉獻者。

慶功大會上,立功受獎者的名單很長,陸向真及其團隊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具體的功績與細節,則如同他們研製成功的鋯合金管一樣,被封裝於檔案袋中,不為外人所知。

然而,在共和國的最高科學殿堂——中國科學院,情況則有所不同。核武器的成功爆炸,讓高層和學術界的目光更加聚焦於那些支撐這一奇跡的基礎科學與關鍵技術。材料,作為一切裝備與工程的物質基礎,其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在北京,中科院學部辦公室內,一場關於增補學部委員的醞釀會議正在悄然進行。學部委員,是共和國授予科學家的最高學術稱號,代表著學術界的認可與國家的尊崇。每一次增選,都慎之又慎。

“同誌們,此次增補,意義非同尋常。”主持會議的是科學院副院長,一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學家,“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在‘兩彈一星’偉大事業中做出卓越貢獻、卻又因保密原因而鮮為人知的傑出科學家。他們的工作,是共和國真正的脊梁!”

一份份經過嚴格審核的候選人資料在與會專家手中傳閱。當看到“陸向真”的名字及其附後的簡要貢獻說明時,幾位知情的老委員不禁頷首。

“陸向真同誌,我知道她。”一位來自技術科學部的老學部委員推了推眼鏡,語氣凝重而讚賞,“從鞍鋼的耐火磚、坦克鋼,到沈陽的裝甲鋼、金屬所的高溫合金,再到西北的……‘特殊材料’。她解決的都是國家最急需、最棘手的材料難題。每一次突破,都堪稱力挽狂瀾。其學術眼光之敏銳,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之強,在我所接觸的材料科學家中,實屬鳳毛麟角。”

“可是,”另一位稍顯年輕的委員提出疑慮,“她的公開學術論文極少,這符合學部委員的評選標準嗎?學術貢獻如何衡量?”

副院長緩緩開口,聲音沉穩:“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亦當有非常之評價標準。論文固然是學術成果的重要體現,但並非唯一標準。在特定曆史時期,為國家解決重大現實難題,其價值遠超紙上談兵。陸向真同誌的工作,大多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無法公開發表,但她的貢獻,每一件都經過實踐最嚴苛的檢驗,記錄在共和國的功勳簿上。她所建立的工藝理論、所突破的關鍵技術,其學術深度與創新性,在我們內部的小範圍交流中,是有極高評價的。這難道不是更寶貴的‘學術貢獻’嗎?”

會場沉默了片刻,隨即響起附議之聲。的確,在那個年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檢驗科學家價值的最高尺度。陸向真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證明瞭自己無可替代的價值。

提名陸向真為學部委員候選人的建議,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通過。她的名字,被正式列入初步候選人名單,隨後將進入更廣泛的征求意見和最終評審階段。

訊息雖未公開,卻通過保密渠道,迅速傳到了相關單位和個人。最先得知此事的,自然是陸向真所在單位的領導。

在西北基地,訊息則是在極小範圍內秘密傳達的。基地主要領導、以及幾位同樣資深的總師被征求了意見。

“陸向真同誌當選學部委員?”一位負責工程物理的總師摸著下巴,由衷讚歎,“實至名歸!沒有她搞出的鋯合金管,‘爐子’就點不著火,我們後麵一切都無從談起。她的貢獻,是零到一的突破,是奠基性的!”

另一位與陸向真在“鑄劍”專案中有過密切合作的老專家感慨道:“小陸啊,彆看她年輕,搞起科研來那股狠勁和巧勁,讓人不服不行。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頂住那麼大的壓力,硬是把指標啃下來了。她不僅懂材料,更懂怎麼把材料用在實際工程上,這是個大學問!她不當選,誰當選?”

基地黨委的意見高度統一:堅決支援,全力推薦!他們提供了關於陸向真在西北工作期間最詳儘的貢獻說明和保密評價,其措辭之高度,堪稱罕見。這份評價,將成為評審中極具分量的一票。

訊息也通過內部渠道,送到了沈屹的案頭。

當時,沈屹正在審閱“鯤鵬”專案下一階段的方案設計。看到檔案內容時,他正在批示的手頓住了。

他反複看了兩遍,確認無誤後,靠在椅背上,久久不語。

窗外是西北昏黃的天色,但他的眼中卻彷彿有星辰亮起。

他的向真,他的妻子,要成為學部委員了。

他知道她有多優秀,知道她值得這一切。

這份榮譽,是對她過去所有付出的最高肯定,是對她才華與貢獻的最佳證明。

他為她感到無比自豪,這種自豪感甚至超越了他自己任何一次晉升所帶來的喜悅。

下班回到他們那間簡陋的夫妻宿舍,沈屹看到陸向真正伏在桌前,蹙眉研究著一份關於新型耐腐蝕合金的國外資料簡報,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完全沉浸其中,連他進來都未察覺。

沈屹沒有立刻打擾她。他隻是靜靜地站在門口,看著燈下她清瘦而專注的側影。那一刻,心中的驕傲壓過了所有擔憂。

他走過去,將一杯剛沏好的花茶放在她手邊。

向真這纔回過神,擡起頭,對他露出笑容:“回來了?今天怎麼樣?”

“很好。”沈屹的聲音比平時更加低沉溫柔,他伸手,輕輕拂開她額前一縷散落的發絲,“在看什麼這麼入神?”

“一點新想法,還不成熟。”陸向真揉了揉眉心,順勢靠進他堅實的懷抱,汲取著令人安心的溫暖,“就是覺得,我們很多基礎的材料,耐極端環境效能還是不夠,將來肯定要吃大虧。得早點佈局……”

沈屹環抱住她,下巴輕輕抵著她的發頂,終於輕聲開口:“向真,有件事要告訴你。”

“嗯?”她慵懶地應著,依舊沉浸在剛才的思考中。

“院裡……提名你為學部委員候選人了。”

懷中的身體瞬間僵住了。

陸向真猛地坐直身體,轉過頭,瞪大了眼睛看著沈屹,彷彿沒聽清他的話:“你說什麼?學部委員?我?”

“對,你。”沈屹肯定地點頭,仔細捕捉著她臉上的每一絲表情,“初步提名已經通過,正在廣泛征求意見。基地這邊,都是全力支援。”

陸向真愣了很久:“這……這怎麼行?我還這麼年輕,資曆遠遠不夠。而且,那麼多老前輩、老科學家都……我做的那點工作,都是分內之事,怎麼能和學部委員的稱號相比……”

她的話語急切而真誠,絕非謙遜,而是她內心真實的想法。在她看來,解決技術難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榮譽應該屬於那些在基礎理論領域耕耘一生、著作等身的資深科學家們。

沈屹握住她的手,目光沉靜而有力地看著她:“向真,看著我的眼睛。你告訴我,你解決的耐火磚問題、履帶鋼問題、裝甲鋼問題、高溫合金問題,還有鑄劍任務,哪一個不是國家最急需、最關鍵的卡脖子難題?你的工作,難道學術價值不高嗎?你提出的晶界強化理論、你建立的那些獨特的生產工藝控製模型,難道不是創新的學術成果嗎?隻是因為保密原因,無法公開發表而已。國家記得,學術界的老委員們也看得見。”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鄭重:“這個稱號,不僅僅是對你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國家對未來材料科學發展的期望。它意味著你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有更大的話語權,去推動整個學科的發展,去為更多的年輕研究者爭取資源、搭建平台。這不是你個人的榮譽,這是國家對你所代表的方向和領域的重視!你明白嗎?”

陸向真沉默了。

責任,更大的責任。她意識到。

她心中的抗拒漸漸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甸甸的、卻又讓她血脈微微賁張的使命感。

她深吸一口氣,眼神逐漸變得清明和堅定:“我……我明白了。如果組織認為我可以,如果這真的對國家的材料事業發展有利……我接受提名。但我還是覺得,受之有愧。”

“你當之無愧。”他斬釘截鐵地說,將她重新擁入懷中。

後續的評審過程,順利得超乎想象。

陸向真的提名,在學術界高層獲得了罕見的共識。她的貢獻實在太硬核、太具有說服力。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學部委員們,或許有些人起初對這位年輕且論文不多的女性候選人有所疑慮,但在詳細查閱了經過脫密處理的貢獻報告、並聽取了知情人士的介紹後,無不為之折服。

最終投票環節,陸向真以極高的票數,成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幾位學部委員之一,也是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為國家戰略需求做出直接卓越貢獻的典型代表。

正式公佈的那一刻,賀信與電話如雪片般飛來。

西北基地的領導親自前來道賀,握著陸向真的手說:“陸委員,這是你個人的榮譽,也是我們整個基地的光榮!”

塵埃落定,隻剩下秋天補授大會授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