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溪隱龍興漢 > 第7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溪隱龍興漢 第7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建平五年的初秋,濟陽的溪水褪去了夏日的燥熱,變得格外清涼。晨露還掛在溪邊的草葉上,像一顆顆小珍珠,太陽剛升起來,把金色的光灑在水麵上,映得溪水波光粼粼。劉秀已經五歲半了,比夏天時又高了些,穿著樊氏新做的淺灰色細麻布短褐,領口和袖口用青線縫了簡單的花紋,顯得乾淨又精神。

這日清晨,樊氏早早起了床,在後院的榆樹下縫補衣物。她穿件素色曲裾深衣,外麵罩著件薄葛布披風,頭髮用木簪綰成簡單的髮髻,耳邊垂著兩顆小小的珍珠耳墜

——

那是她嫁時的陪嫁,平日裡很少戴,隻有在家中閒時纔會取出。她手裡拿著針線,線是用溪邊長的麻纖維紡的,染成了淺褐色,針是銅製的,針鼻處有些磨損,卻是她用了多年的舊物。

“阿母,我去溪畔看螞蟻!”

劉秀從屋裡跑出來,手裡拿著個小竹籃,裡麵裝著昨晚剩下的粟米。樊氏抬頭,笑著叮囑:“慢點跑,彆摔著!記得彆用手去撥螞蟻,它們也在忙自己的事呢。”

劉秀點點頭,蹦蹦跳跳地往後溪跑去,小竹籃在他手裡輕輕晃動,粟米的香氣隱約散開。

樊氏放下針線,走到院門口,望著劉秀的背影。她知道,劉秀自小就比彆的孩子溫和

——

兩歲時看到春桃踩死了一隻螞蟻,還哭著讓春桃

“給螞蟻道歉”;三歲時看到鄰家的小雞掉進水裡,不顧自己也會落水,伸手去救。這種仁厚,是天生的,卻也需要引導,東漢時女子雖不能像男子那樣讀書做官,卻承擔著教導子女品性的重任,樊氏深知這一點,所以從劉秀懂事起,就常教他

“勿欺弱、勿爭強”

的道理。

過了約莫半個時辰,樊氏想著劉秀該渴了,便端著個陶碗,往溪畔走去。陶碗是粗陶製的,外麵刻著簡單的花紋,裡麵盛著溫熱的粟米粥,還放了顆曬乾的棗子。剛走到溪畔,就看見劉秀蹲在一塊青石旁,手裡拿著小竹籃,卻冇有撒粟米,隻是靜靜地看著地上。

“秀兒,怎麼不撒米了?”

樊氏走過去,輕聲問。劉秀抬起頭,小臉上滿是認真:“阿母,你看,它們在搬蟲子呢!我要是撒米,它們就會分心,搬不動蟲子了。”

樊氏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群黑螞蟻正圍著一隻比它們大好幾倍的青蟲,齊心協力地往蟻穴裡搬,有的螞蟻在前麵拉,有的在後麵推,還有的在旁邊

“指揮”,場麵格外熱鬨。

劉秀蹲在地上,已經看了快半個時辰,腿都麻了,卻絲毫冇有不耐煩,隻是偶爾輕輕呼氣,怕吹走螞蟻。樊氏心裡很欣慰,在他身邊蹲下,把陶碗遞給他:“先喝口粥,墊墊肚子,慢慢看。”

劉秀接過碗,小口小口地喝著,眼睛卻還盯著螞蟻,生怕錯過什麼。

等劉秀喝完粥,螞蟻也終於把青蟲搬進了蟻穴。劉秀站起身,伸了伸腿,笑著說:“阿母,它們好厲害啊!那麼大的蟲子,都能搬回家。”

樊氏點點頭:“是啊,一個人的力氣小,但很多人一起努力,就能做成大事。就像你爹組織百姓修水渠,要是隻有你爹一個人,肯定修不成,但大家一起動手,就把水渠修好了,莊稼也能澆上水了。”

劉秀似懂非懂,卻認真地點了點頭。樊氏拉著他的手,走到溪邊,彎腰撿起一塊圓石

——

那石頭是溪水衝磨出來的,表麵光滑圓潤,顏色是淺灰色,還帶著點溪水的溫熱。“秀兒,你看這塊石頭,”

樊氏把石頭遞給劉秀,“它在溪水裡待了很多年,被溪水衝得冇有棱角,卻更結實了。人也一樣,要是太剛強,就容易折斷,像那些有棱角的石頭,容易被溪水衝碎;但要是像這塊圓石一樣,溫和一點,反而能長久。”

劉秀接過石頭,握在手裡,隻覺得石頭暖暖的,還帶著點溪水的靈氣,掌心像是有股溫氣在慢慢流轉,和上次摸石上

“柔”

字痕時的感覺一樣。他握了很久,手都酸了,卻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舒服。“阿母,這塊石頭好暖和啊。”

劉秀抬起頭,對樊氏說。

樊氏笑了:“這石頭在溪水裡待久了,吸收了溪水的靈氣,自然是暖和的。你要是喜歡,就把它帶在身邊,像它一樣,做個溫和、仁厚的人,不欺負弱小,不跟彆人爭強好勝,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歡,也才能做成大事。”

劉秀點點頭,把石頭放進小竹籃裡,緊緊地抱著:“我會的,阿母,我要像這塊石頭一樣,像溪水一樣,做個好脾氣的人。”

樊氏摸了摸他的頭,心裡忽然想起了新野的陰家。陰家有個女兒叫陰麗華,比劉秀大幾歲,聽說也是個仁厚的姑娘,上次回南陽探親時,樊氏見過一次,那姑娘不僅長得好看,還特彆善良,看到路邊的乞丐,會把自己的乾糧分給他們。樊氏心裡想著,等將來有機會,一定要讓劉秀見見陰麗華,兩個仁厚的孩子,說不定能合得來

——

這便是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

的緣分,或許從現在起,就該埋下伏筆。

“秀兒,你知道嗎?新野有個麗華小姐姐,也是個特彆仁厚的人,”

樊氏故意提起陰麗華,“她看到彆人有困難,都會主動幫忙,就像你今天看螞蟻搬食一樣,特彆有耐心。”

劉秀眼睛一亮:“真的嗎?麗華小姐姐也喜歡看螞蟻嗎?”

樊氏點點頭:“是啊,她還會把自己的粟米分給螞蟻吃呢。”

劉秀笑著說:“那我以後要是見到麗華小姐姐,一定要跟她一起看螞蟻!”

日頭漸漸升高,溪邊的人也多了起來。樊氏拉著劉秀的手,往回走。劉秀手裡抱著小竹籃,裡麵裝著那塊圓石,腳步輕快地跟著樊氏。他心裡想著螞蟻,想著圓石,想著麗華小姐姐,覺得今天過得特彆開心

——

他不知道,樊氏教他的仁厚,不僅會影響他的一生,還會讓他在未來的亂世裡,得到更多人的支援;而那塊圓石,會像一個護身符,陪伴他度過很多難關。

回到官舍,劉欽已經從縣衙回來了,正在前堂整理簡牘。見樊氏和劉秀回來,笑著問:“今天在溪畔玩得開心嗎?”

樊氏點點頭:“秀兒看了半天螞蟻搬食,還學會了‘以柔克剛’的道理。”

劉欽看向劉秀,劉秀趕緊把手裡的圓石遞給父親:“爹,你看這塊石頭,阿母說它像溪水一樣,溫和又結實。”

劉欽接過石頭,摸了摸,隻覺得石頭溫熱,還帶著股靈氣,心裡頓時明白了樊氏的用意。他笑著說:“秀兒說得對,這塊石頭確實好。以後你要像它一樣,做個仁厚、溫和的人,這樣才能成大事。”

劉秀點點頭,把石頭拿回來,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小榻邊

——

他要把這塊石頭好好儲存著,像儲存阿母的教導一樣。

夜裡,劉秀躺在床上,手裡握著那塊圓石,很快就睡著了。樊氏坐在床邊,看著他熟睡的臉龐,心裡滿是溫柔。她知道,劉秀的未來不會平凡,王莽篡漢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將來必有大亂,但隻要劉秀能保持這份仁厚,這份溫和,就一定能度過難關,成為一個對百姓有用的人。而她能做的,就是在他成長的路上,給他最好的教導,為他鋪墊好未來的路

——

包括那份可能的

“人海之中”

的緣分。

窗外的溪水,還在靜靜流著,水聲輕柔,像在為這個仁厚的孩子唱著安眠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