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開局捉了百眼魔君 第33章 緣起
-
書接前文。
正當陸昭心神沉浸經文的玄妙意境,細細品味其中道理之時,忽地刮過一陣怪風,直吹得四下鬆濤洶湧,草木偃伏。
陸昭被這風勢驚擾,不由得睜開雙眼,抬頭望去。
隻見一道赤紅色的光芒,宛如彗星襲月,倏然自頭頂劃過,眨眼消失在天際。
吃驚之下,他忙指著紅光消逝的方向,問巢中端坐的禪師:“老師,方纔那道紅光是何物?怎的如此迅疾,且帶著一股凶煞之氣?”
老禪師眼皮都未抬一下,“不過是個夯魔,冒冒失失,不必理會。”
陸昭心中愈發好奇,小心翼翼問道:“您…認識?”
烏巢禪師見他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不免生起幾分興致,便費口舌解釋道:“說起那怪,倒也有些跟腳。他名‘豬剛鬣’,就住在東邊不遠的福陵山雲棧洞。此生雖是妖身,前世卻是掌管天河水軍的天蓬元帥。”
天蓬元帥?
陸昭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他修為不高,卻也聽過天庭諸神的威名。
掌管天河水軍,那是何等顯赫的官職!
如此天庭重臣,怎會淪為妖怪?
“此事說來話長。”
不等他問,老和尚便歎了口氣,搖頭道:“隻怪那天蓬不守規矩,在蟠桃會上多飲了幾盞,醉意上湧,當眾調戲仙娥不說,還耍瘋撒潑,一頭拱倒了鬥牛宮,又偷吃了王母娘孃的靈芝菜。”
“玉帝盛怒之下,著人將其打了二千錘,削去仙籍,貶下凡塵。不料他錯投豬胎,就此成了妖怪。”
陸昭聽得目瞪口呆。
若真如此,這豬妖的經曆可謂跌宕起伏。
上一秒還高臥雲端,笑看人間風雲,下一秒就跌落泥沼,成為其中一員了。
不過他自己醉酒無狀,也怨不得旁人。
與其說可惜,倒不如說是活該。
禪師道:“那豬剛鬣降世後,野性難馴,竟咬殺了生養他的母豬,又打死群彘,混跡至福陵山地界。那方雲棧洞裡原有個洞主,喚作‘卵二姐’,見他有些力氣,便招贅了他做個上門女婿。”
“可惜,不到一年,卵二姐便一命嗚呼了。這豬剛鬣便順理成章繼承了洞府家業,自此便在福陵山一帶吃人度日。”
“這潑魔好吃懶做、不學無術,貧僧曾見其根骨不凡,有心點化於他,勸他棄惡從善,隨我修行,奈何他頑劣成性,不肯回頭……”
說到這,禪師連連搖頭,麵露惋惜之色。
陸昭關注的點卻不在這,而是…
“老師,那天蓬元帥這般大的官兒,神通法力必然極高吧?”
禪師早料到他會有此一問,搖了搖頭。
陸昭以為老師不答是默認了,喃喃道:“是了,即便錯投豬胎,其道行手段想必也非同小可…”
老和尚無聲咧嘴,強忍著冇笑出聲。
陸昭不曾察覺禪師的表情變化,又將心中另一個疑問道出:“弟子尚有一事不明。”
“但講無妨。”
“那豬剛鬣前世既是神仙,理應明辨是非,知曉善惡。為何轉世投胎成了妖身,便忘卻前塵,開始吃人了呢?”
“難道那孟婆湯真有如此威力,連神仙的本性都能抹去?”
烏巢禪師聞言笑容一斂,多看了自家便宜徒弟一眼,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說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話:
“執著是苦,放下是福。前世種種,譬如昨日死;今生種種,譬如今日生。障從心生,亦從心滅,南無阿彌陀佛…”
這番話說得陸昭滿頭霧水。
見老師不願深談,也冇敢多問。
沉默片刻,他忽然想起之前在夢中看過的那本奇書,心臟砰砰直跳。
猶豫一陣,一邊察言觀色,一邊試探著問道:“老師,您知不知道…東土大唐?”
“自然。”
烏巢禪師點點頭,語氣稀疏平常:“如今你我腳下之地,乃西牛賀洲烏斯藏國界。由此向東,越過千山萬水,便是那東土人煙鼎盛、禮樂昌明之地。”
真有大唐!
陸昭呼吸一滯,而後陡然急促起來。
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住心中的驚濤駭浪,忙問:“那…老師可曾聽說,大唐有一位要往西天取經的聖僧,叫做唐僧的?”
“唐僧?”
老和尚微微挑眉,略顯詫異地望著陸昭,過了許久才道:“貧僧久居山野,未曾聽聞。”
陸昭心頭一緊,又問:“孫悟空呢?”
“嗬嗬…”
聽到這個名字,禪師臉上似笑非笑。
“那猴頭的名號,莫說天上地下,便是凡世俗塵,又有何人不曉?”
他言道:“那猴兒本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上一塊仙胞所產,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曾聚妖為王,豎旗反天,攪亂蟠桃盛會,偷丹盜酒,端的是個無法無天的主兒。後被我佛如來以莫**力壓在五指山下,至今已有五百載。”
“你怎的問起他來?”
陸昭聽得心潮澎湃。
書中所言並非虛妄,這世上原來真有一個鬨過天宮的齊天大聖!
想到這,他下意識攥緊了拳頭,恨不得即刻飛到那五指山下見識一番!
正當他心馳神往,還想再細問孫悟空和取經之事時,烏巢禪師卻抬眼看了看天色,笑道:“時辰不早了,無執,你該離開了。”
陸昭一愣,急道:“老師!弟子還…”
話未說完,隻見老和尚揮了揮手,似是有些不耐:“莫問,莫問。”
“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識。他日若有機緣,你我自會再見。去休,去休!”
陸昭隻覺得身子被輕輕推了一把,眼前景物迅速變得模糊起來。
香檜樹、柴草窩、烏巢禪師以及周遭的靈禽瑞獸,都如同水中倒影般盪漾消散…
“老師!”
陸昭驚呼一聲,驟然睜開雙眼。
但見天光已然大亮,自己仍躺在簡陋草棚之下,頭下枕著黃粱木,身上蓋著舊衣,身旁八蟲尚在酣睡。
沁涼的晨風灌入脖頸,凍得他一個激靈,徹底清醒過來。
夢中種種,恍如隔世。
唯有二百七十字《多心經》,不自覺從心底湧現: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
與此同時。
在那西方極樂世界,靈山勝境,大雷音寺寶刹之中,佛祖如來正端坐在九品蓮台之上,宣講三乘妙典,五蘊楞嚴。
台下菩薩、羅漢、金剛、揭諦等諸聖雲集,靜心聽講。
一時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正講到精妙處,佛祖卻忽然止住梵音,目光垂落,望向法壇下首一位貌似尋常的老僧,問道:“烏巢,諸聖皆凝心聽法,你為何獨自發笑?”
那老僧盤坐草巢,不修邊幅,與周遭格格不入,聞言也不驚慌,隻是打了個嗬欠,揉了揉眼睛,懶洋洋回道:“貧僧適才做夢,想起一件開心事,一時忍俊不禁,擾了法會,世尊恕罪。”
如來聽後非但不惱,反而也露出一絲微笑,點了點頭,不再追問,繼續**。
滿座諸聖麵麵相覷,皆不明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