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開局捉了百眼魔君 第69章 造像
-
王仁、王厚兄弟聞聽此言,俱是一愣,相顧愕然。
世間竟有視錢財如糞土,一心為民的真修之士嗎?
二人回過神來,胸中敬佩之意難以言表,齊齊躬身道:“仙長高義,實令我輩俗人汗顏!乾糧小事,包在我兄弟身上,定保仙長與諸位高足路上衣食無憂!”
說完,王仁即吩咐兄弟去將莊上耆老都請來一敘,共商除臭大計。
王厚應聲而去。
不多時,便請來了七八位蒼顏皓首、精神矍鑠的長者。
眾老聽聞有位仙長獻上妙法,可解莊中百年臭厄,初時還將信將疑,待王仁將陸昭之策細細解說一遍,又將紙箋傳閱一番後,個個喜上眉梢,紅光滿麵。
“妙哇,妙哇!”為首的長者撫掌稱讚,“栽種藥草,以阻臭氣,合乎地利,老朽怎麼冇想到?”
“藥方尋常,取材便利,呼吸法門更是惠而不費,仙長有心人了!”另一位置喙不已。
“祭拜土神,聚攏清風,不僅能消解惡臭,更能安撫民心,此即人和!”
“……”
眾耆老越議越是興奮,紛紛起身,向陸昭長揖到地,顫巍巍道:“多謝仙長活命之恩!若行此策,我駝羅莊子孫後代,再不必受那秋日穢氣煎熬矣!”
陸昭看得眼皮直跳,生怕一群老頭激動過度仰過去。
忙上前將人扶起,扭頭看向王仁,說笑道:“此方效用如何,還需煎煮服下,才知是藥到病除,還是‘藥到命除’。”
王仁立時會悟。
他行事一向雷厲風行,當即吩咐下去,除了搭台祭神暫緩,其餘四法一併擇地施行,看彀效果。
莊民聞訊,紛紛踴躍參與。
統共上百漢子,或於莊戶四角,及陸昭所劃區域掘土栽種;或聚於祠堂,由王仁將陸昭連夜繪製符籙分發下去,教習婦人摹畫;或按方采藥,交由莊中醫者配製香囊藥湯,與眾分服。
更有那些個年輕後生,在陸昭的指導下,一招一式地練習閉息淨氣的呼吸法門。
這數法甫一施行,雖值春日,西風不盛,效果未至頂峰,莊中百姓卻無不覺空氣清新,那股子若有若無的臭氣一掃而儘!
尤其懸掛了符籙的人家,室內為之一新。
確認此方可行,莊民們皆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一時間,陸昭師徒所居的小院門庭若市,駝羅莊上下扶老攜幼,提籃攜筐,紛紛前來拜謝恩公。
他們聽說陸昭不慕金銀,送來的都是些田生地產的農家物什。
其中,有剛出爐的熱乎炊餅,有自家醃製的脆嫩醬菜,有滿筐紅豔的雞子,有風乾的臘肉,有魚乾,有米酒…更有那手巧的婦人,送來自納的千層底布鞋,還有熬夜縫製的衣褂。
禮物雖不貴重,卻勝在淳樸真摯。
值得一提的是,莊民們初見八蟲,屬實嚇得不輕,但得知都是陸昭的徒弟後,再看它們,隻覺模樣雖怪,卻並無凶惡之相,反而有些憨態可掬,於是紛紛送上果脯、糖塊。
所謂相由心生,不外如是。
而八蟲哪裡見過這陣仗?
往日它們不小心現身,那些個凡人不是驚叫逃竄,便是喊打喊殺,眼下卻被這些莊民當作“仙童”禮拜。
如此熱情,直將八蟲搞得暈頭轉向,甚至有些害怕。
好在它們很快適應過來。
小紅接過一位大娘遞過來的柿餅,傻嗬嗬就往嘴裡塞,嘴裡含糊稱讚。
一群孩童圍著小紫、小青、小綠和小藍,東戳戳,西摸摸,七嘴八舌地問個不停。
四蛛吐出彩絲,引得眾童驚呼連連。
小黃被李老漢的孫子虎頭拉著,非要它用蛛絲再織個鞦韆。
瞧著小虎頭和其他孩童在絲線上盪來盪去,歡聲笑語不斷,小黃感覺心窩裡被什麼熱乎乎的東西填滿了。
就連最為沉穩的小金,也被幾位長者圍著請教仙家養生妙法,它謹言答之,被誇得近百隻金睛眯成了縫。
大半日下來,八蟲都像是喝醉了酒,一個個骨酥筋軟,頭暈轉向,腳下跟踩了棉花似的,飄飄然不知身處何方。
陸昭在一旁含笑看著,並不打攪,讓徒弟們著實過了把眾星捧月的癮。
正當此時,李老漢領著一位揹著木箱,氣質儒雅的文士匆匆趕來。
介紹說這位姓劉,乃是莊上最有名的畫師,技藝精湛,尤擅人物。
老頭道:“仙長洪恩,老漢無以為報。這兩天思來想去,唯有請趙先生為仙長師徒造像一幅,高懸家中,供子孫後代瞻仰祭拜,不忘恩德。”
“百年之後,若仙長再臨駝羅莊,老漢後人得見尊顏,有畫像為證,知是恩公登門,必當儘心孝敬!”
陸昭不欲張揚,隻道心意領受,然出家人行善為本,不求聞達,擺手推辭。
奈何李老漢甚是固執,王仁、王厚兄弟也在旁極力攛掇,那趙畫師亦拱手道:“仙長高義,解我莊苦,趙某不才,願為仙長及高足繪像留影,分文不取,以示敬意!”
眾人情真意切,再三相請,陸昭實在推脫不過,無奈應允。
“既如此…便有勞趙先生了。”
當下,趙畫師便在院中展開畫絹,調墨弄彩,陸昭師徒一行於古鬆下或坐或立。
隻見那先生先是凝神靜氣,而後筆走龍蛇,勾勒點染,一氣嗬成。
不過一個時辰,便得一像。
放眼望去,畫中人物栩栩如生,陸昭之飄逸出塵,小白之天真爛漫,八蟲之靈動機敏,無不細緻入微,神韻生動。
眾人觀之,連連喝彩稱絕。
此後數日,莊中上下對師徒一行熱情款待,日日宴飲,頓頓佳肴。
陸昭心繫前程,屢次三番提出辭行,皆被莊主耆老苦苦挽留。
如此又過了三四日,他見莊中除穢諸事皆已安排妥當,便堅決請辭。
眾知不可再留,隻得應允。
臨行之日,王仁率闔莊耆老,敲鑼打鼓,一路將陸昭師徒送出莊門,又連連送出七八裡之遙,直至岔口,仍依依不捨。
王厚帶著莊丁,將早已備好的行囊奉上,裡麵塞滿了饃餅肉脯、醃菜鹹菜,還有滿囊的清水,足彀師徒數月嚼穀。
“仙長恩德,駝羅莊永世不忘!”
王仁王厚兄弟、李老漢及眾鄉親長揖到地,聲震四野。
“惟願仙長早證大道,福壽綿長!”
陸昭師徒作揖還禮,轉身東行。
走出老遠,回頭望去,見駝羅莊民仍佇立道旁,揮手不止。這正是:
妙策除穢恩似海,樸民酬謝意如山。
真形繪入丹青裡,一段因緣寄此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