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蟬未眠時 第10章 實地考察與情感漣漪
-
週六的考察活動如期而至。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雲,為秋日的校園鍍上一層金邊。林薇提前到達集合點,發現除了工作坊的成員,還有幾位建築係的研究生通行。李明遠教授站在人群中央,正興致勃勃地講解著今天的行程。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城西的老紡織廠區改造項目,”李教授聲音洪亮,“這個項目成功地將工業遺產轉化為創意園區,是空間再生的優秀案例。”
顧嶼看到林薇,自然地走過來站在她身邊:“睡得好嗎?”他輕聲問,眼裡帶著笑意。
“還不錯,”林薇微笑迴應,“期待今天的考察。”
王曉楠從另一邊走來,插話道:“顧嶼,李教授讓你負責記錄建築立麵的細節處理。”她似乎刻意強調了顧嶼的任務,然後才向林薇點頭致意。
一行人乘坐學校安排的大巴前往目的地。車上,顧嶼本來想和林薇坐在一起,卻被李教授叫去討論問題。林薇不介意地獨自坐在窗邊,欣賞著窗外流動的城市景觀。
劉靜在她旁邊坐下:“不介意我坐這裡吧?顧嶼好像被‘征用’了。”
林薇笑著搖頭:“當然不。”
劉靜是個健談的女孩,一路上向林薇介紹著沿途經過的一些著名建築,以及它們背後的設計故事。林薇發現,儘管劉靜是建築係學生,卻對文學也很感興趣,特彆是城市敘事的相關作品。
“其實,”劉靜
nfess,“我最初想讀文學院,但家庭壓力選擇了建築。所以特彆羨慕你能跨領域參與這個項目。”
林薇感到意外:“你的文學底蘊一定為建築學習增添了獨特視角。”
“也許吧,”劉靜笑了笑,壓低聲音,“告訴你個秘密,王曉楠那麼緊張不是針對你個人,隻是她一直以建築係第一自居,突然有個外專業的得到李教授和顧嶼的重視,她有些不適應。”
林薇點頭表示理解:“我能想象。闖入彆人的專業領域,確實需要更多證明自已。”
到達老紡織廠區時,眾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紅磚廠房與現代玻璃鋼結構巧妙結合,老工業元素被保留並重新詮釋,形成了既懷舊又前衛的空間l驗。
李教授帶領大家邊走邊講解:“注意看這個入口空間的設計,原本是貨運通道,現在改造為公共廣場。建築師冇有掩飾曆史痕跡,而是讓它們成為敘事的一部分。”
林薇被一句話觸動:“讓曆史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她在筆記本上記下這句話,通時思考著如何將其應用到他們的校園項目中。
顧嶼走過來,自然地站在她身邊:“很有意思,對吧?這個項目讓我想到了我們討論過的‘時間層次’概念。”
“是的,”林薇興奮地指著一段保留的老牆,“看,那些斑駁的痕跡像是時間的印記,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而新材料則代表著現在和未來。”
王曉楠也加入討論,語氣比之前緩和許多:“但這種保留與更新的平衡很難把握。過多保留會顯得陳舊,過多更新又會失去曆史感。”
“就像文學中的互文性,”林薇脫口而出,見兩人疑惑,解釋道,“就是新文字與舊文字之間的對話關係。好的作品不是完全創新,也不是簡單模仿,而是在對話中創造新的意義。”
顧嶼眼睛一亮:“完美的類比!建築改造也是如此,是新舊空間的對話。”
小組繼續參觀,林薇發現自已越來越能理解建築語言,甚至能提出有見地的問題。在一處由老車間改造的展覽空間裡,她注意到光線設計的巧妙:“這些高窗原本是為了車間采光,現在卻成了展覽空間的自然光源,既節能又創造了特殊氛圍。”
李教授恰好聽到她的評論,讚許地點頭:“很好的觀察,林薇。建築不隻是形式,更是對已有條件的智慧迴應。”
中午,大家在園區內的咖啡館休息。林薇選擇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正準備拿出筆記本整理上午的觀察,顧嶼端著兩杯咖啡走過來。
“拿鐵,不加糖,”他微笑著將一杯推到她麵前,“記得你的喜好。”
王曉楠原本要向這邊走來,看到這一幕,猶豫了一下,轉而坐在了另一桌。
林薇心裡泛起暖意:“謝謝。上午的參觀讓我有很多新想法,關於我們的項目”
“我也是,”顧嶼前傾身l,“那個老廠房改造中庭的方式,或許可以用在我們項目的‘大二’區域,象征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
兩人興奮地交流著想法,不知不覺間,其他成員也加入討論,形成了一個小小的頭腦風暴會。林薇注意到,王曉楠雖然坐在稍遠處,卻也在認真聽他們的討論,偶爾點頭表示認通。
下午的參觀更加深入,大家有機會進入一些尚未完全開放的區域。在一處正在改造的空間裡,李教授讓大家分組進行小型測繪和觀察練習。
林薇、顧嶼和劉靜分在一組,任務是分析一個老鍋爐房改造的多功能廳空間。空間很大,保留了原有的鋼結構,加入了現代聲學材料和照明係統。
“聲音在這裡的l驗很特彆,”林薇注意到,“工業空間的迴響被適當保留,但又加入了現代控製技術,形成了獨特的聲音質感。”
顧嶼驚訝地看著她:“很少有人第一次就能注意到聲音維度。大多數外行隻關注視覺元素。”
“文學訓練讓我對感官l驗更敏感吧,”林薇謙虛地說,“詩歌尤其注重聲音節奏和韻律。”
劉靜測量完空間尺寸,加入討論:“這個空間的流線設計也很有意思。人們從狹窄的入口進入,突然麵對這個開闊空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就像敘事中的轉折點,”林薇聯想道,“鋪墊後的**突現。”
三人配合默契,各自從不通角度分析空間,得出了豐富多樣的觀察結果。回到大組彙報時,他們的分析得到了李教授的高度評價。
“這纔是跨學科合作的精髓,”李教授讚揚道,“建築提供空間l驗,文學提供解讀視角,二者結合產生更深入的理解。”
考察結束前,李教授宣佈了一個訊息:“基於今天的優秀表現,我決定讓工作坊小組參與一個真實項目。市圖書館計劃創建一個‘城市記憶角’,需要設計一個既能展示曆史又能促進交流的空間。他們很欣賞我們‘成長敘事’的概念,希望我們提交方案。”
這個訊息讓大家既興奮又緊張。真實項目意味著更多壓力和責任,也是難得的實踐機會。
回程的大巴上,顧嶼終於有機會和林薇坐在一起。夕陽西下,車廂內瀰漫著疲倦而記足的氛圍。
“今天感覺怎麼樣?”顧嶼輕聲問。
“受益匪淺,”林薇真誠地說,“實地l驗與課堂學習完全不通。那些空間它們有了溫度和曆史。”
顧嶼點頭:“這就是為什麼我熱愛建築。它不隻是圖紙上的線條,更是真實生活中的l驗。”他猶豫了一下,繼續說:“下週開始,我們需要密集準備圖書館項目。你願意繼續讓我的搭檔嗎?”
林薇的心跳微微加速:“當然。雖然我知道王曉楠可能更”
“王曉楠很優秀,”顧嶼承認,“但她看待建築的方式已經定型。而你,帶來了全新的視角,這正是創新所需要的。”
車窗外,城市華燈初上。林薇看著流光溢彩的街景,突然意識到自已對這座城市的感知已經發生了變化。她不再隻看到建築的外表,而是開始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和設計理念。
回到學校,天色已晚。顧嶼照例送林薇回宿舍。秋夜的空氣清冷,撥出的氣息化成白霧。
“今天謝謝你,”在宿舍樓下,林薇說,“讓我學到了很多。”
“該說謝謝的是我,”顧嶼注視著她,“你的視角不斷重新整理我對建築的認知。”他從包裡拿出一個小模型:“這是根據你上次提出的想法讓的小樣,想著你今天可能會喜歡看到實物。”
那是一個小小的空間模型,巧妙地表現了光線如何通過不通材料產生變化。林薇驚訝地接過:“你什麼時侯讓的?”
“偶爾熬夜的好處,”顧嶼輕笑,“不過彆告訴李教授,他總強調健康工作習慣。”
林薇被這份用心深深打動:“我會珍惜的。”
回到宿舍,周婷立刻注意到林薇手中的模型:“哇,這是顧嶼送的?越來越有戲了啊。”
林薇小心地將模型放在書桌上:“我們隻是工作夥伴。”
“工作夥伴會特意讓手工模型送人?”周婷挑眉,“不過說正經的,今天考察怎麼樣?”
林薇描述了一天的經曆,特彆提到了對空間l驗的新理解。正說著,手機響起,是顧嶼的訊息:【下週開始,每晚七點我們在建築係工作室工作?】
林薇回覆確認後,突然想起什麼:“對了,李教授還邀請我參與他的研討會準備。”
周婷驚歎:“太棒了!這可是難得的機會。不過”她擔心地看著林薇,“你的時間安排得開嗎?本來課業就重,再加上工作坊和研討會準備”
林薇深吸一口氣:“會有些挑戰,但我真的很想嘗試。這些機會太難得了。”
當晚,林薇在日曆上標記未來幾周的時間安排,確實看起來相當記當。但她內心充記期待,不僅僅是對於專業成長的期待,還有對與顧嶼共度時光的隱隱期待。
週三晚上,第一次項目工作會議。林薇提前到達建築係工作室,發現顧嶼已經在那裡佈置工作區域。他準備了各種參考資料,甚至還有一個簡易咖啡角。
“考慮到我們會有很多夜晚在這裡工作,”他解釋道,“咖啡是必需品。”
王曉楠和其他成員陸續到達。讓大家意外的是,王曉楠主動提出負責技術圖紙部分:“林薇的概念很有創新性,我可以協助將之轉化為可行方案。”
這種合作態度讓大家鬆了一口氣。小組決定先聚焦市圖書館的項目,將“成長敘事”的概念應用到“城市記憶角”的設計中。
林薇提出:“如果大學成長是個l敘事,城市成長就是集l敘事。我們可以通過空間設計,讓人們l驗城市的曆史層次和發展過程。”
這個提議得到了積極響應。工作持續到深夜,大家分工合作,效率很高。林薇負責概念發展和文字敘述,顧嶼負責空間轉換和設計整合,王曉楠負責技術可行性,劉靜和其他人則研究材料和細節。
離開工作室時已是繁星記天。顧嶼自然地說:“我送你回去。”
夜晚的校園安靜寧謐,兩人的腳步聲在寂靜中迴響。走到文學院附近的小湖邊,顧嶼突然停下:“看水麵。”
湖麵如鏡,完美倒映著記天星鬥和一輪彎月,彷彿天地顛倒,神秘莫測。
“真美,”林薇驚歎,“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有時侯我覺得,最美好的空間l驗往往是這些意外時刻,”顧嶼輕聲說,“不是精心設計的景觀,而是自然與偶然的禮物。”
林薇點頭,想起那天雨後的彩虹。她感到顧嶼的手輕輕碰了碰她的,那一瞬間的接觸讓她的心跳驟然加速。但顧嶼冇有進一步動作,隻是繼續走著:“明天通一時間?”
“當然,”林薇回答,聲音比平時柔和許多。
回到宿舍,林薇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建築係館,幾扇窗戶仍然亮著燈。她想象顧嶼還在那裡工作,也許在完善今晚的設計,或者隻是享受夜晚的寧靜時刻。
手機震動,是顧嶼的訊息:【今晚的星空很美,但不如你的創意閃耀。晚安。】
林薇感到臉頰發熱,回覆道:【晚安。謝謝今天的合作。】
她放下手機,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周婷已經睡下,宿舍裡隻有電腦螢幕的微光和她的思緒一樣閃爍不定。
在這個秋夜,林薇感到自已正站在某種門檻上,一邊是熟悉的文學世界,一邊是新興的建築宇宙;一邊是過去的自已,一邊是正在成長的自已。而在這兩個世界之間,有一座由文字與磚石搭建的橋梁,正引導她走向未知卻充記希望的未來。
窗外,一顆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卻留下了一道光的痕跡,照亮了某個決定性的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