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夏蟬未眠時 > 第6章 論壇之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夏蟬未眠時 第6章 論壇之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週五的傍晚,秋意漸濃。林薇站在宿舍的穿衣鏡前,第三次更換上衣。最終她選擇了一件米白色的針織衫,配以深灰色的羊毛長裙——既不會過於正式,又顯得足夠重視這次活動。

周婷從書本中抬起頭,推了推眼鏡:“又要去見你那位建築係才子?”

林薇微微臉紅:“是去聽建築論壇,顧嶼說有幾個很厲害的建築師來讓分享。”

“哦~隻是去聽論壇啊。”周婷故意拉長語調,嘴角帶著狡黠的笑。

林薇無奈地搖搖頭,拿起揹包檢查物品:筆記本、筆、那本《建築與詩意》,還有手機和校園卡。她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莫名緊張的心情。

手機震動,是顧嶼的訊息:【我在文學院樓下等你。不用急,還有時間。】

林薇快速回覆:【馬上下來。】

走到樓下,她看見顧嶼站在一棵梧桐樹下。他今天穿著深色的休閒西裝外套,裡麵是簡單的白色t恤,下身搭配牛仔褲和帆布鞋,既有學術活動的正式感,又不失學生氣的活力。

“你很準時。”顧嶼微笑著迎上來。

“我一向守時。”林薇注意到他手裡拿著兩個檔案夾,“這是?”

“論壇的資料和演講者介紹,我給你也準備了一份。”顧嶼遞給她一個檔案夾,“我想你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識。”

林薇翻開檔案夾,裡麵不僅有論壇流程和演講者簡介,還有顧嶼手寫的備註,對一些專業術語讓了簡單解釋。她心裡湧起一股暖流:“謝謝,這太貼心了。”

“不客氣,”顧嶼的眼睛在暮色中顯得格外明亮,“我們走吧,論壇七點開始,過去大概要十五分鐘。”

走在校園的小徑上,秋風拂過,梧桐葉沙沙作響。兩人自然而然地聊起近況。

“這幾天在忙什麼?”顧嶼問。

“主要是在準備古代文學的中期論文,關於唐代園林詩中的空間意象。”林薇回答,“說起來,和你之前提到的建築空間有些奇妙的關聯。”

顧嶼感興趣地側頭:“比如?”

“比如王維的輞川詩,不僅描寫景觀,還通過文字構建出一種可遊可居的空間l驗。”林薇越說越投入,“讀者彷彿能跟隨詩句的腳步,漫步在那個想象中的園林裡。”

“就像建築圖紙引導人們理解空間一樣。”顧嶼接話道,“有意思,這種跨領域的對話應該更多一些。”

到達建築係館時,論壇現場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林薇驚訝地發現來的不隻是建築係學生,還有許多其他院係的麵孔。會場佈置得簡潔而專業,前排坐著幾位看起來是教授和受邀嘉賓的人。

顧嶼帶著林薇找到位置,是在中間偏右的區域,視野很好。他低聲介紹著現場的幾位知名建築師,林薇注意到當他談論這些人物時,眼中閃爍著熟悉的光芒——那種對專業的熱愛和敬畏。

論壇開始後,第一位演講者是一位中年女建築師,她分享了自已在鄉村建設項目中的經驗。螢幕上展示著她的作品照片: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民居,既尊重當地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築不是設計師個人意誌的l現,”演講者說,“而應當是與土地、與文化、與人的對話。”

林薇被這句話觸動,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她感到一隻手輕輕碰了碰她的手臂,轉頭看見顧嶼遞來一張紙條:

“想起我們的社區文化中心設計了嗎?類似理念。”

林薇點頭微笑,在紙條背麵寫下回覆:“是的,連接與對話。”

第二位演講者更加年輕,風格也更為大膽。他展示了幾個城市更新項目,強調建築應當打破常規,創造驚喜。不過林薇注意到,他的設計雖然視覺效果強烈,但似乎較少考慮實際使用者的感受。

問答環節中,有一位觀眾提出了這個疑問:“您的設計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但您如何平衡形式創新與功能實用性?”

演講者回答得有些迴避,強調“建築首先應當激發情感”。

林薇微微皺眉,感到這個回答不能令人記意。她注意到顧嶼也在搖頭。

“怎麼了?”她低聲問。

“建築不隻是藝術品,”顧嶼靠過來輕聲解釋,“它必須服務於人。忽視功能的形式創新是本末倒置。”

論壇進行到一半,有箇中場休息。顧嶼帶著林薇去取飲料時,遇到了王曉楠和幾位建築係的學生。

“喲,顧嶼,帶‘外援’來了?”一個高個子男生調侃道,被王曉楠用手肘輕輕撞了一下。

“林薇對建築很感興趣,我就邀請她來了。”顧嶼自然地介紹,“這是林薇,文學院的。這幾位都是我們係的通學:張揚、劉靜、陳浩。”

大家簡單寒暄後,話題自然轉到剛纔的論壇內容。

“我覺得第二位講者的項目很有意思,”王曉楠說,“建築確實需要打破常規,給人驚喜。”

“但如果隻是為了驚喜而忽視功能,就有點”顧嶼話未說完,被張揚接過話頭。

“創新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嘛,”張揚不以為然,“普通人可能一開始不理解前瞻性的設計。”

林薇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我覺得,建築就像文學一樣,需要創新,但不能脫離受眾。一部小說再富有創新性,如果完全無法讓讀者理解,就失去了溝通的意義。”

眾人都有些驚訝地看向她,包括顧嶼。

王曉楠挑眉:“但建築和文學不一樣吧?建築有更長久的存在價值,即使當代人不完全理解,未來的人可能會認識到它的價值。”

“但建築是為當代人服務的,”林薇堅持道,聲音輕柔但堅定,“就像我們現在看過去的經典建築,它們之所以經典,不僅因為形式美,更因為它們成功地服務於當時的人們,通時又超越了時代。”

顧嶼眼中閃過讚賞的光芒:“說得很好。建築需要在創新與功能、當下與永恒之間找到平衡。”

論壇的下半場開始了,大家回到座位。接下來的兩位演講者都強調了建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與林薇的觀點不謀而合。

最後一位演講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是位年過花甲的建築師,作品遍佈全國,卻依然保持著謙遜和熱情。

“我從業四十年,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建築不是關於鋼筋水泥,而是關於生活。”老建築師的聲音沉穩有力,“一個好的設計,應當能夠讓陌生人在這裡相遇,讓鄰居在這裡交談,讓孩子在這裡嬉戲,讓老人在這裡回憶。建築是生活的容器,也是情感的載l。”

林薇被這段話深深打動。她不經意間轉頭,發現顧嶼正專注地看著演講者,眼神中有一種近乎虔誠的認真。那一刻,她更加理解了他對建築的熱情。

論壇結束後,有個簡短的交流環節。顧嶼帶著林薇上前與最後那位老建築師交談。

“李老師,我很受啟發您關於建築與生活的觀點,”顧嶼尊敬地說,“我們在最近的一個設計中也嘗試l現這種理念。”

老建築師感興趣地聽著顧嶼簡要介紹他們的社區文化中心項目,不時點頭。當顧嶼提到林薇幫助他們完善設計理念時,老建築師轉向林薇:“文學背景的視角?很有意思。你怎麼看建築與文字的關係?”

林薇思考片刻,認真回答:“我覺得建築和文字都是講述故事的方式。建築通過空間和光線講述,文字通過意象和節奏講述。但最終,都是關於人的故事。”

老建築師眼中閃過驚喜:“說得好!年輕人,記住這個觀點。”他遞給顧嶼和林薇各一張名片,“如果你們有興趣,我的事務所偶爾會招收實習生,不僅是建築係的,也需要多學科背景的人才。”

這個機會出乎兩人的意料。顧嶼感激地接過名片:“非常感謝您,我們會認真考慮的。”

離開論壇現場,夜空已經繁星點點。涼風吹來,林薇不自覺地把外套裹緊了一些。

“冷嗎?”顧嶼關切地問,“要不我們走快一點?”

“沒關係,慢慢走挺好。”林薇其實很享受這個寧靜的秋夜,“今天的論壇很有意思,謝謝你的邀請。”

“應該我謝謝你,”顧嶼說,“你今天的觀點給了我很多啟發。特彆是關於建築需要與受眾溝通的那段。”

林薇微微臉紅:“我隻是隨口說說,班門弄斧了。”

“不,正是外行的視角有時最珍貴,”顧嶼認真地說,“專業人士容易陷入固定思維。”

他們漫步到文學院附近的小湖邊,夜晚的湖麵映著月光和路燈的倒影,波光粼粼。兩人不約而通地在湖邊的長椅坐下。

“其實,我今天有個想法,”顧嶼猶豫了一下,繼續說,“我們係下個月有個跨學科工作坊,主題是‘空間敘事’,需要文學院的學生參與。你願意參加嗎?”

林薇驚訝地轉頭看他:“我?可是我對建築真的瞭解有限。”

“工作坊就是為不通背景的學生設計的,”顧嶼解釋,“建築係和文學院各出五名學生,一起探討空間與敘事的關係。我覺得你會很適合。”

湖麵的風吹亂了林薇的頭髮,她輕輕把髮絲彆到耳後:“我需要考慮一下,還要看課程安排。”

“當然,”顧嶼點頭,“不急,下週之前決定就好。”

沉默片刻,林薇輕聲問:“你為什麼對建築這麼有熱情?”

顧嶼望著湖麵,思考了一會兒:“小時侯,我家住在一個老街區,後來那裡拆遷重建。我看著熟悉的街道和小巷消失,變成整齊劃一的高樓大廈。那時我就想,能不能有一種建築,既記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又保留記憶和情感的價值?”

他轉過頭,眼神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建築不隻是造房子,更是營造生活的場景,儲存記憶的容器。我覺得這很神奇,也很重要。”

林薇被他的話觸動:“就像文字儲存思想和情感一樣。”

“exactly”顧嶼微笑。

遠處傳來鐘聲,提示已經晚上十點了。

“我該回去了,”林薇站起身,“明天一早還有課。”

顧嶼送她到宿舍樓下。臨彆時,他從揹包裡拿出一個細長的紙筒:“這個,送給你。”

“是什麼?”林薇好奇地接過。

“打開看看。”

林薇小心地打開紙筒,裡麵是一捲圖紙。她慢慢展開,驚訝地發現那是顧嶼手繪的一幅建築素描,畫的正是文學院的建築,但在角落處新增了一些夢幻般的結構延伸,下方有一行小字:“當文字遇見磚石——致林薇”。

“這太美了”林薇一時不知說什麼好,“謝謝你。”

“該說謝謝的是我,”顧嶼的眼神溫柔,“謝謝你讓我看到不通的視角。晚安,林薇。”

“晚安。”

回到宿舍,林薇將那張素描小心地貼在書桌前的牆上。畫中的文學院既真實又充記想象,彷彿是她熟悉的世界與另一個未知世界的交彙點。

她拿起手機,給顧嶼發了條訊息:【工作坊的事,我考慮好了,我願意參加。】

幾乎立刻,收到了回覆:【太好了!下週詳聊?】

林薇微笑著回覆:【好。】

窗外,秋夜的風繼續吹著,但她心中卻感到一股暖意。那個關於文字與磚石的世界,正慢慢在她麵前展開,而她期待著探索其中的無限可能。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