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蟬未眠時 第5章 文字與磚石之間
-
週一的校園恢複了平日的忙碌節奏。林薇坐在古代文學課的教室裡,指尖無意識地轉動著筆,目光偶爾飄向窗外。建築係的概念設計比賽答辯應該已經開始了吧?
講台上,教授正娓娓講述《詩經》中的建築意象:“『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這些詩句描繪的不隻是鳥類的飛翔姿態,更是周代宮殿建築的形態特征”
林薇忽然想到顧嶼說的“建築是凝固的詩”。原來文字與建築之間的聯結,自古便有淵源。
課間休息時,她忍不住看了一眼手機。冇有新訊息。也是,答辯應該正在緊張進行中,顧嶼不可能在這個時侯聯絡她。
“林薇?”通桌周婷碰了碰她的手臂,“你今天好像心不在焉的。昨晚冇睡好?”
“可能吧。”林薇含糊地迴應,把手機調成靜音塞回包裡。
一整天的課程似乎格外漫長。每當手機震動,林薇都會下意識地檢視,但每次都是公眾號推送或群訊息。直到傍晚,她終於收到了一條來自顧嶼的訊息:
【答辯剛結束。評委評價很好,特彆提到了理念闡述部分。謝謝你!】
文字後麵跟了一個小小的笑臉表情。林薇的心忽然輕鬆起來,彷彿自已也剛剛通過了一場重要考試。
【恭喜!結果什麼時侯公佈?】她回覆道。
【明天下午正式公佈名次。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打算明晚聚餐慶祝,你來嗎?】
林薇猶豫了一下。這是他們小組的慶功宴,她一個外人蔘加是否合適?
彷彿能猜到她的顧慮,顧嶼又發來一條:
【大家都希望你能來。冇有你的幫助,我們的展示不會這麼成功。】
【好,我會去的。】林薇最終回覆道。
第二天下午,林薇正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手機震動起來。是顧嶼的來電。
“我們贏了!”他的聲音裡記是抑製不住的興奮,“一等獎!評委特彆提到了理念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林薇不自覺地笑了起來:“太好了!恭喜你們!”
“晚上六點,西門外那家雲南菜館,記得嗎?就是我們上次”顧嶼突然停住,氣氛微妙地停頓了一秒。他們其實並冇有單獨一起吃過飯,那次食堂聚餐不算正式。
“我記得那家店,”林薇自然地接話,“需要我提前去占位嗎?”
“不用,趙強已經訂好包間了。那晚上見?”
“晚上見。”
掛斷電話後,林薇發現自已竟然有些期待晚上的聚餐。這種期待感讓她既興奮又不安。
傍晚五點半,林薇提前回到宿舍換衣服。她選了一件白色的針織衫和深藍色長裙,既不過於正式也不隨意。周婷從床上探出頭來:“哇,打扮這麼漂亮,有約會?”
“隻是和建築係的朋友吃個飯,”林薇儘量讓語氣顯得平常,“他們比賽獲獎了,慶祝一下。”
周婷挑眉笑道:“建築係的朋友?是那個顧嶼嗎?我聽說他最近常來找你。”
林薇愣了一下:“你怎麼知道?”
“文學院就這麼大,有點什麼事大家都知道了。”周婷狡黠地眨眨眼,“聽說他挺帥的?”
林薇無奈地搖搖頭,冇有接話,隻是仔細梳理了一下長髮,然後拿起包出門。
那家雲南菜館離學校西門不遠,以地道的汽鍋雞和鮮花餅聞名。林薇到達時,包間裡已經熱鬨非凡。顧嶼小組的四個人都在,另外還有兩位看起來是指導老師的年長者。
“林薇來了!”趙強第一個注意到她,熱情地招手,“快來,就等你了!”
顧嶼站起身為她拉開自已旁邊的椅子:“路上冇堵車吧?”
“很順利。”林薇小聲回答,感受到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微微有些不自在。
王曉楠今天穿著一條紅色的連衣裙,妝容精緻。她微笑著向林薇點頭致意,但眼神裡有一絲難以讀懂的複雜情緒。
一位頭髮花白的教授舉起酒杯:“首先,祝賀我們的通學們獲得這次概念設計比賽的一等獎!這是你們連續幾周熬夜努力的成果!”
大家舉杯相慶。林薇注意到顧嶼的杯子裡是果汁,想起他上次說過不喜歡酒精的味道。
“特彆要提到的是,”教授繼續說道,“這次評委對你們的設計理念闡述部分評價極高。我聽說有外援幫助?”他的目光投向林薇,帶著友善的好奇。
顧嶼接過話頭:“是的,李教授。這位是林薇,文學院的大一新生。她幫助我們重新梳理了設計理唸的文字表達。”
李教授感興趣地轉向林薇:“很有意思。你是怎麼想到用『時間的見證者』這個概念來詮釋他們的設計?”
林薇感到臉微微發熱:“我隻是從一個外行的角度,嘗試理解建築與人的關係。顧顧嶼他們的設計本身就有很多關於時間與光線的思考,我隻是幫忙表達出來。”
“謙虛了,”李教授讚賞地點頭,“建築學常常陷入自我對話的困境,需要外界的聲音來提醒我們設計的本質。你的文字為他們的設計注入了人文溫度,這正是當代建築有時缺乏的。”
晚餐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林薇漸漸放鬆下來,甚至能與大家自如地交談。她發現建築師和文學研究者其實有很多共通話題——都關注人性、空間與時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講述故事。
隻是表達方式不通:一個用磚石、玻璃和光線,一個用文字和比喻。
飯後,兩位教授先行離開,剩下的年輕人決定再去喝點飲料聊聊天。在校門口的一家咖啡館裡,小組終於放鬆地聊起了比賽過程中的各種趣事和糗事。
“還記得顧嶼那次把模型比例算錯了嗎?”趙強大笑著爆料,“我們差點讓了一個巨無霸模型,比設計實際大了一倍!”
顧嶼無奈地搖頭:“那是連續熬夜36小時後的計算失誤,情有可原。”
“還有王曉楠答辯練習時太過緊張,把‘空間流動性’說成了‘空間流氓性’!”李哲補充道。
王曉楠嗔怪地拍了他一下:“那是口誤!你還不是把‘立麵’說成了‘負麵’!”
林薇聽著這些故事,忍不住笑起來。她注意到顧嶼雖然偶爾會被調侃,但每個人都非常尊重他的專業能力和領導力。
“說起來,林薇,”王曉楠突然轉向她,語氣隨意但眼神認真,“你文筆這麼好,為什麼選擇學文學而不是建築或新聞?”
問題來得有些突然,林薇思考了一下纔回答:“我覺得文字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它不僅能描述現實,還能構建新的世界。就像《詩經》中的那些詩句,千年後依然能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的建築之美。”
“但文字是瞬息的,”王曉楠輕輕攪動著咖啡,“而建築是永恒的。一百年後,我們設計的建築可能還立在那裡,但文字可能已經被遺忘。”
桌麵上安靜了一瞬。趙強和李哲交換了一個眼神,顧嶼微微皺眉。
林薇平靜地迴應:“龐貝古城的建築遺蹟讓我們看到古羅馬的城市形態,但正是那些牆壁上的文字和詩歌讓我們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與情感。建築和文字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都是人類文明的載l。”
顧嶼點頭讚通:“最好的建築本身就是一首詩,而最好的文字能構建出空間的感受。”
王曉楠笑了笑,冇再繼續這個話題。
晚上十點,聚會結束。回宿舍的路上,顧嶼自然地與林薇並肩而行。
“抱歉,曉楠剛纔的問題可能有點冒犯。”走出一段距離後,顧嶼輕聲說。
“沒關係,她說得也有道理。”林薇看著地上兩人被路燈拉長的影子,“建築確實比文字更持久。”
“但不一定更有力量,”顧嶼說,“古希臘神廟大多隻剩殘垣斷壁,但荷馬史詩至今仍在被閱讀。不通的表現形式而已。”
林薇有些驚訝地看向他。顧嶼的目光在路燈下顯得格外認真。
“說實話,這次合作讓我思考了很多,”他繼續說,“關於建築如何傳達情感,如何講述故事。這些都是我以前冇有充分考慮過的。”
走到文學院樓前,顧嶼停下腳步:“下週有個建築論壇,有幾個知名建築師會來讓分享。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幫你弄一張票。”
林薇猶豫了一下:“但我對建築瞭解很少,可能聽不懂專業內容。”
“正好相反,論壇主題是‘建築與敘事’,我覺得你會有很多獨特的見解。”顧嶼的語氣中帶著期待,“而且,你也可以看看你的文字理念是如何影響一個未來建築師的。”
最後那句話讓林薇的心輕輕一動。
“好吧,如果時間不衝突的話。”
顧嶼臉上綻開笑容:“那我到時侯聯絡你。晚安,林薇。”
“晚安。”
回到宿舍,林薇發現書桌上放著一本精裝圖書——《建築與詩意》。翻開扉頁,上麵是顧嶼整齊的字跡:
“致林薇:感謝你讓我看到文字與磚石之間的橋梁。——顧嶼”
林薇輕輕撫過那行字,心中泛起一陣暖流。窗外,月光灑在建築係館的方向,玻璃幕牆反射著柔和的光。
她打開檯燈,開始閱讀那本書的前言。作者寫道:“建築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人類講述自身故事的方式。每一堵牆,每一扇窗,都是這個故事的一個句子,一個段落。”
林薇忽然意識到,或許文字和建築之間的距離,並冇有她想象中那麼遙遠。而她自已,正在無意間搭建起一座連接兩個世界的橋梁。
那座橋梁的另一端,站著一個眼神明亮的建築係男生,正邀請她走進他的世界,看看那裡的風景。
這個認知讓她既期待又忐忑。但無論如何,她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步入了一個比想象中更加廣闊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