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邏輯 序 言
-
序言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公司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在釋出小米一代之後就紅遍大江南北。有手機的地方就有小米!進入2015年,小米發展到現在,每一年都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銷售數量和營業額每年同步增長均在200以上。小米作為新生代企業,是創造商業奇蹟的代表。
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小米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呢?是互聯網帶來的銷售效應嗎?是創始人的聰明才智嗎?還是僅僅隻是小米的運氣比較好罷了?其實,一個企業的成功,單單靠其中的一兩個因素是不可能做到的。小米能夠有今天,也是經曆了一段又一段的危機,是小米的創業團隊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的。
確實,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讓新生代企業更加開放。無論是新的企業還是老的企業,現在大家似乎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而且人們對品牌的癡戀程度慢慢冇有以前那麼高了。這對於年輕的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促進科技產品的創新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小米從一開始就處於一個非常有利於自身成長的環境當中。創始人雷軍是學計算機出身的,年輕時就讀於武漢大學。雷軍本身非常聰明,又畢業於名校,當然有他的自信。因此,在創辦小米的時候,根本冇有任何顧慮,他知道自己一定會成功的。
小米本身的定位就是做互聯網手機,通過網絡資源來為自己的用戶服務,同時通過網絡來賺取報酬。小米不僅在賣手機,還通過服務來賺取所謂的“小費”。賣手機硬體賺得少不要緊,隻要在以後的服務中能夠得到用戶的打賞就足夠了。這就是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手機的精髓。現在的企業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再不改變思考的方式就註定要迷失在現代化的商業中。
在互聯網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小米就是通過網絡來保持與用戶之間的密切關係的,讓用戶參與到自己的產品研發當中,也讓用戶瞭解自己企業的最新動態。通過這種方法改變以往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使企業和消費者成為朋友。
這種朋友關係是能夠維持得比較久的,隻要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小米就能在消費者心中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大家以後就能買它的賬。更重要的是,小米在初期正是通過這樣的策略在消費者心中站穩腳跟的。如果冇有最初那一批用戶對自己企業的傳播,小米就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贏得滿堂彩。
現在的消費者非常聰明。因為,在互聯網時代,資訊傳播迅速,冇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在網上查到的。大家一有不懂的問題,隻要一點擊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小米也非常聰明,既然自己的用戶都是手機發燒友,他們本身對手機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唯有彼此打開心扉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因此,小米喜歡在自己的論壇中和“米粉”交流,也在上麵設立專門的手機學院,讓大家積極參與到討論當中,學習更多的手機知識。同時,小米通過官網和論壇,還有其他各大網站公示自己的產品,把各項參數都拿出來分享。
消費者喜歡通過比較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型。小米的做法恰恰符合了消費者的心理,也方便了他們進行比較。
作為國內的智慧手機,小米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在我國,新生代企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拿出自己的高性價比產品。性價比是如今國人比較看重的一項指標,“誰家的產品又好用又便宜我就買誰家的”。
無論在環境上還是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上,小米都遠遠領先於國內大多數的品牌。占儘天時、地利、人和的小米當然能夠在眾多品牌包圍中突圍,並搶得先機。
用戶的反饋對小米的成長也很重要。工程師的數量是有限的,工程師的靈感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是來自用戶的建議和意見,小米不可能保持每週一次的係統更新,也不能俘獲千千萬萬用戶的心。
參與感是小米高層提出的一種新概念,即由用戶來決定更新哪些功能,和用戶一起聚會。員工和用戶之間,第一次走得如此接近。
一方麵,這種參與感能夠讓用戶產生一種自豪感,因為很多產品的效能是基於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而設置的,他們看到小米做出的努力一定非常開心。另一方麵,小米能從用戶身上得到更多的動力,一心把自家的產品做好,是雙贏的。
小米的成功,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我們隻能從一些比較明顯的地方入手,看看小米到底神在哪裡。當然,小米值得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所以,在麵對小米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去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