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小米邏輯 > 4.創始人談小米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小米邏輯 4.創始人談小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4.創始人談小米

一個好的公司註定得有一個好的領導

而好的企業領導人是一個公司發展的前提。雷軍出身不凡,既有好的學曆,也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說是互聯網行業中的“大哥大”。創辦小米是雷軍的一個心願,年過四十卻像二十多歲的小夥兒一樣拚搏,為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要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再創一個新高。

在雷軍的心目中,小米手機是他的第二次生命,他不隻在一個場合表示,小米手機一定能夠風靡全國,甚至使世界各國都出現小米的身影。在2014年的一個峰會論壇上,雷軍就在會上重新談及了自己對小米的個人看法:

大家好!

我們大家都沉浸在剛纔院士精彩的發言裡。馬雲的評價是單口相聲。鄔院士舉了小米幾個例子,我跟大家簡單彙報一下小米的情況。不是為了做廣告,而是因為很多領導不瞭解小米的進展。

小米是一個非常非常新的公司,4年前創辦,十來個人,七八條槍,一起跟著小米鬨革命。選擇做手機,手機的確是一個紅海市場,蘋果、三星賺了110的利潤,其他企業虧了10。剛開始麵試的穀歌工程師,冇有一個願意加入小米。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組建了全行業最優秀的團隊。他們主要來自摩托羅拉、穀歌、微軟、金山軟件。有幾位我要特彆介紹一下,這8個人平均年齡45週歲,5個海歸、3個土鱉,土洋結合,老年人創業。我們引以為自勉的是任正非42歲創辦華為,大家說:“你們行嗎?”其實我們跟年輕人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每週工作6天,每天11個小時。

在這裡我彙報一下,小米的模式到底是怎樣的。

小米是“鐵人三項”

說簡單一點,大家覺得我們是做手機的公司,那麼我們是用什麼模式做手機的呢?就是我們竭儘全力用最好的材料做最好的手機硬體,通過互聯網方式在安卓基礎上做了我們的係統,每週迭代,使小米手機的內在體驗遠遠超過同行。

最近我們釋出了一個小應用,2萬多個咖啡廳、餐廳、機場、火車站,那些免費安全的wi-fi小米能一鍵接通。這是我們和免費wi-fi服務商進行的合作,不需要輸賬號、密碼,就問你要不要接入,而且安全可靠,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這樣的體驗在小米手機最少有1萬處優化,當你使用後纔會理解為什麼這麼多用戶喜歡小米手機。我們從設計、研發、供應鏈管理到市場、渠道、銷售、服務全部一體化,用電商模式極大地優化了小米。這樣小米接近成本價零售,構建了一個移動互聯網平台。

用互聯網思維來做手機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最近很熱門,為什麼?這一點我跟大家講講,我參與創辦的第一家公司是金山軟件,1988年創辦,互聯網在中國熱起來是在1999年,我們是被互聯網“革命掉”的第一代。互聯網最先吃掉跟它最近的行業——軟件行業。

被“革命”之後,我們開始想互聯網到底是什麼。其實,互聯網我們自己也用,但是為什麼軟件行業受到這麼大的打擊後來我一步一步地理解了,互聯網其實是全新的方法論。思考問題的方法完全不一樣。

通過一步一步的思索,包括實踐,有一天我覺得它是一整套的東西,假如我們用這套東西做任何一個產品、產業,我覺得都能產生“核爆炸”效應。所以,2010年我用這套方法做手機。很多人問我這個方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整個方法在做小米之前,已經是成熟的了。過去十多年我在互聯網企業中實踐,摸索了很多方法。

我記得80年代的時候,ib談用戶滿意度,90年代微軟談用戶體驗。其實今天互聯網公司全部在談用戶口碑。我們認為冇有任何一種推廣形式比用戶口碑更重要。

小米手機釋出的時候,我同事拿了一個3500萬元的廣告預算給我看,我拿起來就把這張預算表撕了,我說我們能不能一分錢不花,我能不能相信用戶口碑能讓我們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性的公司,我們就是用這種方法進行自我推廣的。

在小米剛剛成立的一年半裡,小米極其低調,不做任何廣告,也冇有任何pr,甚至冇有人知道我們做什麼。我們在2010年做係統的時候,第一個版本發出來,隻有100個人用,第二個星期有200個人用,第三個星期有400個人用,不到一年時間,全球30萬人用。我說不做廣告,隻有不做廣告才能真的測試清楚你的產品有冇有足夠的口碑。

口碑

談到這裡,大家說口碑是什麼?很多人覺得好產品有口碑,也有人覺得便宜產品有口碑,我想跟大家說不是這樣,這個世界好產品很多、便宜產品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產品也很多,而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

如果你在一個咖啡廳用蘋果手機打開瀏覽器在那麼小的螢幕上輸賬號、密碼,你不很痛苦嗎?當你跟服務員要密碼的時候,第一次要的不對,再要第二次的時候,你掏出小米手機,它自動問你是不是連接,你說是,自然就連上去了。

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體驗,尤其在酒店的時候很痛苦。小米就是靠這樣一個一個細節打動了你。關於口碑,海底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出色。網上有一個段子:去海底撈吃飯,水果冇有吃完,跟服務員說能不能打包帶走,服務員說不行,結賬的時候,服務員給你一整個西瓜,說切開的西瓜不衛生,你要打包的話,就送你一個西瓜。海底撈的核心就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

專注

我們極其強調專注,為什麼呢?因為不專心,你肯定做不好手機。一般的傳統的手機公司最少做50個型號。其實,做50個型號,我就在想,他們的老闆真的用過這50款手機嗎?我不相信。

因為測試一款手機你不用幾個月,根本不知道這款手機好不好。一般的彩電企業,每年最少做50款彩電。我在做彩電的時候,我一搜49寸,無論哪個公司都有十幾個型號,代碼有二三十位,數字加拚音再加數字,鬼都記不住。

隻有你很專注、產品很簡潔,當把一款產品做到天文數字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好。

極致

要麼你不做,要麼你就做極限。為什麼這樣想?因為在互聯網上從a公司到b公司,隻需要挪一下鼠標。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導致互聯網競爭是贏家通吃的。

互聯網在各個領域裡麵是競爭最殘酷的。在這麼殘酷的競爭裡麵,隻能把自己做到極致。傳統企業打價格戰,互聯網從不打價格戰,因為他們一上來就免費。

小米也是從不打價格戰的公司,一上來就隻直接賣成本價。直接乾到一半的價錢。幾乎這個模式在各行各業都會造成“雪崩效應”。這是因為在我們所生長的互聯網環境,一上來就假定對方全無還力。

狹路相逢,勇者勝。互聯網文化,就是一個比一個好。剛纔還閒聊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我們希望這個競爭繼續下去。



當大家提醒我說小米是不是非常快的時候,其實在互聯網公司,尤其是早期不能做到100成長全部做得差的公司,倍數成長是互聯網公司最基本的原則。

不僅僅業務成長,包括對用戶服務反應都特彆快。你提一個意見被小米采納,釋出出來隻需要一個星期,這在傳統手機企業隻是想象。諾基亞時代,年不更新一次係統。蘋果每年釋出一次,穀歌每個季度釋出一次,小米是每個星期更新一次。這就是我們強調的方法論,專注、極致、口碑、快——互聯網七字決。

小米鼓勵用戶參與

用戶參與是最大的元素,認同感和情感完全不同。我們鼓勵四五百萬用戶一起參與整個手機的設計過程。這裡麵有一個很核心的元素——把用戶當朋友。凡是口頭上把用戶當上帝的全是騙人。

因為中國人冇有幾個信上帝。把用戶當朋友你就可以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雖然小米不完美,是非常年輕的公司,但是小米秉承著互聯網精神,把用戶當朋友,我相信小米會一步一步做得更大。小米所有的服務中心像蘋果店一樣漂亮。維修店會讓大家眼前一亮。你進去修複手機,從進門開始,我們要求60分鐘一定搞好。搞不好,每小時賠你20元。在這樣一步一步改善的情況下,我覺得整個互聯網公司把用戶體驗、用戶口碑一步一步推到極致,這纔是互聯網給傳統產業帶來的最重要的思想。

我在幾次人大發言中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用互聯網思想重新武裝我們的傳統產業,我覺得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會有巨大的意義。這裡我舉一個小例子,有一家去年8月份創辦的小公司,20個人,做移動電源。小米給他們投了點錢,他們的產品去年12月底釋出了。

3個月後現在銷售額為兩個多億,今年全年大概銷售額可達20億元。我預計3年內將過百億元,它就是小米模式的複製。它做的移動電源用了4截1860,最好的電芯。像ipad一樣的鋁合金外殼,1萬多毫安時,定價69元人民幣。扣了稅後是9元美金。很輕鬆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20億元。

不管小米未來會怎麼樣,小米所倡導的互聯網文化和互聯網精神跟實業結合後,會醞釀出一批大企業。謝謝大家!

雷軍說的,跟社會上流傳的小米的成功要素差不多。不過,實際和理論始終是有區彆的,看似簡單的理論,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生產到包裝,再到宣傳和銷售,小米都在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其實說白了,小米冇有什麼秘密。也許小米最值得外界學習的地方,就是藉助一切可藉助的資源,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不管大的小的。到最後,成功自然而然就到來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