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邏輯 第四邏輯】 從員工到領袖
-
【第四邏輯】從員工到領袖
小米的員工實行平等職位分配,冇有高低之分,人人都是經理。小米的員工是極具拚搏精神的。
1.偏執力量
一個公司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開發團隊
蘋果電腦是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但蘋果取得的成功並不是喬布斯一個人完成的。在創業初期,喬布斯除了自己付出的艱辛努力之外,他身邊還有很多得力的助手。喬布斯花時間尋找人才的時間甚至比得上他工作的時間。正因為蘋果公司擁有眾多高階的計算機人才,它在喬布斯去世後才能仍然發出耀眼的光芒。由此可見,人纔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多麼重要,尤其是電子產品公司。
雷軍從一開始就一直向喬布斯看齊,從喬布斯身上,他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首先,在人才招攬方麵,雷軍也使出了渾身解數,決意要把國內最頂尖的計算機人才請到自己旗下。
那是小米創辦的第一年,身邊冇有好的開發團隊,雷軍的雄心壯誌根本不能實現。所以,這一年,雷軍一直在尋找手機開發方麵的高階人才。
手機的外形很重要,一台手機不管配置多高、運行速度多麼好,如果冇有好的外觀,那麼消費者就可能隻是對它匆匆一瞥後離開。所以,善於搞配置的雷軍,首先就要尋找可以幫助自己設計出好外觀的研發夥伴。當時小米還隻是默默無聞的小公司,雷軍在金山的時候也主要從事幕後開發工作,人們對他的認識還不夠。因此,雷軍在那個時候想尋找最好的人纔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那些尖端的研發人員不會輕易離開原來的大公司,在雷軍找到他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開出一個天價,此外還有各種條件,例如假期要長、福利不能比原來的公司差等。有些甚至不願意親自和雷軍談,而是讓身邊的助手或者朋友過來談。說白了,很多人根本冇有和雷軍合作的意願。
不過雷軍冇有放棄,他相信自己的夢想。隻要遇到誌同道合的人,他們一定會相信自己的,那些和自己一樣肯拚搏的人,必然願意和自己闖一次。所以,在一次次失敗之後,雷軍始終堅持著。終於,曆時3個月,他遇到了周光平周博士。
周博士在手機硬體的開發上經驗豐富,他在這個行業已經奮鬥了20多年,尤其在手機天線以及手機屏蓋上,是業內公認的知名專家。周博士同樣是一個有夢想、敢打拚的人。當雷軍和另一位創始人林斌向他說明瞭小米的計劃之後,他當即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大概談了20分鐘,周博士心裡已經暗暗表示同意。不過,他還是很耐心地聽著雷軍娓娓道來,談話一共持續了一個小時。
有了硬體方麵的專家,雷軍心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隨著周博士的加盟,小米手機的研發一天快過一天。硬體由周博士負責,內部設置有雷軍。凡是進入小米高層開發團隊的,無一不是對新手機抱以最高熱忱的。小米的開發團隊,以最快的速度向著做出最好的智慧手機的目標進發。
幾個月來,多虧雷軍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冇有雷軍日複一日的奔波勞碌,就冇有周博士這樣的人才加盟到小米的開發團隊。那一年,雷軍的大多數時間都用於人才招攬上。小米來了一個周博士,當然還不夠,所以,雷軍依然在招攬人才上繼續努力。
像周博士那樣,願意一下子就答應加盟的畢竟是少數人,來應聘的多數人還偏執狂,如果是他決定爭取的東西,他就一定要爭取過來。來應聘的員工,完全冇有逃離的機會。
雷軍就是在這種偏執的狀態下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在創業伊始,人才比所有的東西都重要。人纔可以把無的東西變為有的東西,如果冇有人才為自己服務,那麼擁有再多的創業資金也等於零。所以,從周博士開始,雷軍通過一輪又一輪的麵試,在候選人中精挑細選,選拔出極富責任心而且熱愛研發工作的工程師,組建成最具競爭力的團隊,準備浩浩蕩蕩地向下一站進發。
因為雷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遴選員工。喬布斯說過:“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我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攬人才。”有前輩在帶路,雷軍自然能夠少走不少彎路。
如果想做好一台手機,那麼首先要讓身邊的親朋好友體驗到最好的服務。如果連身邊的朋友都不認可自己的產品,那麼怎麼令千千萬萬個精明的消費者相信自己的產品?雷軍本身作為手機發燒友,非常重視自己和團隊合作的成果。2011年,當第一台小米1工程機研發成功的時候,雷軍第一時間衝到機房親身體驗新機器的通話質量。這是第一台工程機,或許後麵還有很多的路要走,而雷軍作為小米公司的ceo,本身很忙,他可能還有很多事情冇有做完,但是,即便這樣,他還是親自來到了機房,他要和新機器保持最近的距離。
一個對創業冇有激情的人,不可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來。雷軍之所以選擇做智慧手機這條路,是因為這個行業和他的專業對口,電子產品一直是雷軍感興趣的事物。而雷軍之前在金山工作的時候,就已經對研發工作抱以積極的心態。在他的生命裡,唯有不斷研發出新的互聯網產物纔是自身價值的體現。所以,小米每前進一步,雷軍都非常興奮。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無微不至地嗬護著新一代的小米手機。
在小米的內部,流行著一句話:“讓丈母孃也使用公司的產品。”雷軍對各大品牌手機瞭如指掌,當然,對於自家的小米手機,他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作為一個手機製造商的ceo,他的追求不僅如此,他要把自己的這種“發燒精神”推廣出去,讓周圍的員工也成為手機發燒友。所以,在手機方麵,他對員工要求頗多。
每逢有新員工進入小米公司工作,雷軍都會贈送他們一樣東西,就是小米的工程機。如果內部的員工都對自己公司生產的產品不熟悉,那麼他還怎麼會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熱情,他又怎樣能夠把自己生產的產品宣傳、推銷出去?不要忘了,員工的家人和朋友也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如果公司的產品得到了員工的認可,那麼銷量就可以更上一層樓。讓員工也成為“米粉”,這是雷軍的思路。不過,這不是強製的,他要讓員工在使用工程機或者成品機的過程中熟悉公司的產品,並且和大眾消費者一樣,希望他們能夠把自己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公司。
除了贈送員工工程機之外,為了更好地籠絡周圍的資源,公司還為員工發送friendde,讓員工把“f碼”送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小米公司要和自己的員工成為朋友,繼而要和員工的朋友也成為好朋友,發展到後來,小米要和所有的消費者都成為朋友。小米的觀念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消費者定義為和自己平等的群體,通過朋友一般的關懷,為廣大消費者開發出最適合他們使用的手機產品,讓大家的生活真正方便起來。
在小米公司,冇有辦不到的事。做手機就是要把自己逼到瘋狂的角落,當一個人瘋起來時冇有任何東西可以難倒自己。從團隊的組建到動員內部的員工使用公司的產品,雷軍的每一步棋都走得不尋常。他的偏執與韌性,冇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