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六皇子的傳奇人生 第10章
-黃河的浪濤終於溫順下來時,堤岸上的泥漿已經曬得發硬。趙宸翊踩著龜裂的泥塊往前走,靴底沾著的草屑被風吹得打轉,遠處村落裡飄來的炊煙,混著新翻泥土的氣息,終於驅散了連日來的腥氣——那是百姓們災後重返家園,在灶台上燃起的第一縷煙火。
“殿下,東堤的加固快完了!”魯大錘扛著一把木鍁跑過來,粗布短褂上還沾著石灰點,黝黑的臉上滿是笑意,“俺們按您說的,在堤腳埋了三層木樁,上麵又夯了兩尺厚的三合土,下次再發大水,保管衝不垮!”
趙宸翊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新築的堤岸泛著青灰色,石灰和泥土混合的夯土層整齊劃一,幾個工匠正彎腰用木錘敲打堤麵,每敲一下,就發出沉悶的“咚咚”聲——那是在檢查夯土的結實度。“辛苦魯師傅了。”他伸手拍了拍魯大錘的肩膀,掌心觸到的肌肉硬得像鐵塊,“讓工匠們彆太累,晚上加頓肉,補補身子。”
“哎!俺這就去說!”魯大錘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轉身就往工匠堆裡跑,嗓門大得整個堤岸都能聽見,“大夥兒聽好了!殿下說晚上加肉!都加把勁,早乾完早吃肉!”
工匠們的歡呼聲順著風飄過來,趙宸翊忍不住笑了。這幾日災後重建,軍民們都累壞了,有的民夫頂著太陽夯土,曬得脫了皮;有的工匠連夜趕製工具,眼睛熬得通紅,可冇一個人抱怨——因為他們知道,這堤岸護著的,是自己的家,是田裡的莊稼。
“殿下,這是各村送來的謝帖。”林縛捧著一摞麻紙走過來,紙上用墨筆寫著歪歪扭扭的字,有的還畫著簡單的水車和麥田,“百姓們說,等秋收了,要把新打的糧食送一部分到長安,給您和陛下嚐嚐。”
趙宸翊拿起一張謝帖,上麵寫著“石泉村劉老栓率全村謝靖安侯殿下護堤救命”,字裡行間的感激透過紙麵傳過來,讓他心裡一暖。“告訴百姓們,糧食不用送。”他把謝帖疊好,放進懷裡,“讓他們把糧食留著自己吃,或者換些農具,比什麼都強。要是有困難,就去找林縛先生,他會幫著解決。”
林縛點頭應下,又遞過一份文書:“殿下,張狗蛋已經押解上路了,由禁軍護送,明日就能到長安。大理寺那邊傳來訊息,會等著殿下回去後,一起提審他,好揪出二皇子的罪證。”
提到二皇子,趙宸翊的眼神沉了沉。黃河決堤時,張狗蛋割斷繩索,差點讓災情失控,這背後肯定有二皇子的指使。隻是現在還不是深究的時候,關中的災後重建還冇完成,百姓們還等著恢複生產,他不能離開。
“讓大理寺先看押著,等我處理完關中的事,再回長安。”趙宸翊說,目光落在遠處的麥田裡——幾個農戶正彎腰補種粟種,那是他從西域引來的耐旱品種,就算災後土壤貧瘠,也能有收成。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越來越近。周虎立刻拔出腰間的刀,警惕地盯著來路:“殿下,是長安來的儀仗!好像是內侍監的人!”
趙宸翊抬頭看去,隻見一隊身著緋色官服的內侍,簇擁著一頂明黃色的轎子,正朝著堤岸駛來。轎前的內侍舉著“聖旨”的牌麵,陽光照在明黃的綢緞上,格外刺眼——這是皇帝派來的傳旨太監。
“快,整理衣冠,接旨!”趙宸翊連忙吩咐,周虎、林縛等人立刻站好,工匠和民夫們也都停下手裡的活,圍了過來,臉上滿是好奇。
轎子停在堤岸旁,為首的內侍正是皇帝身邊的總管李德全。他掀開轎簾,捧著一卷明黃的聖旨,走到趙宸翊麵前,尖著嗓子唱喏:“靖安侯趙宸翊接旨——”
趙宸翊連忙跪下,身後的周虎、林縛等人也跟著跪下,工匠和民夫們雖然不懂宮廷禮儀,卻也紛紛學著樣子,對著聖旨磕頭。
李德全展開聖旨,用抑揚頓挫的語氣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六皇子趙宸翊,心繫關中百姓,於黃河汛前定策,汛時率軍民搶險,三日夜不眠不休,終平水患,保沿岸十餘縣百姓性命,功績卓著,朕心甚慰。特賜封趙宸翊為‘靖安侯’,準開府建幕僚館,自主招攬幕僚,掌關中農政、水利諸事。另賜黃金百兩、錦緞千匹、良田千畝,以資嘉獎。望趙宸翊不負朕望,再接再厲,為大雍民生多謀福祉。欽此!”
“臣趙宸翊,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趙宸翊叩首謝恩,聲音裡帶著一絲激動。他不是為了侯爵的爵位,也不是為了黃金錦緞,而是“準開府建幕僚館”——有了幕僚館,他就能聚集更多像林縛、魯大錘這樣的人才,更好地推進農政、水利,為百姓做更多實事。
李德全扶起趙宸翊,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六殿下,哦不,現在該叫靖安侯了。陛下特意吩咐老奴,讓您處理完關中的事再回長安謝恩,還說要是缺什麼物資,儘管跟工部提,朝廷一定支援。”
“有勞李總管了。”趙宸翊拱手道謝,“還請李總管回稟父皇,臣定不負聖望,好好治理關中,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李德全笑著應下,又和趙宸翊寒暄了幾句,才帶著內侍們離開。看著儀仗遠去的背影,堤岸上爆發出一陣歡呼——工匠們扔著木鍁,民夫們拍著手,連村裡的老人都拄著柺杖走過來,對著趙宸翊拱手:“侯爺!您是咱們關中的救星啊!”
“是啊侯爺!有您在,咱們再也不怕洪水和旱災了!”
趙宸翊看著眼前的百姓,心裡滿是感慨。他想起穿越前在實驗室裡畫改良圖的日子,想起剛到關中時看到的枯苗和餓肚子的農戶,再看看現在的景象——新築的堤岸堅固,農戶們忙著補種,孩子們在田埂上追著蝴蝶跑,這就是他想要的畫麵。
“大夥兒彆光顧著高興,”趙宸翊提高聲音,“咱們還得抓緊時間,把麥田補種完,把水渠修通,這樣秋天纔能有好收成。等忙完了,咱們再好好慶祝!”
“好!聽侯爺的!”百姓們齊聲應和,紛紛回到田裡,乾勁比之前更足了。
接下來的幾日,關中的災後重建進展神速。林縛帶著士子們,幫著百姓補種粟種,還教他們怎麼根據土壤調整播種密度;魯大錘帶著工匠們,不僅加固了黃河堤岸,還幫著村裡修了幾口水窖,方便儲存雨水;蘇清歡的惠民藥局也重新開了起來,她帶著藥童們,挨家挨戶給百姓們檢查身體,還教他們怎麼用艾草預防疾病。
趙宸翊則忙著選址建幕僚館。他冇有選在華州城裡的繁華地段,而是選了城外靠近渭水的一塊空地——這裡離農田近,方便和農戶交流,也方便觀察水利情況。百姓們聽說侯爺要建幕僚館,都主動來幫忙,有的送木料,有的送石灰,還有的幫著挖地基,冇幾天,幕僚館的雛形就出來了。
這日傍晚,趙宸翊正在幕僚館的工地上檢視進度,蘇清歡提著一個食盒走了過來。“殿下,民女做了些粥和小菜,您和大夥兒墊墊肚子吧。”她打開食盒,裡麵是溫熱的小米粥,還有幾碟鹹菜和醬肉,香氣瞬間飄了出來。
趙宸翊接過粥碗,喝了一口,溫熱的粥滑進肚子裡,驅散了一天的疲憊。“謝謝你,蘇大夫。”他看著蘇清歡,她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額頭上還有細密的汗珠,顯然是剛從藥局過來。
“殿下客氣了。”蘇清歡遞過一雙筷子,“民女聽說,您要回長安謝恩了?”
“嗯,後天就走。”趙宸翊點了點頭,“關中的事差不多了,幕僚館有林縛和魯師傅盯著,應該冇問題。等我從長安回來,就正式開館,到時候想請蘇大夫也來幕僚館,負責民生醫療,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蘇清歡愣了愣,隨即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民女願意!能跟著殿下為百姓做事,是民女的榮幸!”
趙宸翊看著她的笑容,心裡也泛起一絲暖意。蘇清歡醫術好,心地善良,有她在幕僚館負責醫療,百姓們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就在這時,周虎快步走了過來,臉色有些凝重:“殿下,長安傳來訊息,二皇子在陛下麵前說您的壞話,說您在關中‘籠絡民心,私建勢力’,還說您開幕僚館是為了‘培養私兵’,想謀奪儲位。”
趙宸翊握著粥碗的手頓了頓,隨即笑了笑:“我早料到他會這麼說。父皇英明,不會相信他的。再說,我在關中做的事,百姓們都看在眼裡,父皇派來的使者也看在眼裡,他想汙衊我,冇那麼容易。”
周虎還是有些擔心:“可是殿下,二皇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您回長安謝恩,路上和宮裡都要小心。”
“我知道。”趙宸翊放下粥碗,眼神變得堅定,“你安排幾個得力的護衛,跟我一起回長安。另外,讓押解張狗蛋的禁軍多加小心,彆讓二皇子的人在路上動手腳——張狗蛋是指證二皇子的關鍵,不能出任何差錯。”
周虎點頭應下,轉身去安排了。
蘇清歡看著趙宸翊,眼神裡滿是擔憂:“殿下,長安不比關中,二皇子在京裡勢力大,您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要是有什麼事,記得給民女傳信,民女雖然冇什麼本事,卻也能想辦法幫忙。”
“好。”趙宸翊看著她,心裡暖暖的,“我會小心的。等我從長安回來,咱們一起把幕僚館辦好,讓關中的百姓過得更好。”
第二日,趙宸翊安排好關中的事,就帶著周虎和幾個護衛,踏上了回長安的路。離開時,百姓們都來送行,有的送雞蛋,有的送鹹菜,還有的拉著他的手,叮囑他一定要平安回來。趙宸翊一一謝過,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儘快回來,不辜負百姓們的期望。
回長安的路上,果然遇到了二皇子派來的人。他們偽裝成劫匪,在山路旁埋伏,想趁機刺殺趙宸翊。可週虎早有準備,護衛們也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冇一會兒就把“劫匪”打跑了,還抓住了一個活口。
“說!是誰派你們來的?”周虎把刀架在活口的脖子上,厲聲問道。
活口嚇得渾身發抖,連忙求饒:“是……是二皇子殿下派我們來的!他說……說靖安侯是他的眼中釘,讓我們殺了您,事成之後給我們一百兩銀子!”
趙宸翊看著活口,眼神冷了幾分。二皇子為了除掉他,竟然連這種下三濫的手段都用上了。“把他押起來,帶回長安,交給大理寺。”他對周虎說,“讓他也當個證人,指證二皇子的罪行。”
周虎應下,把活口綁在馬背上,繼續趕路。
幾天後,趙宸翊終於回到了長安。剛進城門,就看到工部尚書李大人帶著幾個官員在等著他。“靖安侯,恭喜恭喜啊!”李大人快步走過來,握著趙宸翊的手,臉上滿是笑容,“陛下已經在太極宮等著您了,快隨老夫進去吧。”
趙宸翊跟著李大人,走進了太極宮。宮殿裡莊嚴肅穆,文武大臣分列兩側,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和藹。趙宸翊連忙跪下,叩首謝恩:“臣趙宸翊,叩見父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老六。”皇帝笑著說,“你在關中做得很好,冇辜負朕的期望。朕聽說,你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二皇子派來的刺客?”
趙宸翊愣了愣,冇想到皇帝已經知道了。他連忙回答:“回父皇,確有此事。臣已經抓住了一個活口,交給了大理寺,相信很快就能查明真相。”
皇帝點了點頭,臉色沉了下來:“宸淵太讓朕失望了!朕多次告誡他,要以國事為重,不要搞陰謀詭計,可他就是不聽!等大理寺查明真相,朕一定好好懲治他!”
文武大臣們都低著頭,冇人敢說話。二皇子的勢力在朝中不小,不少官員都依附於他,可現在皇帝明顯偏袒趙宸翊,他們就算想為二皇子說話,也不敢開口。
“老六,你開幕僚館的事,朕已經讓人準備好了。”皇帝的語氣緩和下來,“朕給你選了一處宅子,就在長安城外的渭水岸邊,離民間近,方便你和百姓交流。你需要什麼人才,儘管招攬,朝廷會全力支援你。”
“謝父皇!”趙宸翊再次叩首,心裡滿是感激。皇帝不僅支援他開幕僚館,還為他考慮得這麼周到,讓他更有信心做好民生、水利的事。
“好了,你剛回來,肯定累了。”皇帝擺了擺手,“先回府休息,明日再進宮,咱們詳細說說關中的事,還有幕僚館的規劃。”
趙宸翊謝過皇帝,跟著李大人走出了太極宮。剛出宮門,就看到二皇子站在不遠處,眼神陰狠地看著他。“老六,你倒是本事不小,不僅得了侯爵,還得了父皇的信任。”二皇子走到他麵前,冷笑一聲,“隻是你彆得意太早,儲位之爭,還冇結束呢!”
“二哥,”趙宸翊看著他,語氣平靜,“我對儲位冇興趣,我隻想為百姓做事。如果你還執迷不悟,繼續搞陰謀詭計,遲早會自食惡果。”
說完,他不再理會二皇子,轉身離開。二皇子看著他的背影,氣得渾身發抖,卻又無可奈何——現在皇帝偏袒趙宸翊,他就算想報複,也找不到機會。
回到皇帝賜的侯府,趙宸翊才發現,府裡已經收拾好了,院子裡種著幾棵柳樹,還有一個小池塘,環境清幽。周虎帶著護衛們安頓下來,李大人又派人送來一些物資,說是皇帝的賞賜。
這日晚上,趙宸翊正在書房裡規劃幕僚館的事,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敲門聲。打開門,隻見林縛和魯大錘站在門外,手裡還提著一個包袱。
“殿下,俺們跟您回長安了!”魯大錘笑著說,“關中的事俺們已經安排好了,讓幾個得力的工匠和士子盯著,不會出問題。俺們想跟著您,一起把幕僚館辦好!”
林縛也點了點頭:“殿下,臣也想跟著您,為百姓做事。幕僚館需要人才,臣願意幫忙招攬士子和工匠,為殿下分憂。”
趙宸翊看著他們,心裡滿是感動。“好!歡迎你們!”他連忙讓他們進來,“有你們在,我心裡踏實多了。咱們一起努力,把幕僚館建成一個能為百姓辦實事的地方!”
接下來的幾日,趙宸翊忙著招攬人才。他讓人在長安和關中各地貼了告示,隻要是有真才實學,願意為百姓做事的,不管是士子、工匠,還是醫者、農師,都可以來幕僚館應聘。告示貼出去冇幾天,就有不少人來應聘——有白鹿書院的寒門士子,有經驗豐富的老工匠,還有像蘇清歡一樣的民間醫者。
趙宸翊親自麵試,選拔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分彆負責農政、水利、醫療、工匠等事務。幕僚館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也越來越明確,很快就步入了正軌。
可二皇子還是冇放棄。他派人在長安城裡散播流言,說趙宸翊的幕僚館是“私兵訓練營”,還說趙宸翊招攬人纔是為了“謀反”。但百姓們都不信,因為他們知道趙宸翊是為了百姓做事,而朝中的正直大臣,比如李大人,也站出來為趙宸翊辯解,流言很快就不攻自破了。
這日,趙宸翊正在幕僚館裡和林縛、魯大錘討論關中的農政規劃,突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喧嘩。周虎快步走進來,臉色凝重:“殿下,大理寺來人了,說張狗蛋在牢裡‘意外’身亡了!”
趙宸翊猛地站起來,手裡的筆掉在了紙上。張狗蛋是指證二皇子的關鍵,他一死,二皇子的罪行就少了一個重要的證人。“肯定是二皇子乾的!”他咬著牙說,眼神裡滿是憤怒,“他為了脫罪,竟然連證人都敢殺!”
林縛也皺起眉頭:“殿下,現在張狗蛋死了,咱們想指證二皇子,就更難了。二皇子肯定會更加囂張,咱們得小心應對。”
趙宸翊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怒火。他知道,現在生氣也冇用,得想辦法查明張狗蛋的死因,找到二皇子殺人滅口的證據。“周虎,你立刻去大理寺,檢視張狗蛋的屍體,問問獄卒,有冇有可疑的人接觸過他。”他對周虎說,“林縛,你去查一下大理寺的官員,看看有冇有和二皇子勾結的。魯師傅,你繼續盯著幕僚館的事,彆讓二皇子的人趁機搞破壞。”
三人連忙應下,各自去安排了。
趙宸翊站在書房裡,看著窗外的柳樹,心裡滿是沉重。二皇子越來越瘋狂了,為了儲位,竟然不擇手段。他知道,接下來的鬥爭會更加激烈,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但他不會退縮,為了百姓,為了大雍的江山,他必須和二皇子抗爭到底。
就在這時,書房的門被推開了,蘇清歡走了進來。她手裡拿著一封信,臉色有些蒼白:“殿下,關中傳來訊息,二皇子的人在華州散佈謠言,說您要加收賦稅,百姓們都有些恐慌。還有,華州的糧鋪掌櫃,又開始漲糧價了,百姓們買不起糧,都快餓肚子了。”
趙宸翊接過信,看完後,眼神變得更加堅定。二皇子不僅在長安搞陰謀,還在關中搗亂,想讓他顧此失彼。“清歡,你立刻回關中,安撫百姓,告訴他們謠言是假的,我不會加收賦稅。另外,讓林縛派幾個士子,去華州調查糧鋪掌櫃,看看他是不是和二皇子勾結,囤積糧食,哄抬糧價。”
蘇清歡點頭應下:“殿下放心,民女這就去。您在長安也要小心,二皇子肯定還會有新的陰謀。”
“好。”趙宸翊看著她,“路上注意安全,有什麼事,及時傳信給我。”
蘇清歡轉身離開後,趙宸翊走到書桌前,拿起筆,在紙上寫下“關中糧價、華州謠言、張狗蛋死因、二皇子黨羽”幾個字。他知道,這些都是他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每一個都很棘手。但他不會害怕,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林縛、魯大錘、蘇清歡,還有千千萬萬支援他的百姓。
夜色漸深,長安城裡的燈火漸漸亮了起來。趙宸翊坐在書房裡,還在規劃著接下來的行動。他知道,這場鬥爭還很長,很艱難,但他相信,隻要他堅持“民生為本”,為百姓做事,就一定能贏得最終的勝利,讓大雍的江山更加穩固,讓百姓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在二皇子府裡,二皇子正對著親信冷笑:“張狗蛋死了,趙宸翊冇了證人,看他還怎麼指證本宮!關中的謠言和糧價,也能讓他焦頭爛額。接下來,本宮要讓他的幕僚館也開不下去,讓他成為整個長安的笑柄!”
親信連忙附和:“殿下英明!隻要再給趙宸翊一點顏色看看,他就不敢再和殿下作對了!”
二皇子看著窗外的月亮,眼神裡滿是陰狠。趙宸翊,本宮倒要看看,這次你還怎麼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