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心如蓮花,便是優雅 > 第九章 心懷善念,廣結良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心如蓮花,便是優雅 第九章 心懷善念,廣結良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心懷善念,廣結良緣

美德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基礎。以美德為本,人的生命纔會綻放出最豔麗的花朵,結出最豐碩的果實。擁有了廣結良緣的禪德,我們才能做到做人做事心懷善念,走向生命的正途。種善因必得善果,與人為善,人必與你為善。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隻要你堅持建立自己的功德,在人生的長途,你就會獲得好的人緣,擁有成就事業的良好基礎,同時也會讓你擁有快樂的心情。為彆人點燃我們的生命之燈吧,這樣,在生命的夜色裡,我們就會尋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燦爛,尋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愛人者,人恒愛之

路易斯·勞斯是星星監獄的典獄長,那是當時最難管理的一個監獄。可是二十年後勞斯退休時,該監獄卻成為一所提倡人道主義的機構。研究報告將功勞歸於勞斯,當他被問及該監獄改觀的原因時,他說:“這都由於我已去世的妻子——凱瑟琳,她就埋葬在監獄外麵。”

凱瑟琳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當年,勞斯成為典獄長時,每個人都警告凱瑟琳千萬不可踏進監獄,不僅因為那裡是很危險的地方,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但這些話攔不住凱瑟琳!第一次舉辦監獄籃球賽時,她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進體育館,與服刑人員坐在一起。她的態度是:“我要與丈夫一道關照這些人,我相信他們也會關照我,我不必擔心什麼!”

一名被定有謀殺罪的犯人瞎了雙眼,凱瑟琳知道後前去看望。她握住他的手問:“你學過點字閱讀法嗎?”“什麼是‘點字閱讀法’?”他問。於是她教他閱讀。多年以後,這個人每逢想起她的愛心還會流淚。凱瑟琳在獄中遇到一個聾啞人,結果她自己到學校去學習手語。許多人說她是耶穌基督的化身。在以後的十八年間,她經常造訪星星監獄。

後來,凱瑟琳在一樁交通事故中不幸逝世了。第二天,勞斯冇有上班,代理典獄長接替他工作。訊息立刻傳遍了監獄,大家都知道出事了。接下來的一天,凱瑟琳的遺體被放在棺木裡運回家。她家距離監獄不遠。

代理典獄長早晨散步時驚愕地發現,一大群平時看來最凶悍、最冷酷的囚犯,正齊集在監獄大門口。他走近去看,見有些人臉上竟帶著悲哀和難過的眼淚。他知道這些人愛凱瑟琳,於是轉身對他們說:“好了,各位,你們可以去,隻要今晚記得回來報到!”然後他打開監獄大門,讓一大隊囚犯走出去,在冇有守衛的情形下,走幾裡路去看凱瑟琳最後一麵。結果,當晚每一個囚犯都回來報到,一個都不少!

愛人者,人恒愛之。愛把溫暖和幸福帶給親人、朋友、家庭、社會、人類。

愛有永恒的主題,持久的構思,多彩的內容。我們不能因為看到了罪惡,就否定這個世界有愛,就像不能因為看到礁石就厭惡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樣。

富有愛心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充實快樂,而且能感染彆人。你富有愛心,雖然可能並不富有,冇有高貴的地位,冇有顯赫的聲名,冇有令人豔羨的財產,但是在精神上,你卻是天使。

傳遞一串甜美的葡萄

一天,修道院的大門被叫開,看門人阿甘驚喜地看到,旁邊果園的一個果農給他送來一大串晶瑩剔透的葡萄。

果農對他說:“兄弟,我送給你這串葡萄,感謝你在我每次來修道院時對我的關照。”看門人對如此情意濃厚的禮物表示感謝,並對果農說修道院的人會很高興享用這串葡萄。

果農滿意地離開修道院之後,看門人把葡萄洗淨,得意地望著它。忽然,他想起修道院裡的一個病人最近得病什麼也不想吃,便決定把這最好吃的葡萄送給他,讓他開開胃:“他多麼需要營養啊!”

於是,看門人把葡萄送到虛弱的病人床前,病人睜開雙眼驚喜地看著葡萄。

看門人對他說:“亞斯,有人送給我這串葡萄,但是我知道你什麼都不想吃,也許它能帶給你食慾。”亞斯從心裡感激他,對看門人說他將永遠記住他,就是有一天死了,也會在天堂裡感謝他。

看門人拿來一個大盤子,把葡萄放在上麵,讓病人享用。然後,他又回去繼續工作了。病人拿起葡萄,又想起應該把它送給對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整日整夜地為他操勞的護士,以慰藉自己的靈魂。

病人喊護士,護士以為病人出了什麼問題,就迅速趕到了他的床前。病人對護士說:“凱茜,看門人惦記著我的病,送給我這串葡萄,讓我品嚐。由於我什麼都冇有吃,現在我吃了它可能傷胃,我想還是讓你吃吧,你對我一直很不錯。”護士堅持讓病人吃,但是越堅持,病人越是拒絕。護士感謝病人送給她如此誘人的禮物,不得已便把葡萄帶走了。護士邊走邊想,這串葡萄應該送給兢兢業業為大家服務的廚師。

於是,護士來到廚房,找到了廚師埃裡克,對他說:“你的心像這串美麗的葡萄一樣高尚,這串葡萄送給你吧。”廚師謝絕了護士的好意,最後把葡萄送給了為大家操勞的修道院院長……

就這樣,這串葡萄在整個修道院裡傳來傳去,最後重新回到了看門人手中。

看門人驚奇得不知所措,他覺得不能再讓葡萄兜圈子了。於是他不再遲疑,開始吃起葡萄來。這時,他覺得從來冇有吃過如此甜美的葡萄。

人們傳遞的豈止是一串甜美的葡萄?那更是一串人與人之間對彼此心靈的嗬護與關愛啊!有了這份關愛,不論風雨還是乾戈,都將如煙雲般逝去。

從抱怨到讚美,從厭惡到喜歡

抱怨彆人是件輕而易舉的事,而讚美彆人也同樣輕而易舉,但是對人的抱怨卻遠遠比不上對人的讚美所給人帶來的正麵力量。抱怨本身就是一種負麵情緒,當你抱怨時,一切美好也會隨之消失殆儘。當我們聽到抱怨時,內心受到挫傷的同時,也容易造成自卑情緒,這種自卑情緒極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做事成果,一切努力都有可能付諸東流。而讚美卻可以促成自信,也許成功正來自一次不經意的讚美。在為人處世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怒火相對,也許一次巧妙的讚美就可以扭轉全域性。

曾有一名郵遞員在送信途中,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他剛想抱怨,卻低頭髮現這是一塊形狀奇異的石頭。他想,若是用許多這樣的石頭建成城堡,該多好啊!他好奇心頓生,便欣喜地將石頭撿起來,裝進郵包。之後,每天送信,他總會撿一塊奇異的石頭。日複一日,他撿的石頭堆滿了家門。於是他白天送信,晚上堆砌城堡。漸漸地有路人欣賞、讚美他的努力成果,並給予鼓勵。終於,他在山坡上建成了一座又一座好看的城堡,有一天竟被登上報紙的頭條。許多人慕名而來,其中包括當時著名的畫家畢加索。畢加索驚歎青年人的技藝,大加讚賞,並投資將這裡改造成著名旅遊區。

青年人獲得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他受到了他人的賞識與讚美,可見賞識與讚美是多麼的重要啊!讚美、賞識就像是風對於帆,就像是雨露對於種子;讚美、賞識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讚美、賞識是希望,是動力,是用自己的心靈之火去點燃彆人的心靈之火。

在美國的一個音樂大廳內,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鋼琴表演即將開始,劇場裡的觀眾穿著正式的禮服,安靜地等待著。在座位的第一排是一個8歲的男孩和他的母親。母親十分欣喜能觀賞她十分欣賞的音樂大師的表演,聚精會神地等待大師的登場。可小男孩卻不以為然,坐在台下東張西望。過了一會兒,小孩再也按捺不住,趁母親不注意時,溜到了台上的鋼琴前。他在望著熟悉的黑白顏色的琴鍵時,情不自禁地把手放上去,開始彈奏名叫《筷子》的曲子。觀眾們都以厭煩的眼光看著小男孩,一些人開始高呼:“這是誰家孩子,他母親在哪裡?快把那男孩子趕走!”這時,台後的鋼琴大師聽見台前的聲音。他迅速抓起一件外衣,跑到舞台上,一言不發地站到男孩的身後,伸出雙手,即興地彈出一些和諧的音符來配合男孩演奏的樂曲。緊張的氛圍使小男孩的手開始顫抖。大師在男孩耳邊低聲說:“你彈得棒極了,繼續彈,不要停止,請不要停止。”男孩聽了大師的話,手指變得靈活起來。一首曲子彈完後,觀眾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尤其是男孩的媽媽,她感動得哭了。

在讚美麵前,抱怨如同毀滅。因為抱怨會毀掉奇蹟的發生,抱怨會停止偉大的腳步。相反,你不需付出任何代價的一句讚美,如果能挽救一個人的命運,那是件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那換個角度思考如何?你的人生中也許又多一個人和你並肩站在一起了。讚美是一種偉大的力量,你會因為彆人的讚賞興奮不已。所以,多說些稱讚彆人的話,人們會因此而喜歡你,而你自己也會因此而受益無窮。

學會讚美,幫人也幫己

讚美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一個垂頭喪氣的人重新振作起來,可以使一個鬱鬱寡歡的人興高采烈。工作中遇人不淑遇事不順,通過一句讚美就可以扭轉局麵。生活中當你遇到煩惱時,一句讚美也可以讓你重新獲得力量來麵對一切不如意。當失戀時,一句讚美也許可以讓你走出低穀;在你熱戀時,一句讚美足夠讓愛情升溫。生活中讚美的神奇力量常常被低估,可它卻總能恰到好處地發揮它的作用。

卡耐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卡耐基到郵局去寄一封掛號信,人很多。卡耐基發現那位管掛號信的職員對自己的工作已經很不耐煩。可能是他今天碰到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也許是年複一年地乾著單調重複的工作,早就煩了。

因此,卡耐基對自己說:“我必須說一些令他高興的話。他有什麼真的值得我欣賞的嗎?”稍加用心,卡耐基立即就在他身上看到了值得欣賞的一點。

因此,當他接待卡耐基的時候,卡耐基很熱誠地對他說:“我真的很希望有您這種頭髮。”

他抬起頭,有點驚訝,麵帶微笑。“嘿,不像以前那麼好看了。”他謙虛地回答。卡耐基對他說:“雖然你的頭髮失去了一點原有的光澤,但仍然很好看。”他高興極了。雙方愉快地談了起來,而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相當多的人稱讚過我的頭髮。”

卡耐基說:“我敢打賭,這位仁兄當天回家的路上一定會哼著小調;我敢打賭,他回家以後,一定會跟他的太太提到這件事;我敢打賭,他一定會對著鏡子說:‘這的確是一頭美麗的頭髮。’想到這些,我也非常地高興。”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張和小李在一個地方搭出租車,下車時,小李對司機說:“謝謝,搭你的車十分舒適。”這司機聽了愣了一愣,然後問:“你是混黑道的嗎?”

“不,司機先生,我不是在尋你開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亂時還能沉住氣。”

“是呀!”司機說完,便駕車離開了。

“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小張不解地問。

“我想讓這個地方多點人情味,”小李答道,“唯有這樣,這城市纔有救。”

“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怎能辦得到?”

“我隻是起帶頭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讚美能讓那位司機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載了20位乘客,他就會對這20位乘客態度和善,而這些乘客受了司機的感染,也會對周遭的人和顏悅色。這樣算來,我的好意可間接傳達給1000多人,不錯吧?”

“但你怎能確定出租車司機會照你的想法做呢?”

“我並冇有希望他一定會那樣做,”小李回答,“我知道這種做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儘量多對人和氣,多讚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隻有30%,但仍可連帶影響到300人之多。”

“我承認這套理論很中聽,但能有幾分實際效果呢?”

“就算冇效果我也毫無損失呀!開口稱讚那司機花不了我幾秒,他也不會少收幾塊小費。如果那人無動於衷,那也無妨,明天我還可以去稱讚另一個計程車司機呀!”

“我看你腦袋有點天真病了。”

“從這就可看出你越來越冷漠了。我曾調查過郵局的員工,他們最感到沮喪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就是欠缺彆人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但他們的服務真的很差勁呀!”

“那是因為他們覺得冇人在意他們的服務質量。我們為何不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呢?”

他們邊走邊聊,途經一個建築工地,有5個工人正在一旁吃午餐。我朋友停下了腳步:“這棟大樓蓋得真好,你們的工作一定很危險、很辛苦吧?”那群工人帶著懷疑的眼光望著小李。

“工程何時完工?”小李繼續問道。

“6月。”一個工人低聲應了一下。

“這麼出色的成績,你們一定很引以為榮。”

離開工地後,小張對小李說:“你這種人也可以列入瀕臨絕種動物了。”

“這些人也許會因我這一句話而更起勁地工作,這對所有的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光靠你一個人有什麼用呢?你不過是一個小百姓罷了。”

“我常告訴自己千萬不能泄氣,讓這個社會更有情原本就不是簡單的事,我能影響一個就一個,能影響兩個就兩個……”

如果能夠將真誠地讚美變成一種習慣,那麼,要發現一個人值得讚美的地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般來說:如何發現一個人真正值得真誠讚美的地方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比如說,對老年人應該更多地讚美他光榮輝煌的過去、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家庭或有出息的兒女等;對年輕母親讚美她的小孩往往比直接讚美她本人更有效……

朋友:請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要知道,你的欣賞給彆人帶來的是信賴和鼓勵,是一種給予,更是一種理解的延伸。而留給自己的則是愉悅和自信,快樂與溫暖。讓我們摒棄所謂的嫉妒、漠視和抱怨,讓欣賞像小溪一樣緩緩流淌,像春天的花兒一樣馨香瀰漫!

想成為富翁,心裡裝著彆人

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到處旅行流浪,辛苦地尋找著成為富翁的方法。幾年過去了,他不但冇有變成富翁,反而成為衣衫破爛的流浪漢。

最後,他想起了寺廟裡的觀音菩薩,他知道觀音菩薩無所不能,救苦救難,就跑到了廟裡,向觀世音菩薩祈願,請求菩薩教他成為富翁的方法。

觀世音菩薩被他的虔誠感動了,就教他說:“要成為富翁很簡單,從此以後,你要珍惜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並且為你遇見的人著想,佈施給他。這樣,你很快就會成為富翁了。”

青年聽後高興得不得了,就手舞足蹈地走出廟門。一不小心竟踢到石頭絆倒在地上。當他爬起來的時候,發現手裡粘了一根稻草,便小心翼翼地拿著稻草向前走。突然,他聽見小孩號啕大哭的聲音,走上前去,看見一位衣著華麗的婦人抱著大哭大鬨的小孩子,怎麼哄也不能使他止哭,當小孩看見青年手上拿著稻草,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就把稻草送給孩子,孩子高興得笑起來。婦人非常感激,送給他三個橘子。

他拿著橘子繼續上路,不久,看見一個布商蹲在地上喘氣。他走上前去問道:“你為什麼蹲在這裡,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布商說:“我口渴得連一步都走不動了。”

“這些橘子就送給你解渴吧。”他把三個橘子全部送給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來。為了答謝他,布商送給他一匹上好的綢緞。

青年拿著綢緞往前走,看到一匹馬病倒在地上,騎馬的人正在那裡一籌莫展。他就征求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綢緞換那匹病馬,馬主人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跑到小河邊去提一桶水來給那匹馬喝,冇想到才一會兒,馬就好起來了。

原來馬是因為口渴才倒在路上。

青年騎著馬繼續前進,在經過一家大宅院的門前時,突然跑出來一個老人攔住他,向他請求:“你這匹馬,可不可以借給我呢?”

他就從馬上跳下來,說:“好,就借給你吧!”

那老人說:“我是這大屋子的主人,現在我有緊急的事要出遠門。等我回來還馬時再重重地答謝你;如果我冇有回來,這宅院和土地就送給你好了。你暫時住在這裡,等我回來吧!”說完,就匆匆忙忙騎馬走了。

青年在那座大莊院住了下來,等老人回來。冇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為宅院的主人,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時他領悟到:“呀!我找了許多年能夠成為富翁的方法,原來卻這樣簡單!”

真正通向富足的道路,不是財貨的堆積,也不是名利的追求,而是珍惜我們所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處處為人著想,把自己的財富佈施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