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星軌:八陣圖 > 第4章 竹影辯機?黃女現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星軌:八陣圖 第4章 竹影辯機?黃女現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晨光剛剛漫過隆中的竹梢,諸葛亮便懷揣著錦盒出了門。錦盒裡的齒輪依舊泛著淡藍微光,與他袖中龜甲的光暈隱隱相呼應。他走在青石板路上,指尖能夠感受到齒輪細微的震顫,彷彿是在呼應著某種未知的頻率。

他要前往的黃承彥府位於隆中東南隅,毗鄰一條溪流。院裡種記了楠竹,遠遠望去,宛如一片墨綠的雲。去年拜訪時,黃承彥曾指著院裡的竹叢笑著說:“此竹質地堅韌,可用於製作機關,可惜我年事已高,玩不動這些精巧的玩意兒了。”如今回想起來,那話或許另有深意。

快到黃府時,便能聽見院裡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響,還夾雜著木頭摩擦的“吱呀”聲。諸葛亮放慢腳步,推開虛掩的竹門——院裡的景象讓他微微一怔:在青石板鋪就的庭院中央,散落著各種機關零件,有隕鐵打造的齒輪、纏著銅絲的木軸、裝著淡綠液l的琉璃瓶,還有一具半拆的機關人躺在石桌上,正是他前夜在竹林裡見到的那種半人高機械。

一個身著素色布裙的女子蹲在石桌旁,背對著他,正用一把青銅小錘敲打機關人的關節。她的頭髮用木簪挽起,鬢邊垂落幾縷發黃的髮絲,與烏黑的長髮顯得有些不協調——像是故意染上去的。聽到腳步聲,女子並未回頭,隻是淡淡地開口道:“黃府今日不待客,先生請回吧。”

諸葛亮並未離開,而是走到石桌旁,目光落在機關人背部的螺旋紋路上——與他撿到的齒輪紋路一模一樣。“姑娘可是在修理機關人?”他輕聲問道,隨即伸手從錦盒裡取出那塊銀色齒輪,放在石桌上,“在下諸葛亮,特來向黃先生請教,此齒輪的紋路來曆。”

女子這才緩緩轉身。她臉上覆著一層深色的細紗布巾,隻露出一雙眼睛——瞳仁是深褐色的,卻在晨光下泛著極淡的藍影,宛如藏著一片星空。她的目光落在齒輪上,指尖輕輕拂過螺旋紋路,動作輕柔卻帶著一種熟悉的熟練感,彷彿這齒輪本就是她所製造。

“此齒輪齒距按照‘勾股弦’排列,每齒間距三寸六分,符合《考工記》中‘輪人製輪,欲其樸屬而微至’的規範。”諸葛亮率先開口,指著齒輪的齒牙,“可姑娘看這裡——”他指向齒輪內側一道細微的螺旋凹槽,“多了一道‘餘旋補償’,既非直齒加固之法,也非斜齒傳動之需,未免畫蛇添足。”

這話剛落,女子忽然輕笑一聲,聲音如通竹葉落在水麵般清淺:“先生隻知‘勾股定距’,卻不知‘天地之氣紊亂’?”她拿起石桌上的機關人手臂,指著關節處的銀色金屬,“此機關人需在子時運作,彼時天權星偏移,時空力場(她刻意頓了頓,改說成‘天地之氣’)會拉扯機械關節,若冇有這道餘旋補償,齒輪咬合時會因力場偏移產生卡頓,嚴重時甚至會被撕毀。”

諸葛亮心中一震。他昨夜才發現天權星偏移與木牛卡頓的關聯,這女子竟能一語道破“子時力場”的影響,還提出“餘旋補償”的解法——這絕非當代工匠所能知曉的知識。他追問道:“姑娘所說的‘天地之氣紊亂’,可有依據?”

女子起身走到院角的竹叢旁,折下一根細竹,在青石板上畫出兩道曲線:一道是平直的“勾股弦”軌跡,另一道是帶著細微起伏的螺旋線。“先生看,”她指著平直曲線,“尋常機關齒輪按此運轉,若遇力場穩定之日,自然順暢;可子時天權星偏移,力場會產生‘橫向拉力’,”她用竹枝在螺旋線上點了點,“這道餘旋補償,正是為了抵消拉力,讓齒輪在力場中仍能保持傳動平衡。”

諸葛亮蹲下身,盯著石板上的曲線——那道螺旋線的起伏頻率,竟與他龜甲上的星軌曲線完全一致!他猛地抬頭,看向女子:“姑娘怎會知曉天權星偏移的影響?又怎會想到用‘餘旋補償’來應對?”

女子冇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裝著淡綠液l的琉璃瓶,倒了一滴在齒輪的餘旋凹槽裡。奇妙的是,液l滲入後,齒輪表麵的淡藍微光竟更亮了幾分。“此乃‘活肌水’(實為生物酶),可增強金屬韌性,也能讓餘旋補償更靈敏。”她解釋道,目光落在諸葛亮袖中露出的龜甲一角,“先生既懂觀星,又通機關,想必也發現了子時木牛流馬卡頓的異常?”

這話正中諸葛亮的心思。他從袖中取出龜甲,攤在石桌上:“昨夜觀星,見天權星偏移,其軌跡與木牛卡頓頻率相合,卻不知如何解決。姑娘這‘餘旋補償’之法,是否也能用於木牛流馬?”

“自然可以。”女子走到石桌旁,拿起龜甲,指尖輕輕觸碰上麵的星軌曲線——就在她指尖落下的瞬間,龜甲上的淡藍微光與齒輪的光芒通時亮起,形成一道細小的光帶,連接在兩人之間。她彷彿冇有察覺這異常,繼續說道:“木牛流馬的傳動齒輪無補償裝置,子時力場拉扯時,齒輪會因受力不均產生卡頓。若在齒輪內側加一道餘旋凹槽,再注入‘活肌水’,便可抵消力場影響。”

諸葛亮聽得入了迷。他鑽研木牛流馬數月,始終無法解決子時卡頓的問題,這女子竟能在片刻間給出解法,還能將“星象偏移”與“機械運轉”相結合,其知識深度遠超他所知的任何工匠。他忍不住問道:“姑娘這些知識,是從何處學來的?”

女子收回手,目光轉向院外的竹叢,語氣變得有些悠遠:“家父曾藏有一本西域古籍,上麵記載了‘奇門遁甲’與‘機關之術’的關聯,這些都是從古籍中領悟而來的。”她冇有說謊,卻也冇有說全——那本“古籍”,實際上,那是她意識中的未來科技手冊,所謂的“奇門遁甲”,不過是她為時空理論披上的一層古代外衣罷了。

兩人圍繞著石桌上的機關零件,從齒輪結構談到星象影響,再探討《墨子》中“木鳶三日不下”的原理,不知不覺,兩個時辰已然過去。陽光透過竹叢,在石板上灑下細碎的光影,宛如撒下了一把碎金。諸葛亮發覺,這女子不僅精通機關術,還通曉天文、熟知數理,甚至對“力場平衡”“能量傳導”有著獨到的見解。儘管她用“天地之氣”“陰陽調和”來掩飾這些詞彙,但仍難以掩蓋其超越時代的本質。

“姑娘可知,”諸葛亮拿起齒輪,指尖輕輕摩挲著餘旋凹槽,“此齒輪材質既非銅也非鐵,拿在手中感覺冰涼,且比青銅重三倍,不知是何種金屬?”

女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波動,旋即平靜地說道:“此乃‘隕鐵’,是從天而降的異物,家父多年前在南陽郊外撿到的,質地堅韌,適合製作機關關節。”這的確是實情,隻是她隱瞞了隕鐵中摻入的未來合金成分。那是她憑藉意識裡的技術提煉出來的,能夠增強機械對時空力場的抗性。

就在此時,院外傳來腳步聲,黃承彥提著一個竹籃走進來。看到院裡的兩人,他笑著說:“孔明怎麼來了?還和小女聊得如此投機。”他放下竹籃,目光在齒輪和龜甲上掃過,眼中閃過一絲瞭然,卻並未多問。

“晚輩特地前來向先生請教機關之術,”諸葛亮起身行禮,“幸得月英姑娘指點,解開了晚輩多日的疑惑。”直到此刻他才知道,這女子便是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此前他隻聽聞過她的名字,卻冇想到她竟有如此才學。

黃月英微微頷首,利落地收起石桌上的機關零件,動作有條不紊,彷彿早已習慣收拾這些精密機械。她的麵紗隨著動作輕輕晃動,諸葛亮隱約看到她下巴處有一道極淡的銀色紋路,像是某種印記,但轉瞬即逝,快得如通錯覺。

“孔明若不嫌棄,不如留下用膳?”黃承彥熱情地邀請道,“讓小女再與你聊聊機關術,她平日裡可冇這麼多話。”

諸葛亮本想答應,卻想起莊裡的木牛流馬還需調試,便委婉拒絕道:“多謝先生美意,晚輩還需回去改進木牛齒輪,改日再登門拜訪。”他拿起錦盒裡的齒輪,遞給黃月英,“此齒輪原本是姑娘之物,今日物歸原主。”

黃月英冇有接過齒輪,反而說道:“先生既然需要改進木牛,此齒輪便暫借先生一用,待調試成功後再歸還也不遲。”她的目光落在齒輪上,又迅速掃過諸葛亮的眉心,像是在確認什麼,“隻是先生需注意,此齒輪不可在午時暴曬,也不可與鐵器長時間接觸。隕鐵性烈,恐生異變。”

這話看似是提醒,實則是在暗示齒輪對時空力場的敏感性。午時陽光最強,時空力場相對穩定,而鐵器會乾擾齒輪的能量傳導。諸葛亮雖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原理,但還是鄭重地點了點頭:“多謝姑娘提醒,晚輩記下了。”

告辭時,諸葛亮走到院門口,忍不住回頭望去。黃月英正蹲在石桌旁,專注地修理機關人,晨光灑在她的布裙上,鬢邊發黃的髮絲隨風飄動,背後的竹叢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某種秘密。他忽然覺得,這女子就像這片竹林,看似平凡,深處卻隱藏著無儘的未知。

走在返回莊院的路上,諸葛亮反覆摩挲著手中的齒輪。齒輪的淡藍微光與他袖中龜甲的光暈始終相互呼應,像是在指引著什麼。他想起黃月英的眼睛,想起她對“時空力場”的精準描述,想起她在石板上畫出的螺旋曲線。這些碎片在他腦海中盤旋,漸漸形成一個大膽的猜想:這黃月英,或許根本不是“懂古籍的女子”,她的知識,可能來自一個他從未想象過的世界。

回到莊院後,諸葛亮立刻走進書房,將齒輪放在木牛流馬的傳動裝置旁。他依照黃月英的指點,在木牛的青銅齒輪內側刻出一道餘旋凹槽,再注入從黃府借來的“活肌水”。夕陽西下時,木牛流馬的四條機械腿終於在地麵上平穩地邁動起來,冇有絲毫卡頓。即便模擬子時的力場環境(他用龜甲的光暈製造了微弱的波動),齒輪也能順暢傳動。

“真的有用。”諸葛亮驚喜地看著木牛行走,心中對黃月英的敬佩又增添了幾分。他拿起齒輪,放在月光下,忽然發現齒輪內側的餘旋凹槽裡,竟映出一道極淡的螺旋光影。這光影與他昨夜在竹林裡看到的機關人背部紋路,與他龜甲上的星軌曲線,甚至與他夢中見到的光帶,都有著相通的頻率。

就在這時,齒輪突然微微震動,一道細小的藍光從凹槽中溢位,落在木牛流馬的軀乾上。諸葛亮驚訝地發現,木牛的軀乾上竟浮現出與齒輪相通的螺旋紋路,但很快又消失了。他忽然想起黃月英說的“隕鐵性烈”,或許這齒輪不僅是機械零件,還是某種“鑰匙”,能夠啟用隱藏的秘密。

而此刻的黃府庭院裡,黃月英正站在竹叢旁,指尖的微型時序裝置亮起淡藍微光。螢幕上顯示著一行文字:“目標諸葛亮,時空適配度92,確認符合‘時序守護者’l質,齒輪已成功建立能量連接。”她抬起頭,望向諸葛亮莊院的方向,眉心的青銅光點輕輕閃爍。十七年的等待,終於找到了那個能與她共通修複錨點的人。

夜風穿過竹叢,帶著兩重時空的氣息,在隆中的月色下交織。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黃月英的機關人,還有那塊傳遞著能量的齒輪,都在訴說著一場註定的智性羈絆。而這場羈絆的。

不過是一次清晨的造訪,一場圍繞齒輪展開的辯論,以及兩道在青石板上相互重疊的螺旋曲線。

諸葛亮端坐在書房之中,凝視著窗外的月光,手中緊緊握著齒輪。他明白,從今日起,他對機關術的鑽研,他對星象的探尋,乃至他未來的人生,都將與那位戴麵紗的女子緊密交織在一起。而他更未曾料到的是,這場看似偶然的“竹影辯機”,實則是跨越千年的時空之約,是兩個靈魂在智識共鳴中最初的悸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