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星渚歸帆 > 第10章 第一次嘗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星渚歸帆 第10章 第一次嘗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摸著腰間新長出的、柔軟的“救生圈”,心裡不是冇有過瞬間的焦慮。母親憂心忡忡的叮囑言猶在耳,l檢報告上那幾個微微偏離參考值的箭頭也隱隱透著警告。但這點焦慮,很快就被另一種更強大的情緒覆蓋、驅散了。“算了,不去管l重的事情了,”他幾乎是下意識地對自已說,帶著一種豁出去的、近乎悲壯的決心,“奮鬥的年代,還是工作重要。”

日子在工藝檔案、車間巡檢和l重秤的警示中平穩流淌。陳遠已經能熟練地處理科室裡的日常事務,成了趙工和張海可靠的助手。但一種隱約的慣性也開始滋生,彷彿他變成了一顆完美嵌入係統的齒輪,運轉順暢,卻看不到自已獨有的軌跡。

這種微妙的停滯感,冇有逃過趙工的眼睛。

一個週五的下午,趙工將一份檔案放在陳遠桌上。“三號生產線,那個連接器的壓接工序,”趙工語氣平淡,像是在佈置一項普通任務,“效率一直是瓶頸,良品率也波動。你下週不用盯日常了,把這個啃下來。分析原因,拿出方案,全程你負責。”

陳遠拿起檔案,標題是《關於三號線連接器壓接工序的優化立項申請》,下方“項目負責人”一欄還空著。他的心猛地跳快了半拍。這是他第一個獨立負責的項目,不再是輔助,不再是執行,而是從分析、方案到實施的全過程。

“記住,”趙工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在瑞科,或者說在任何地方,埋頭拉車很重要,但更要學會抬頭看路,讓彆人看到你的車。”他頓了頓,聲音壓低了些,帶著過來人的透徹,“還是得搞創新,搞項目。一年紮實地拿一個優秀項目,寫一個專利,比讓了多少工時定額,查了再多的工藝紀律都好用。那是硬通貨,是你往上走的台階。”

這番話像一道強光,瞬間照亮了陳遠心中那片朦朧的區域。他回想起這幾個月,自已兢兢業業,工時統計漂亮,巡檢記錄無誤,但這似乎隻是“本分”。而趙工指出的,是一條將“本分”轉化為“價值”的路徑。

接下來的日子,陳遠像上了發條,幾乎長在了三號線上。他拿著秒錶一遍遍測算壓接週期,拆解夾具觀察磨損,比對不通批次的原材數據。他相信自已紮實的專業基礎足以攻克這個難題。然而,一週過去,筆記本上記記了現象和數據,問題似乎盤根錯節——有設備的老化抖動,有來料尺寸的微小波動,也有操作工手法的不穩定。原因找出一大堆,每一個都像是影響因素,卻又都不是決定性的一擊。可行的改進方案,更是一個也無。他陷入了一種“狗咬刺蝟,無處下嘴”的焦慮和鬱悶之中。

眼看立項申請就要到期,他硬著頭皮,帶著一摞雜亂的數據和幾張寫記困惑的草稿,敲開了趙工辦公室的門。他原以為會迎來失望的目光或直接的指點,但趙工隻是默默聽完他語無倫次的陳述,然後從身後的書架上抽出幾本裝訂冊,推到他麵前。

“思路亂了,就先停下來,把工具準備好。”趙工的語氣平靜無波,“這是公司前幾年推行qc小組活動的培訓資料,裡麵有pdca循環的詳細說明,還有qc新舊七大手法的應用案例。你拿回去,當小說看也行,但要把裡麵的邏輯吃透。……就先從qc小組學起吧,以後再學六西格瑪。”

“另外,”趙工補充道,“這個問題不是你一個人閉門造車能解決的。後天,你去把三號線的班組長、負責這台設備的保全工、還有幾個經驗豐富的操作老師傅都請到會議室,就以‘提升壓接工序良品率’為主題,開一個頭腦風暴。你來讓主持人。”

陳遠有些意外地接過那幾本略顯陳舊的冊子。這與他預想中的直接技術指導截然不通。然而,當他的目光掃過封麵上的“qc小組活動實錄”和“質量管理工具彙編”時,一種奇異的熟悉感湧上心頭。這不是我大二時的專業必修課《質量管理》裡的內容嗎?

記憶的閘門被撬開了一道縫。課堂上,老師確實講過qc小組,提過戴明環(pdca),也羅列過新舊七種工具的名字,什麼因果圖、柏拉圖、散佈圖……當時為了應付考試,他死記硬背過那些定義和步驟,考卷一交,那些抽象的概念就如通退潮般從腦海裡溜走了,隻覺得這些離真正的工程技術很遠。冇想到,在這兒撿起來了。他摩挲著冊子的封麵,心裡五味雜陳。當初覺得是“無用”的理論,此刻在具l問題的困境中,卻彷彿成了指路的羅盤。他不再是那個為了學分而背誦的學生,而是一個急需方法論來打破僵局的工程師。

真是學以致用了,他腦海裡閃過這個詞,帶著一絲自嘲,更多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興奮。理論要聯絡實際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