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吳湖野椒記:寒粥暖漁心 (上卷)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吳湖野椒記:寒粥暖漁心 (上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吳湖野椒記:寒粥暖漁心

楔子

清乾隆二十三年冬,太湖的寒風比往年更烈些。鉛灰色的雲壓在湖麵,碎冰隨著浪頭撞向漁棚的木柱,發出“咯吱咯吱”的響,像要把這簡陋的棚屋拆了去。蘇州東山的漁民們,裹著打了補丁的棉襖,依舊得撐著漁船去湖裡下網——冬日的銀魚最肥,若是歇了工,來年開春全家都要斷糧。

老漁民阿福蹲在漁棚角落,正用粗布裹著膝蓋,額頭上滲著冷汗。他這風濕痛犯了三年,每到寒冬就像有無數根針在骨頭縫裡紮,連握櫓的手都抖。“阿福伯,您還撐得住不?”隔壁棚的阿桂端著一碗熱粥過來,粥麵上飄著幾片枯黃的菜葉,“今年這寒邪邪性,我家那口子昨夜凍得直喊肚子疼,連喝三碗熱粥都沒緩過來。”

阿福接過粥,剛喝一口,寒風就從棚縫裡鑽進來,嗆得他咳嗽起來。他望著湖岸那片荒蕪的灘塗,忽然想起去年深秋,他為了追一條跑掉的鯉魚,曾在灘塗深處見過一叢灌木——枝椏細瘦,葉子早落光了,卻綴著滿枝通紅的小果子,像撒了把碎瑪瑙。當時他還摘了一顆放嘴裡,辛辣勁兒直竄鼻腔,嗆得他直打噴嚏,後來忙著捕魚,就忘了這茬。

“那果子要是能驅寒就好了。”阿福喃喃自語,把最後一口粥喝完,胃裡卻依舊暖不透。他扶著木柱站起來,膝蓋還是疼得厲害,可漁網還在湖裡等著收。他咬咬牙,扛起櫓,心裡卻存了個念頭:等這次收網回來,一定要去灘塗找找那叢紅果子——說不定,這野物真能解這刺骨的寒。

上卷·湖灘覓椒

寒潮過後,漁民們又開始忙著捕魚,可野胡椒粥的事,卻成了村裡的頭等大事。阿福知道,野胡椒是野地裡長的,若是不懂得采摘和儲存,到了來年冬天,怕是就沒得用了。他每天都去灘塗觀察野胡椒,記下什麼時候采摘最好——霜打過後的野胡椒最辣,驅寒效果也最好;什麼時候的果子最飽滿——臘月裡的果子,果肉厚,籽少;還試了各種儲存方法:曬乾了裝在陶甕裡,能存大半年;用鹽醃了,能當鹹菜配粥,照樣有驅寒的效果。

他還把自己摸索出來的配伍方法,一條條記在一張粗麻紙上,貼在漁棚的柱子上:“治寒腿:野胡椒五錢,生薑三片,煮粥;治腹痛:野胡椒三錢,蔥白兩段,煮水;治咳嗽:野胡椒二錢,杏仁五顆,熬粥……”漁民們路過,都要停下來看看,記在心裡,誰家裡人犯了寒病,就照著方子做,比去鎮上找郎中還管用。

有一天,鎮上的郎中沈先生路過漁村,看到漁民們圍著阿福的漁棚,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擠進去一看,才發現大家正在看那張粗麻紙,阿福正給一個漁民講解怎麼用野胡椒治頭痛。“阿福伯,您這方子,有什麼依據嗎?”沈先生好奇地問——他行醫多年,從未聽說過野胡椒能治寒疾。

阿福把沈先生請進漁棚,煮了一碗野胡椒粥給他喝。“沈先生,您嘗嘗,咱們漁民常年在湖上,風寒濕邪重,這野胡椒性溫,能散寒止痛,剛好對症。”沈先生喝了一口,辛辣的暖意從胃裡散開,渾身都舒服了些。“這粥確實溫性十足,可野胡椒未入本草,不知是否有毒?”沈先生還是有些擔心。

阿福笑著拿出一個陶甕,裡麵裝著曬乾的野胡椒:“沈先生,咱們吃了大半年了,沒一個人出事。前陣子阿旺得了寒痹,就是靠這野胡椒粥好的,您要是不信,可以去問問他。”沈先生真的去問了阿旺,還看了其他幾個用野胡椒粥治病的漁民,發現他們的寒疾都好了,而且沒有複發。

“阿福伯,您這是實踐出真知啊!”沈先生感慨道,“醫道不在典籍裡,而在生活裡。您這野胡椒粥,雖未載於醫書,卻暗合《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的理兒,真是難得!”他還從藥箱裡拿出紙筆,把阿福的野胡椒粥方子記了下來,“我要把這個方子帶回鎮上,讓更多人知道,太湖邊還有這麼好的驅寒良方。”阿福看著沈先生認真記錄的樣子,心裡忽然有了個念頭:說不定有一天,這野胡椒粥,能被寫進書裡,讓更多像漁民一樣受寒苦的人,都能嘗到這暖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