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異能圖騰 > 第241章 鹽俞鎮上的除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異能圖騰 第241章 鹽俞鎮上的除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彥陽見狀無奈地搖了搖頭,看了一眼後排的孫錦書,開口道:“錦書姐姐,等我下。”

說罷,彥陽沒下車,直接從副駕駛座越過中控扶手區,側身挪到駕駛位上,重新啟動引擎後,慢慢往前方開去。

因為停車場被用來辦活動了,車子全部都停在了路邊,彥陽小心駕駛著車子,尋找著合適的車位,在開出去幾十米後,終於是找到了一個路邊臨時規劃的車位,隨即彥陽看著後視鏡,小心地將皮卡車停在了車位上,隨即熄滅引擎,與孫錦書一起下了車。

看著停車場裡熱鬨的景象,彥陽也想像邵晴剛剛那樣,直接去逛逛,但想到孫錦書還在身邊,便開口道:“錦書姐姐,咱們一起進去逛逛吧。”

孫錦書聞言,微笑著搖了搖頭:“你自己進去逛吧,我得去實驗室把我這兩天的想法落實下。”

聽到孫錦書這話,彥陽有些失望,隨即勸道:“錦書姐姐,今天是除夕呢,都不好好休息下嗎?”

孫錦書再次搖頭:“這段時間我休息得夠多了。我攢了好多想法呢,得趕緊做實驗確定下來才行。”

說著,孫錦書又補充道:“放心吧,我也就是簡單做幾個實驗,不會耽誤多少功夫的,等會我會去找你姐姐一起逛逛的。”

聽到這裡的彥陽才點了點頭,應道:“好吧,那你先去實驗室吧。”

說罷,孫錦書笑了笑,然後先一步出發,往鎮子裡走去。

目送著孫錦書走進鎮子,消失在了視線中,彥陽才收回了目光,重新回到了停車場上,隨即迫不及待地走了進去。

剛一進去,最先撞進眼裡的是盞足有兩人高的花燈——它立在半人高的實木底座上,占地足有數十平方,燈架通體描著淺金,遠遠望去格外亮眼。

花燈主體是位飛天仙女:她眉眼輕闔似含笑意,鬢邊斜插著兩朵淺粉絹花,頭上綴著細碎的綠寶石般的飾片,一動就閃著星星點點的光;素白的衣袂飄舉如乘風,廣袖邊緣繡著銀線纏枝紋,指尖捧著一束粉白相間的絹製玉蘭,花瓣上還沾著仿露珠的透明水珠;身側繞著半透明的紗絹裁成的雲霧,雲霧裡還纏繞著淺粉薔薇、嫩黃迎春的絹花,連花萼都繡得清清楚楚。

彥陽慢慢走近,才瞧見花燈前立著塊巴掌大的木質銘牌,上麵刻著工整的楷體:草木靈仙,作者:李南。

彥陽抬頭看著麵前的仙女,突然覺得她和李妙音有幾分相似——這想法一冒出來就散不去,越看越覺得仙女是以李妙音為原型刻畫的。

彥陽此刻有些急切地想要求證,但他又不認識這個作者,隻能是乾著急。盯著仙女看了好一會,最後他意識到著急也沒用,隨即便暫時放下了這事。

剛要繞開花燈,就聽見旁邊傳來陣陣笑聲——幾個穿花襖的小孩正圍著花燈底座轉,底座上貼著一張張紅紙條燈謎,上麵寫著:身穿紅袍,會飛會跑,夜空中亮,節日裡到(打一物品)。

一個戴棉帽的老爺子站在旁邊,手裡攥著把糖果,笑著喊:“猜中了就給糖!”

彥陽掃了眼紙條,心裡暗笑:這不就是燈籠嘛。

仙女的形象還在彥陽腦子裡沒散,一股淡淡的甜香卻飄進鼻子,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嗅著這誘人的味道,彥陽繞過花燈,大步走入,接著一排排各色小吃攤位出現在彥陽的麵前,離彥陽最近的一個攤位上,是售賣那種裹著黃豆粉的糍粑球,這也就是剛剛飄進彥陽鼻子的甜香味的來源了。

順著糍粑球攤位望過去,依次擺著好幾樣南方小吃:糯米粉搓成細條盤成連環狀,油炸後金黃酥脆,像鏤空的窗花,是糖環;拳頭大的糯米球裹滿白芝麻,丟進油鍋裡時“滋滋”響,滾得像顆“金珠”,是煎堆;蒸熟的糯米陰乾後炸成爆米花,和麥芽糖混在一起壓得緊實,用棉線切成薄片,邊緣粘滿芝麻花生碎,正是凍米糖——空氣裡飄著糖香和油香,聞著就讓人饞。

還有很多彥陽叫不上名字的南方傳統小吃,琳琅滿目地擺著——他從來沒在一個地方,這麼全地見過這些東西。

在飛機上餓了幾個小時,彥陽早就有些饞了,隨即也忍不住了,立刻走上前,準備先吃一份軟軟糯糯的糍粑球。

來到這個小攤前,彥陽先注意到攤主的穿著——不是現代衣裳,而是一身靛藍短打,腰上係著條紅布帶,顯得利落又喜慶。他下意識掃向其他攤位,發現彆家攤主雖衣著不同,卻沒一個穿現代服裝:有的穿米白直裾,袖口捲到小臂,露出結實的手腕;有的套著淺灰布袍,襟前彆著朵絨布紅花;還有的穿對襟襦衫,下擺塞在深色布褲裡,褲腳紮著麻繩。

看著這滿場古色古香的打扮,彥陽恍惚間竟像踩進了舊時光,彷彿走在幾百年前的鹽俞老街上。

這時那糍粑球的香甜味道再次飄進他的鼻子裡,把他的注意力從幾百年前的鹽俞老街給拉回了現在,隨即彥陽看向售賣糍粑球的攤主,驚喜發現自己居然認識他——正是之前喜歡在河邊釣魚,還教他用發酵玉米渣吸引河裡鰱鱅的那位大哥。

看到是自己的熟人,彥陽也立刻和大哥道了聲:“過年好。”

大哥起初笑著回了句:“新年好。”

但隨後覺得麵前這人眼熟,盯著彥陽看了兩秒才認出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呀,彥陽啊!你可算回來了,身體好些沒?”

聽到這裡的彥陽並沒有太意外釣魚大哥會這樣問,之前在山海市那場和永夜王庭的遭遇戰,最後麵對前來針對自己的iia,李翊承的青盾安保也沒辦法抵抗,最後是靠著從鹽俞鎮趕來的支援人馬才救下了自己,訊息自然會傳到鎮上。

不過彥陽也從邵晴嘴裡知道了,當時從鎮子這邊去支援的人在事後也都被要求對這次事件保密,所以鎮子上的人不清楚具體內情,隻曉得彥陽這次出任務因為保護李明燕而受了傷,然後在山海市治療養傷。

彥陽連忙感謝了釣魚大哥的關心,接著搓了搓雙手,眼神落在攤位上那用來裹糍粑球的黃豆粉上。

釣魚大哥看到彥陽這樣子,立刻明白過來,開口道:“來,嘗嘗我的糍粑球。”

說罷,釣魚大哥俯身握住木桶側麵的手搖柄,手腕發力轉了起來——桶裡的糍粑隨著葉片轉動,慢慢往側麵的出料口擠。

很快,白白軟軟的糍粑就像軟膏似的,從黃豆粉料盒旁的圓形出料口冒出來,剛露出小半截,大哥就抄起手邊的金屬鏟刀,手腕一揚往下一壓,糍粑斷成圓滾滾的小團,正好落在料盒裡,盒底鋪著混合了炒香的花生碎和芝麻碎的黃豆粉,糍粑球在落入料盒後,黃豆粉瞬間裹住小團,連空氣裡都飄開甜香的豆粉味兒。

大哥手上的力道沒鬆,搖柄轉得勻速,鏟刀落得利落,直到料盒裡積了十多個糍粑球,才停下搖柄。他先用鏟刀把糍粑球挨個翻了翻,讓每一麵都裹勻黃豆粉,再拿竹篩子舀起糍粑球,輕輕晃了晃,篩掉表麵多餘的黃豆粉,最後倒進紙盒子裡,淋上兩勺琥珀色的糖漿,還不忘插根竹簽,才穩穩遞到彥陽麵前:“拿著吃,小心燙。”

彥陽看著麵前這誘人的糍粑球,嚥了咽口水,但沒有急著接過來,而是先問道:“大哥,這是多少錢一份?”

釣魚大哥搖了搖頭:“你這受傷初愈,第一天回家,這份就算我請你的,快吃吧,趁熱纔好吃。”

彥陽沒有接受,直接從兜裡掏出幾張紙幣,堅持要付錢。

但看到彥陽手裡的紙幣,釣魚大哥依舊推脫,笑著搖頭道:“吃吧,你這紙幣可付不了我這糍粑球的錢。”

“什麼意思?”彥陽好奇地問道。

釣魚大哥也沒有吊彥陽的胃口,隨即從櫃子下拿出一個木匣子,拉開上麵的蓋板,露出裡麵那一枚枚的銅板,隨即道:“瞧見沒有,過年期間,鎮上的一切吃喝消費,都得靠這些銅板來結賬哦,是不收紙幣的,這是鎮子的規矩。”

聽到這話的彥陽有些懵了,他完全沒有想到是這樣的,他這時有些無奈,小晴居然瞞著自己這事,估計就是想看自己窘迫的樣子吧,幸好她沒在這,不然就得笑話自己了。

如此情況,彥陽也不再推脫,接過了這份糍粑球,迫不及待地用竹簽紮在其中一團上,然後送進了嘴裡,黃豆粉的清香混著糖漿的甜,在嘴裡化開,軟糯的糍粑裹著顆粒感的粉末,彥陽不由得生出一份踏實的滿足。

釣魚大哥看著彥陽臉上露出的笑容,自己也跟著笑了。

彥陽吃下第一個糍粑球後,纔回過神來,開口問道:“大哥,這銅板我要怎麼換呀。”

釣魚大哥聞言,抬手指向鎮子的方向,隨即道:“你可以先去大青樹那,那裡每天會給你們發一百枚,然後其他的,也可以參與一些遊戲來獲取的,快去吧。”

“好呢,謝謝大哥了。”說罷,彥陽便和釣魚大哥告彆,然後快步朝著鎮子裡走去。

路過周圍小吃攤位時,瞧見路邊那誘人色澤的炸糖環,鼻尖嗅到糖炒栗子的香甜,饞得彥陽直咽口水,腳步卻沒停——他此刻身無分文,雖說不少攤主都跟他熟,之前在鎮上住時,還靠遺物獵人的能力,幫好些人尋回了家裡弄丟的貴重物件,真要“吃白食”,沒人會不樂意。

可彥陽不想欠這份人情,路過時隻笑著跟攤主們喊了聲“過年好”,揮揮手,腳步沒停就往前走了。

走進鎮子,彥陽發現這裡也浸在濃濃的節慶氛圍裡——主街的廊柱上,一圈圈纏著紅紙裁的寬條“彩箋”,上麵寫著“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箋紙頂端綴著泛淺黃的乾蘆葦花,風一吹,紙穗就簌簌翻飛,帶著細碎的聲響。

主街中段擺著張長桌,一位穿青布衫的老先生正握著毛筆寫春聯,桌上攤著紅紙和墨硯,旁邊堆著剪好的窗花——有“福”字倒貼的,有胖娃娃抱魚的。

幾個大嬸圍在旁邊,指著紅紙說:“先生,給我寫幅‘平安如意’的!”

老先生笑著點頭,毛筆落在紙上,墨痕很快暈開,連風裡都帶著墨香。

路邊不少人家的大門敞著,從門外能看見堂屋中間的八仙桌上,端端正正擺著“供盤”:青瓷盤裡碼著飽滿的柑橘、切得方整的年糕、疊成小山的凍米糖,盤子中間插著兩枝含苞的臘梅,旁邊黃銅燭台擦得鋥亮,還沒點燭,倒透著幾分鄭重。

彥陽接著往前走,到了鎮子邊的小石橋。橋兩側掛著走馬燈,這會兒還是下午,燈芯沒亮,但能看清燈架是細竹篾紮的,糊著半透明的桑皮紙,紙上畫著《八仙過海》和《年年有餘》——鐵拐李舉著葫蘆,胖娃娃抱著紅鯉魚,線條畫得活靈活現。

他忍不住想,等夜裡點上燭,暖黃的光從紙裡透出來,風一吹燈轉,燭影在橋身晃啊晃,紙上的人物怕是要像活過來似的,多好看。

不止停車場搭了攤子,鎮子裡隨處可見掛著的花燈,街角巷尾擺著小吃攤、節慶用品攤,糖香混著攤主的吆喝飄過來,偶爾還能聽見幾聲零星的鞭炮響——是小孩在巷口放的摔炮,“啪”的一聲,嚇得旁邊的小狗汪了兩聲,引得小孩們哈哈大笑。

有的攤位上還擺著小音響,迴圈放著喜慶的歌曲,“恭喜你發財,恭喜你精彩”的調子飄出來,連風裡都裹著笑聲,整個小鎮像被裹在喜氣裡似的。

彥陽就這樣一邊看一邊前進,很快就來到了自家住的小院外麵,想了想,自己又不是大禹,怎麼能過家門而不入呢,隨即便先放棄去大青樹那邊領銅板的想法,直接穿過廊道,朝著自家院壩走去。

走進院壩,彥陽先覺出家裡的年味比街上還濃——幾棟青磚灰瓦的小樓廊下,都掛著圓滾滾的大紅燈籠,燈籠沒亮,但紅綢穗子垂著,被風一吹輕輕晃;簷角和廊柱之間,還拉著好幾股磨得發亮的粗麻繩。

這些繩子一頭拴著這棟樓的廊柱,一頭連著那棟樓的屋簷,在院壩上空織成了一張斜斜的網。繩上每隔兩步纏一圈紅彩箋,紙箋被下午的太陽曬得發亮,隔三差五又掛個小黃燈籠,燈籠穗子晃著,紅的、黃的在淺藍天空下格外顯眼。連麻繩交錯的地方都藏著巧思:有的把彩箋疊成小元寶纏在繩上,有的讓兩個燈籠挨在一起,像成對的小絨球。

彥陽抬頭看了會兒,又低頭瞧了瞧腳下的青石板——上麵落著繩網和燈籠的細碎影子,風一動,影子也跟著挪,倒比街上多了幾分家裡纔有的溫馨熱鬨。

彥陽的目光順著空中的燈籠,望到了李妙音家的那棟小樓,與鎮上其他人家一樣,大門敞開著,彥陽隨即啟用戰術目鏡,找到她的聯係方式,然後給她傳送了一條訊息:在家嗎?

訊息傳送過去後,很快便收到了李妙音的回複:到家了吧,我這會還在訓練中心,還有點工作沒處理完,我等會來找你。

看到這條訊息的彥陽並沒有失望,看到“我等會來找你”這幾個字的時候,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抹笑容。

既然李妙音在忙,他便也不急著找她,準備先回家看看,就在這時,他發現院壩邊緣的空地上,竟然多出來一間木質小屋,好奇之下,彥陽緩步走了過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