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持槍,萬世名 第490章 誰可為繼(一章半)
夜色深沉,宮禁肅穆。
不到半個時辰,平章政事謝蘊謝老大人、禮部尚書秦成林,以及寧王趙思廣。
三位當朝實權人物,便腳步匆匆趕至禦書房偏殿。
早已位極人臣的三人,此刻心中也滿是驚疑與不安。
深夜急召,向來非比尋常,尤其,連寧王這位宗正府大宗正也被一同喚來了。
暫不論武將勳貴,三人已然是支撐朝廷體係運轉的三根巨柱。
平章政事謝老大人自不必說,文官之首,宰執天下;
禮部尚書秦成林,曾任丞相二十年,如今又執掌禮部,桃李天下,更加銜太子少師,依舊在一品序列;
寧王趙思廣,陛下親兄,宗王之首,掌管宗正府,鞭策皇族。
三人踏入暖閣,忽見元朔帝並未如往常般端坐案後,而是斜倚在龍榻之上,麵色灰敗。
燭光映照下竟透出一股行將就木的衰頹之氣。
“陛下!”
三人見狀心頭巨震,失聲驚呼。
寧王更是搶前幾步,一把撲倒在了榻前。
元朔帝無言,微微擡手,將那份已被血跡暈染一角的奏報,遞了過去。
謝蘊深吸一口氣,雙手接過,與湊上前來的秦成林、寧王一同觀看。
然而,奏報上的字句,如同燒紅的烙鐵,燙得三人神魂俱顫。
“太子薨……”那幾個字映入眼簾。
三位見慣風浪的老臣也瞬間僵在原地,彷彿五雷轟頂,麵色煞白,渾身的血液都涼了半截。
寧王最先承受不住,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陛下務必要保重龍體啊!大景不能沒有陛下,皇族不能沒有陛下啊!”
他的哭聲在寂靜偏殿中回蕩,充滿絕望與恐慌。
元朔帝搖了搖頭,目光依舊空洞望著那明黃色的帳頂,彷彿能穿透其上繡製的金龍,看到那虛無縹緲的命運。
他開口,帶著一種心悸的平靜:
“諸卿,接下來,怎麼辦?”
“朕的身體不好了,想來時日無多,太子如今突遇不測,這社稷江山,誰可以承接?”
此言一出,偏殿內落針可聞。
連寧王那悲慟的哭聲也瞬間小了下去。
誰可以承接大位?
這是一個足以讓任何臣子噤若寒蟬的問題。
謝蘊與秦成林深深垂首,眼觀鼻鼻觀心,不敢輕易吐出半個字。
立儲之事,乾係國本,一言不慎,便是滔天之禍。
死一般的寂靜彌漫開來。
元朔帝側了側目光,空洞的眼神終於聚焦,落在跪於地上的寧王身上。
“寧王是朕的兄長,是宗正府的宗正,你說,該立誰?”
“朕時日無多了,不要拐彎抹角。”
秦成林見狀,連忙上前,將跪地哭泣的寧王攙扶起來。
寧王被皇帝那直刺人心的目光盯著,沉默了片刻。
臉上淚痕未乾,隻好硬著頭皮,斟酌著詞句道:“陛下……太子雖去,但陛下還有其他皇子,太子也還有兒子,隻要是陛下的心意,臣無不遵從。”
他這話說得圓滑,卻也是最沒有毛病的答案,要麼立其他皇子,要麼立太子的兒子。
躺著的元朔帝緩緩轉過頭,目光重新投向帳頂,喃喃自語:“皇子,皇孫……”
聲音裡透著無儘的苦澀與自嘲。
像是在對三位臣子說,又像是在對自己傾訴。
“朕這些年所做的惡事,都是為了太子,栽培鐘會,趕走寧清秋,壓製道門,尊佛貶道,為紫塵建廟凝聚香火信仰,乃至將隴王的孩子接回京師撫養,將宸寧放去北境,都是為了剪除潛在威脅,讓太子能夠順利登基,坐穩江山……”
“可如今……”
元朔帝的聲音漸漸哽咽,“讓他巡視九邊,積攢功勳,收服軍隊威望,鐘會與皇祖化身隨行,居然都沒能護他周全……”
“朕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土崩瓦解了……”
聽到了皇帝不宣於口的心事。
三位老臣垂首靜立,心中翻江倒海,也感受到佈局崩塌後的寒意與無力。
是啊,無論是年幼的皇孫,還是其他幾位聲望、能力、母族背景皆不足以服眾的皇子,誰又能在這內憂外患、強敵環伺的危急關頭,承接住這搖搖欲墜的江山呢?
誰可以?
一個身影,幾乎是不約而同浮現在三位老臣的心頭。
讓幾人不約而同發出一聲深深無奈的歎息。
魏王,林淵……如果他還在,該多好。
以此人強悍無匹的個人武力,深不可測的修為,以及在北境軍中說一不二的威望。
更重要的是,他與太子一家情誼深厚,若有他在,即便將年幼的皇孫推上皇位,誰又能說什麼,誰又敢說什麼。
北境不會生亂,成契不敢妄動,他可以作政事謝蘊睜開半閉的眼眸,寧王驚愕。
元朔帝也偏過頭,目光落在跪伏於地的秦成林身上。
“講。”皇帝吐出一個字。
秦成林再叩首,擡頭時,臉上已帶著一種豁出去的決然,聲音也穩定了許多。
“臣請立——皇外孫為繼!”
“皇外孫?”寧王下意識地重複,一時沒反應過來。
“正是!”秦成林語氣斬釘截鐵,“魏王妃、宸寧公主殿下剛為魏王誕下嫡子,此子,身負趙、林兩姓血脈,既是北境王位繼承者,其母又是陛下嫡女(追嫡),太子胞妹!請陛下立此皇外孫為儲,令其改姓為趙,入繼大統!”
他頓了頓,迎著皇帝深邃的目光,繼續丟擲石破天驚之語:
“待陛下百年之後,魏王妃、宸寧公主可作為太後,監國垂簾,如此一來,江山依舊姓趙,法統得以延續!更緊要的是——”
他的聲音略略拔高:“北境也終歸一統,大景再無異姓王!”
“元清道寧掌教、北境都督嶽江、上林學宮大祭酒,乃至前次大戰後修養中的紫塵居士等一乾當世強者,皆可因其與魏王、公主之淵源,同時擁護新君。”
“此策或可凝聚當下我大景所能凝聚的一切力量,共渡難關!”
他一口氣說完,最後補充道:“此舉……確與嫡長子繼承之古禮稍有不合,然,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舉!臣相信,隻要陛下聖心獨斷,朝野上下,為存續國祚計,必能理解!”
話音落下,偏殿內落針可聞。
平章政事謝蘊雙目圓睜,死死盯著秦成林,胸膛劇烈起伏。
寧王更是張大了嘴,驚愕失色,震驚莫名。
元朔帝偏著頭,目光落在秦成林身上,臉上沒什麼表情。
隻是那緊皺的眉頭緩緩舒展,若有所思。
承鈞,承鈞……趙承鈞。
承接萬擔千鈞。
……
……
與此同時,數萬裡之外,成契王都千星城。
彌漫全城的恐慌尚未完全散去,但混亂已被新的秩序取代。
南盞獨立於皇宮最高樓,夜風吹動衣袍。
她的氣息與數日前截然不同,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內斂,也更加危險。
靈魂境界,八境初期,肉身境界,八境中期。
經曆太後失蹤、強敵壓境的巨大悲痛與壓力後,女劍侍親手以鐵血手段鎮壓國中所有不安分的勢力。
而後,吞噬煉化了寶樹王與明山王,這兩頭臨陣脫逃的妖王靈魂。
她的境界壁壘由此被極端起伏的情緒與力量衝垮。
靈魂境界徹底穩固在八境初期。
肉身修為也藉此契機,更進一步。
女劍侍手中那柄得自神沿王饋贈的古劍,發出低沉嗡鳴。
眸光掃過腳下漸漸恢複燈火與秩序的巨大城池。
……
兩國中樞風雲起伏之際。
卻有一道身影離開,來到了北地那座橫亙地平線上的巨城。
寧清秋立即有所感應,出了城,臉色一愕。
對著眼前一身潔白羽衣的老者拱手一拜,“皇祖,您怎在此?”
老者,竟是真身離開皇都的景朝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隻要有他在,無論輸多少場戰爭,邊境局勢壞至何種程度,這座國家,都有著最後不會滅國的保障。
寧清秋如今靈魂境界已晉入八境中期,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看著麵前老者,她止不住心神震蕩。
皇祖氣血,竟衰敗至此……
與那紫塵都差不多了……
老者神色卻是平靜,言簡意賅,道出的話讓寧清秋有些不敢相信。
“煉丹,助你進階八境後期。”
說著,老者擡手一招,便將魏王府深處,被林淵一直囚禁著的寶瓶妖王靈魂、妖軀攝來,充當輔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