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清除前朝餘孽,穩固皇權
-
小滿時節的京都,雨水淅淅瀝瀝下了三日。
普惠醫館的藥爐前,沈微婉正低頭碾著蒼朮,藥碾子轉動的沙沙聲裡,素心捧著一封密信進來,聲音壓得極低:“娘娘,秦風剛送來的,說……說周瑾在獄中自儘了。
”沈微婉碾藥的手頓了頓,蒼朮的粉末落在青石板上,像一層薄薄的雪。
“自儘?”她抬眼看向素心,“上月不是還好好的?怎麼會突然自儘?”周瑾是前朝太傅,曾是反對蕭玦登基最激烈的人。
蕭玦念及他是三朝元老,隻將他貶為庶人,圈禁在京郊彆院,冇料到會出這樣的事。
素心將密信遞過來:“秦風說,周瑾死前留了封信,指名要給陛下。
信裡……信裡提到了‘還鄉令’。
”“還鄉令”三個字讓沈微婉的眉峰瞬間蹙起。
那是前朝為牽製藩王設立的密令,持有者可調動各地隱藏的舊部,當年滇王叛亂時就曾試圖尋得此令,卻始終未果。
“備車,去養心殿。
”沈微婉放下藥碾子,指尖還沾著蒼朮的清香。
養心殿內,蕭玦正對著周瑾的絕筆信出神。
信紙泛黃,字跡卻力透紙背,字字都在罵他“鳩占鵲巢”,最後一句赫然寫著:“還鄉令已傳後人,不出三月,必複我大啟正統。
”見沈微婉進來,蕭玦將信紙推給她:“你看。
周瑾這是在死前放話,他的餘黨手裡有還鄉令。
”沈微婉快速掃過信紙,目光落在“後人”二字上:“周瑾的兒子周明,上月不是被貶去嶺南了嗎?”“查過了,他出發前夜就失蹤了。
”蕭玦指尖敲擊著案麵,“秦風查到,周瑾的門生故吏遍佈七省,其中有三位正在地方任巡撫,手裡都握著兵權。
”窗外的雨又大了些,打在琉璃瓦上劈啪作響。
沈微婉走到輿圖前,指尖點在嶺南的位置:“周明要調動舊部,必然需要糧草和據點。
嶺南多山,易守難攻,又是周瑾的祖籍,他很可能藏在那裡。
”“朕也是這麼想的。
”蕭玦起身走到她身邊,“鎮北王已請纓率五千精兵南下,三日便可出發。
”沈微婉卻輕輕搖頭:“不可。
鎮北王的北疆口音太明顯,南下容易打草驚蛇。
不如讓趙將軍去——他是江南人,熟悉嶺南地形,去年在一線天又立過功,部下都是精銳。
”她頓了頓,又指向輿圖上的幾個紅點:“這些是周瑾門生任職的州縣。
我們可以先撤換這些地方的官員,換上咱們的人,斷了周明的補給。
同時讓普惠醫館的女醫們以義診為名,去這些地方打探訊息——她們走街串巷,不容易引起懷疑。
”蕭玦看著輿圖上被她圈出的標記,忽然握住她的手:“還是你考慮得周全。
就按你說的辦,趙將軍那邊,朕親自去吩咐。
”三日後,趙將軍率領的精兵換上商旅的裝扮,悄無聲息地南下。
與此同時,二十名女醫分赴七省,素心帶隊去了嶺南,臨行前沈微婉特意囑咐:“記住,你們的首要任務是查訪周明的蹤跡,但若遇到百姓有難,該出手時就出手——民心纔是最好的盾牌。
”素心帶著女醫們抵達嶺南時,正趕上當地爆發痢疾。
州衙的官差不僅不施援手,還將患病的百姓趕到城外的破廟裡,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這哪是賑災,分明是草菅人命!”素心氣得發抖,當即讓女醫們在破廟外搭起臨時醫帳,“先救人!藥材不夠就去附近的藥鋪買,記在普惠醫館的賬上!”她們帶來的青蒿素很快見了效,原本奄奄一息的百姓漸漸有了生氣。
一個拄著柺杖的老漢拉著素心的手,老淚縱橫:“姑娘,你們是天上派來的活菩薩啊!那個周巡撫,隻知道搜刮民脂,哪管我們的死活!”“周巡撫?”素心心中一動,“您說的是新知府周明?”老漢點點頭:“就是他!上個月剛到任,就逼著我們交雙倍賦稅,說要給‘還鄉令’籌錢,誰不交就抓去坐牢!”素心不動聲色地記下這些話,又給老漢塞了些乾糧:“您知道他常去哪些地方嗎?”“聽說他在城外的黑風寨養了不少打手,還藏了好多糧草。
”老漢指向遠處的山巒,“那寨子地勢險要,隻有一條小路能上去。
”素心立刻讓人將訊息傳回京都,同時帶著兩名女醫,扮成采藥人去黑風寨附近探查。
山路崎嶇,她們走了整整一日纔到寨門口,卻被幾個手持刀槍的壯漢攔住:“乾什麼的?這裡是私人地界!”“我們是行醫的,聽說寨裡有人得了痢疾,來送藥。
”素心舉起藥簍,裡麵的草藥散發著清香。
壯漢們交換了個眼神,剛要驅趕,寨子裡忽然傳來一陣喧嘩。
一個頭目模樣的人跑出來喊:“讓她們進來!三當家的又開始上吐下瀉了,請來的郎中都治不好!”素心跟著頭目走進寨子,隻見裡麵囤著小山似的糧草,幾十個精壯漢子正在擦拭兵器。
她不動聲色地記下這些,跟著來到一間木屋前。
床上躺著個麵色蠟黃的漢子,正是周明的心腹三當家。
素心假裝診脈,指尖搭在他腕上時,忽然聞到一股熟悉的氣味——是曼陀羅的香氣,混在熏香裡不易察覺。
她心中瞭然,不動聲色地開了方子:“他這是中了慢性毒,我開副解藥,你們按方抓藥,三日後必好。
”周明果然在寨子裡。
他聽說來了能治病的女醫,特意過來檢視,見素心隻是個年輕姑娘,便冇放在心上,隻盯著她煎藥。
素心一邊添柴,一邊狀似無意地說:“聽聞周大人在找一樣叫‘還鄉令’的東西?我在北疆行醫時,好像見過類似的令牌。
”周明的眼睛瞬間亮了:“在哪?你真的見過?”“記不清了,好像是個老牧民的傳家寶。
”素心舀起一勺藥汁,吹了吹,“不過那牧民說,持有令牌的人要先通過三關考驗——一是能聚百人之心,二是能解萬民之困,三是能捨一己之私。
否則,令牌也不會認主。
”周明的臉色變了變,顯然冇料到還有這說法。
素心將藥碗遞給三當家,笑著說:“大人若真找到令牌,可得先學學怎麼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不然就算召集了舊部,也冇人真心跟著您乾。
”這話戳中了周明的痛處,他哼了一聲,轉身走了。
素心看著他的背影,悄悄將一枚刻著“普”字的藥牌塞進三當家手裡——那是給趙將軍的信號,意為“目標已確認,今夜行動”。
深夜的黑風寨,月色被烏雲遮住。
周明正對著一盞油燈擦拭一塊青銅令牌,上麵刻著“還鄉”二字,正是他費儘心機找到的密令。
忽然聽到寨外傳來喊殺聲,他慌忙將令牌塞進懷裡,剛要從密道逃跑,就被堵住了去路。
素心舉著火把站在那裡,身後是趙將軍的精兵。
“周大人,彆來無恙?”她笑著說,“你的三當家已經帶著弟兄們投降了——他們說,跟著你隻會捱餓受凍,不如跟著朝廷有飯吃。
”周明看著周圍倒戈的手下,又看看遠處被點燃的糧草堆,忽然癱倒在地。
趙將軍上前搜查,從他懷裡摸出那枚青銅令牌,上麵的紋路已被體溫焐得發燙。
“這就是讓你心心念唸的還鄉令?”素心拿起令牌,在火把下看了看,“可惜啊,它認主不認賊。
”黑風寨被破的訊息傳到京都時,蕭玦正在和沈微婉覈對各地呈報的糧倉賬目。
他接過趙將軍的捷報,笑著遞給她:“素心立了大功,回來得好好賞。
”“賞她兩匹好布吧,她唸叨著要給女醫們做新衣裳呢。
”沈微婉翻過一頁賬目,“周瑾的三個門生都查得差不多了,其中兩個已經主動上交了兵權,隻有江南巡撫李嵩還在頑抗。
”“李嵩那邊,朕自有辦法。
”蕭玦從案下取出一本賬冊,“這是他貪贓枉法的證據,還有他和倭寇勾結的書信。
明日讓林禦史在朝堂上一公佈,他的部下自會把他綁來請罪。
”沈微婉看著賬冊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忽然想起什麼:“對了,嶺南的百姓說,周明逼著他們交雙倍賦稅,我們得下道旨意,免除嶺南三年賦稅,再派些農官去教他們種雙季稻,不然百姓的日子還是難過。
”“已經讓人去辦了。
”蕭玦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驅散了賬冊的涼意,“你說的對,清除餘孽隻是第一步,讓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纔是穩固皇權的根本。
”不出三日,李嵩果然被部下綁送京都。
蕭玦冇有殺他,隻是將他貪墨的財物全部返還百姓,再貶去普惠醫館掃地——和當年的七皇子一樣,讓他親眼看看百姓過的日子。
李嵩在醫館掃地的第一天,就撞見王嬸給沈微婉送新做的豆腐。
王嬸拉著沈微婉的手說:“皇後孃娘,您派來的農官教我們種的玉米長得可好,秋收時肯定能多收兩石!”沈微婉笑著接過豆腐,轉身看見李嵩,隻是淡淡道:“這些玉米種,原本是去年要發給江南的,卻被李大人扣下倒賣了。
您看,耽誤了一年,百姓就少吃了多少糧食?”李嵩的臉漲得通紅,頭垂得更低了。
老郎中在一旁歎道:“唉,好好的官不當,非要學那些禍國殃民的勾當,圖啥呢?”清除前朝餘孽的事,就這樣在藥香和笑語中慢慢平息。
蕭玦藉著這個機會,徹底整頓了地方吏治,將那些隻知搜刮民脂的官員全部撤換,換上真正能為百姓辦事的人。
沈微婉則讓女醫們將各地的民情寫成冊子,每月呈給蕭玦,冊子上記著誰家的孩子病了,誰家的田地旱了,比奏摺上的官話實在多了。
入秋時,啟智女學的孩子們在戲台上演了一出新戲,叫《還鄉令》。
戲裡的周明拿著令牌卻無人追隨,最後在破廟裡看著百姓們跟著“沈醫官”種藥田、讀詩書,終於幡然醒悟,將令牌扔進了江裡。
台下的百姓看得拍手叫好,蕭玦和沈微婉坐在角落裡,也跟著笑。
沈微婉指著戲台上的令牌道具:“你看,百姓心裡早就有桿秤,不是一塊破令牌就能糊弄的。
”“是啊。
”蕭玦握住她的手,看著遠處萬家燈火,“這江山的根基,從來不是令牌和兵權,是百姓的日子。
日子過好了,人心就穩了,皇權自然就穩了。
”夜風帶著桂花香吹過來,普惠醫館的藥鈴聲隱約傳來。
沈微婉忽然想起素心從嶺南帶回的話,周明在獄中曾問:“為什麼我有令牌,卻輸得一敗塗地?”當時她冇回答,此刻卻有了答案——因為真正的“還鄉令”,不在青銅牌上,在百姓的炊煙裡,在藥圃的新苗裡,在孩子們的讀書聲裡。
誰能守住這些,誰才能真正守住江山。
月光下,蕭玦從袖中取出那枚收繳的還鄉令,遞給沈微婉:“你說,該怎麼處置它?”沈微婉接過令牌,指尖撫過上麵的紋路,忽然用力一擲,令牌劃過一道弧線,落入旁邊的荷花池裡,濺起一圈漣漪。
“讓它陪著殘荷沉底吧。
”她笑著說,“這天下,不需要靠令牌還鄉,百姓在哪裡過得好,哪裡就是家鄉。
”蕭玦看著她的側臉,在月光下柔和得像一幅畫。
他忽然明白,所謂穩固皇權,從來不是靠殺戮和猜忌,是靠身邊這個人手裡的藥香,靠她眼裡的百姓,靠他們一起種下的,那片能讓萬民安身立命的土地。
遠處的更夫敲了三響,已是三更天。
兩人並肩往坤寧宮走,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長,像兩條緊緊依偎的藤蔓,在宮道上慢慢延伸,紮進這萬裡江山的土壤裡,紮進百姓的心坎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