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 推行新政,富國強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推行新政,富國強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立秋這天,京都的日頭依舊毒辣,普惠醫館後的曬藥場上,沈微婉正帶著女醫們翻曬新收的板藍根。

秦風騎著快馬從宮道上奔來,馬背上的布包被汗水浸得發潮,他翻身下馬時,聲音裡帶著急喘:“皇後孃娘,陛下讓您即刻回養心殿,北疆急報!”沈微婉直起身,額角的汗珠滴落在藥草上,暈開一小片深色。

“北疆怎麼了?”她接過布包,裡麵是鎮北王發來的奏報,字跡潦草得像是在馬背上寫就——蒙古部落趁著秋高馬肥,已越過邊境線,劫掠了三個牧民村寨,還放話說要“奪回當年被蕭氏搶走的草場”。

“備車。

”沈微婉將曬藥的活計交給女醫,轉身往宮道走,“讓素心把北疆輿圖和去年的糧草賬冊帶上。

”養心殿內,蕭玦正對著輿圖皺眉。

案上擺著七八封奏報,有兵部請求增兵的,有戶部哭窮說軍餉不足的,還有邊關守將說蒙古騎兵來去如風,很難正麵抵擋的。

見沈微婉進來,他指了指輿圖上的戈壁地帶:“你看,他們每次都從這裡突入,搶了就跑,我們的騎兵追出去,往往連影子都抓不到。

”沈微婉鋪開糧草賬冊:“北疆的軍糧儲備隻夠支撐三個月,若是拖到冬天,士兵們連禦寒的棉衣都不夠。

”她指尖劃過輿圖邊緣的一處綠洲,“這裡是月牙泉,蒙古部落的牲畜每年秋天都要去那裡飲水。

我們若是在泉邊設伏,截斷他們的水源,或許能逼他們正麵決戰。

”“朕也是這麼想的。

”蕭玦敲了敲月牙泉的位置,“但戶部說,打造伏兵用的投石機和火箭,至少要五十萬兩銀子,國庫現在拿不出來。

”沈微婉忽然想起什麼,從袖中取出一本賬冊,是她讓女醫們在各地義診時記下的商戶名錄:“江南的鹽商去年捐了百間校舍,今年又囤了不少海鹽;嶺南的藥商靠著咱們推廣的三七,賺了三倍的利。

不如讓他們出些銀子,就說是‘邊防捐’,朝廷給他們發‘護國商戶’的牌匾,允許他們優先參與官鹽和藥材的貿易。

”蕭玦眼睛一亮:“這法子好!既不用加賦稅,又能讓商戶們覺得有麵子。

朕這就讓戶部去辦。

”他忽然握住她的手,“還有件事,兵部說北疆的士兵多是南方人,不適應戈壁氣候,很多人得了風濕,連馬都騎不了。

”“我早讓人備好了。

”沈微婉笑著從布包裡取出個藥包,裡麵是用當歸、獨活、防風配成的藥膏,“讓士兵們每晚用這藥膏擦關節,再讓女醫們去邊關教他們用麻黃和桂枝煮水泡腳,保管半個月就見效。

”三日後,“邊防捐”的訊息傳到江南,鹽商們果然爭相捐款。

最大的鹽商張萬堂一次性捐了十萬兩,還帶著船隊親自將銀子送到京都,見到蕭玦時,他捧著“護國商戶”的牌匾,笑得眼角堆起皺紋:“陛下放心,隻要能保家衛國,彆說十萬兩,就是百萬兩,張某也願意出!”與此同時,沈微婉挑選的三十名女醫帶著兩車藥材奔赴北疆。

素心依舊帶隊,臨行前沈微婉塞給她一本《戈壁生存要訣》,裡麵記著如何識彆可食用的植物,如何在沙漠中找水源,甚至還有治駱駝外傷的方子:“記住,不光要給士兵治病,也要給牧民的牲畜看病——他們的牛羊壯了,才能給軍隊提供肉食和皮毛。

”女醫們抵達北疆時,鎮北王正為士兵的風濕發愁。

素心讓大家在營地裡支起十幾口大鍋,煮著麻黃桂枝水,蒸汽騰騰的營地裡飄著藥香,士兵們排隊泡腳時,原本僵硬的關節漸漸活絡起來。

“這比喝烈酒管用多了!”一個南方來的小兵泡完腳,試著抬了抬腿,驚喜地喊道,“俺的膝蓋能彎了!”素心又帶著女醫們去附近的牧民村寨,教他們給牛羊種痘——這是沈微婉特意改良的方法,將牛痘病毒接種到牛羊身上,能預防草原上常見的瘟疫。

一個叫□□的牧民看著自家剛接種完的羊群,咧著嘴笑:“沈醫官真是神了!去年俺家的羊死了一半,今年有了這法子,肯定能多剪兩擔羊毛!”就在北疆的藥香漸漸起了作用時,蕭玦在京都推行了另一項新政——“軍戶屯田製”。

他將邊境的荒地分給士兵,讓他們戰時為兵,閒時為農,還從江南調來了擅長種水稻的老農,教他們在戈壁邊緣開墾梯田,用積雪融水灌溉。

“這樣一來,士兵們既能自給自足,又能熟悉地形,蒙古人再來劫掠,咱們就能以逸待勞。

”蕭玦在朝會上對百官解釋,“而且,等田種熟了,就能吸引內地的百姓來定居,邊境的人多了,自然就安穩了。

”兵部尚書卻憂心忡忡:“陛下,士兵們隻會打仗,哪會種地?萬一誤了農時,又耽誤了操練,豈不是兩頭空?”“這個好辦。

”沈微婉從坤寧宮趕來,手裡拿著幾本小冊子,“我讓女醫們編了《軍中農桑手冊》,裡麵畫著怎麼耕地、怎麼施肥,還有治莊稼病蟲害的方子,士兵們一看就懂。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臣還讓人從南疆調了耐旱的紅薯種,就算年成不好,也能有收成。

”鎮北王在北疆率先推行屯田製。

起初士兵們確實手忙腳亂,把水稻種在了沙地裡,差點顆粒無收。

多虧女醫們帶來的紅薯種救了急,深秋時挖出的紅薯堆成小山,足夠全軍吃到來年春天。

“這紅薯真是好東西!”鎮北王捧著烤得流油的紅薯,給蕭玦寫奏報時,字裡行間都是歡喜,“現在士兵們下了操練就去田裡忙活,連喝酒打架的都少了。

蒙古人再來時,見咱們的士兵又能打仗又能種地,嚇得冇敢靠近就跑了!”新政的成效不止在北疆。

江南推行的“桑基魚塘”讓糧食和絲綢的產量翻了倍;嶺南的雙季稻讓百姓的糧倉裝得滿滿噹噹;西域的商道因為朝廷派兵護送,往來的駱駝隊比往年多了三成,帶來的葡萄和苜蓿,一個釀成了酒,一個喂肥了戰馬。

入冬時,蕭玦在太和殿舉辦新政總結會。

百官們捧著各地送來的貢品,笑得合不攏嘴——江南的絲綢滑得像流水,嶺南的稻米白得像珍珠,北疆的羊皮鞣得像錦緞,最讓人驚喜的是,戶部尚書捧著一本賬冊,聲音洪亮地宣佈:“今年國庫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倍還多!”沈微婉坐在蕭玦身邊,看著殿內琳琅滿目的貢品,忽然想起春天時,王嬸說家裡的玉米能多收兩石,老郎中說普惠醫館的藥材夠用到明年,心裡忽然暖暖的。

散會後,蕭玦拉著她去了普惠醫館。

李嵩還在掃地,隻是腰桿比以前直了些,見他們進來,放下掃帚就要下跪,被蕭玦攔住:“聽說你把醫館的賬目算得清清楚楚?”李嵩紅了臉:“回陛下,隻是……隻是覺得這些藥材來得不容易,不能浪費。

”老郎中在一旁搭話:“他現在可上心了!哪個藥櫃的藥材快用完了,哪個女醫該領月錢了,記得比誰都清楚!”蕭玦點點頭:“朕聽說江南的官倉賬目混亂,你明日就去江南,幫著理清賬目。

記住,百姓的糧食,一粒都不能貪。

”李嵩愣了愣,忽然重重磕頭:“臣……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看著李嵩踉蹌著去收拾行李的背影,沈微婉笑著說:“你看,把他用在合適的地方,也不是冇用的人。

”“還是你說得對。

”蕭玦握住她的手,“推行新政,不光要改製度,還要會用人。

就像種莊稼,有的適合種水稻,有的適合種紅薯,強行種在一起,隻會兩敗俱傷。

”除夕夜,養心殿的守歲宴比往年熱鬨。

老皇帝看著滿桌的菜肴——北疆的烤羊腿,江南的糟三樣,嶺南的荔枝蜜——笑得合不攏嘴:“朕在位時,哪見過這麼多好東西?看來這新政,真是走對了。

”沈微婉給老皇帝盛了碗紅薯粥:“這是北疆軍戶種的紅薯,又甜又麵,您嚐嚐。

”老皇帝喝著粥,忽然問蕭玦:“蒙古人還敢來鬨事嗎?”“不敢了。

”蕭玦笑著說,“他們派使者來求和,說要跟咱們通商,用他們的馬換咱們的茶葉和布匹。

”“好,好啊。

”老皇帝點點頭,“打仗不如通商,殺人不如種地。

這纔是富國強兵的正道。

”守歲到午夜,外麵忽然傳來一陣喧嘩。

秦風跑進來稟報:“陛下,皇後孃娘,百姓們在宮門外放煙花呢!說要感謝陛下推行新政,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兩人走到殿前,隻見夜空中炸開五顏六色的煙花,照亮了百姓們的笑臉。

王嬸帶著啟智女學的孩子們,舉著“國泰民安”的燈籠,在雪地裡跳著笑著,老郎中則帶著徒弟們,在宮門外擺起了義診的攤子,說要給守夜的禁軍免費診脈。

“你看。

”沈微婉指著那些笑臉,“這纔是最好的新政。

”蕭玦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驅散了冬夜的寒冷:“是啊。

富國強兵,不是為了打贏多少仗,占多少地,是為了讓百姓能安穩地過年,能笑著看煙花,能在自家的田埂上,盼著來年的好收成。

”煙花還在繼續,藥香混著飯菜的香氣,在夜空中瀰漫。

沈微婉忽然想起春天時,她和蕭玦在曬藥場說的那些話,關於投石機和藥膏,關於屯田和種痘,忽然明白,所謂新政,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條文,是藏在藥香裡的體貼,是寫在田埂上的希望,是讓這萬裡江山的每一個人,都能活得有盼頭,有尊嚴。

遠處的更夫敲了五響,已是天明。

新的一年開始了,宮門外的煙花漸漸散去,卻有更亮的光從東方升起——那是朝陽,正照著這片因新政而煥發生機的土地,照著田埂上忙碌的身影,照著醫館裡飄出的藥香,照著每一個人臉上,那比煙花更燦爛的笑容。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