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丹途 第156章 煉丹調整方案
林霄垂手站在丹爐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爐沿冰涼的玄鐵紋路。爐蓋半敞著,裡麵散落著十餘塊碎裂的青元丹丹坯,丹坯斷麵泛著灰白的死光,原本該凝聚成團的青元靈氣像被戳破的肥皂泡,化作細碎的靈霧,正從裂縫中緩緩逸散。這已是他第三次栽在“青元丹”上——第一次丹氣在凝丹時突然潰散,丹爐裡隻留下一灘焦黑的藥渣;第二次勉強凝成丹形,可丹藥表麵布滿裂紋,色澤暗沉如蒙塵的青玉,藥效連標準的三成也達不到。他深吸一口氣,將心頭翻湧的焦躁壓下去,指尖捏出一道清靈訣,拂去爐內殘留的藥氣,開始逐幀覆盤整個煉丹過程,試圖從那些被忽略的細節裡,揪出失敗的根源。
首先浮現在腦海裡的,是煉丹時反複出現的環境異常。煉丹室用隔音結界與外界隔絕,門窗也都嵌了密封符文,可每次煉製到最關鍵的凝丹階段,總會有細微的氣流擾動。林霄閉上眼,回憶起第二次煉丹的場景:當時他正將最後一味輔材“青紋草”投入爐內,窗外突然掠過一陣急促的西風,風勢不大,卻讓煉丹室東側的燭火晃了晃——就是那一瞬間,他清晰地感覺到爐內靈氣猛地一滯,原本平穩旋轉的靈氣流突然偏離了軌跡。直到此刻,現代環境科學裡“大氣環流與區域性微氣候”的知識點纔在他腦中亮起:煉丹室並非完全封閉的獨立空間,門窗縫隙即便有密封符文,也會隨著外界氣壓變化形成微小的氣流通道,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空氣對流,恰好會衝擊丹爐周圍的能量場。之前他隻盯著聚靈陣的靈氣供給量,卻沒意識到外部氣流就像投入湖麵的石子,會在能量場裡激起層層漣漪,讓本就脆弱的丹坯難以凝聚靈氣。
接著,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煉丹的核心——聚靈陣上。這具傳承了三百年的“七星聚靈陣”,是修仙界煉丹的標配,陣眼按北鬥七星方位排列,靠靈晶驅動引導天地靈氣。可林霄放出靈識,像拆解機械般探入陣紋深處,結合現代流體力學的原理分析時,發現了致命的缺陷:陣中“天權”“玉衡”兩個陣眼的間距僅有一尺,而“開陽”“搖光”兩陣眼卻相距三尺有餘。靈氣從外圍的“天樞”“天璿”陣眼湧入後,在“天權”“玉衡”之間因空間過窄形成擁堵,靈氣相互碰撞、迴旋,形成了典型的“湍流”現象——就像山間溪流遇到狹窄的石縫,水流會變得湍急混亂。這種不規則的靈氣流動,讓丹爐內形成了明顯的“靈氣濃度梯度”:爐心區域靈氣過盛,藥材被靈氣衝擊得不斷分解;而爐壁附近靈氣稀薄,藥材遲遲無法煉化,最終導致丹坯因成分不均而碎裂。
最後被梳理出的,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火候控製問題。過去十年,林霄一直靠“觀火色、感爐溫”的傳統方法控火:火焰呈橙紅色時是“溫煉”,轉為赤紅是“烈煉”,泛出金芒則是“凝丹”。可這次失敗後,他翻出曾經記錄的煉丹筆記,發現每次記錄的“赤紅火焰”階段,爐內藥材的煉化進度都有差異。直到現代環境科學中的“熱輻射與溫度場分佈”理論闖入腦海,他才恍然大悟:火焰顏色隻是溫度的粗略表征,無法反映丹爐內部的真實溫度分佈。丹爐由玄鐵混合雲紋石打造,玄鐵導熱快,雲紋石導熱慢,兩種材質的拚接處形成了“熱阻帶”;再加上聚靈陣的靈氣會釋放微弱的熱能,爐內實際形成了複雜的“溫度梯度場”——靠近火口的玄鐵區域溫度可達900c,而雲紋石打造的爐壁區域溫度隻有650c,這種近250c的溫差,直接導致靠近火口的藥材過度碳化,遠離火口的藥材卻未能轉化,丹藥自然無法成形。
找到三大失敗根源後,林霄立刻開始製定調整方案,第一步便是解決外部氣流乾擾。他參考現代實驗室的“封閉空間氣流控製技術”,在煉丹室門窗內側,用萬年冰蠶絲編織了一層半透明的“導流結界”。這層結界並非完全阻斷氣流,而是將“引氣符文”“穩流符文”與“濾波符文”按3:2:1的比例交織:外部氣流進入時,先被引氣符文導向角落的靈晶氣流監測儀,再經穩流符文撫平波動,最後通過濾波符文過濾掉氣流中的雜靈之氣,確保進入煉丹室的氣流始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不會衝擊丹爐周圍的能量場。同時,他在監測儀上加裝了“靈能預警模組”——當氣流速度超過05米/秒,或夾雜雜靈之氣時,監測儀會發出淡藍色的光暈,並通過靈能訊號傳至他手腕上的“控靈鐲”,讓他能實時掌握氣流動態。
針對聚靈陣的調整,林霄以流體力學中的“層流優化”理論為核心,重新設計了陣眼佈局。他將“天權”“玉衡”兩個陣眼的間距從一尺擴大到一尺八,同時縮小“開陽”“搖光”陣眼的間距至兩尺,讓靈氣從外圍到中心的流動路徑呈“喇叭狀”漸變,避免因空間驟窄引發湍流。為了進一步精準分配靈氣,他還在陣紋中嵌入了十二道“分流陣紋”——這些陣紋如同現代管道中的“流量調節閥”,每道陣紋都連線著一枚微型靈晶,能根據丹爐不同階段的靈氣需求,自動調整靈氣流量:溫煉階段將爐心靈氣濃度控製在80,烈煉階段提升至90,凝丹階段則降至75,確保爐內每一粒藥材都能均勻吸收靈氣。調整完成後,他啟動了基於現代計算機模擬技術開發的“靈能模擬軟體”,將新陣法的引數輸入——螢幕上的淡藍色模擬圖中,靈氣如絲綢般順滑地從外圍流向中心,湍流區域完全消失,軟體生成的報告顯示:靈氣流動穩定性提升62,靈氣利用率提高38。
火候控製的升級,則是整個調整方案中最複雜的一環。林霄耗費三天時間,在丹爐內壁的36個關鍵點位,分彆嵌入了一顆米粒大小的“溫感靈玉”——這種靈玉能感知01c的溫度變化,並將溫度資料轉化為靈能訊號,通過埋在爐壁內的靈能導線,實時傳輸到外部的“控火玉盤”。而控火玉盤的核心,是他根據現代pid控製演算法(比例-積分-微分控製)編寫的“靈能控火程式”:當溫感靈玉檢測到某區域溫度低於標準值(青元丹煉化需780c±5c),比如東側區域溫度降至772c,程式會立刻計算溫度偏差值,通過比例模組增加東側火口的靈晶燃料供給,積分模組彌補長期溫度偏差,微分模組預判溫度變化趨勢,同時調整火口的火焰噴射角度——讓火焰從“直射”轉為“斜射”,通過熱輻射快速提升東側溫度,整個調整過程僅需03秒,遠快於人工控火的反應速度。
五天後的清晨,林霄啟動了調整後的第一次煉丹嘗試。晨光透過窗櫺落在丹爐上,導流結界泛著淡淡的銀光,靈晶氣流監測儀的指標穩定在03米/秒的刻度上;聚靈陣的陣眼泛著均勻的瑩白光暈,靈氣如被梳理過的溪流,順著分流陣紋緩緩湧入爐內;控火玉盤上,36個溫感靈玉的溫度資料全部穩定在778c-782c之間,沒有一絲波動。他按順序投入“青元草”“凝露花”“雲紋根”等藥材,靈識探入爐內,看到藥材在均勻的靈氣與溫度作用下,緩緩融化成青綠色的藥漿,藥漿隨著靈氣的流動緩慢旋轉,逐漸凝聚成圓潤的丹核。
三個時辰後,丹爐頂端的聚靈陣突然泛起青色光暈,一股清甜的藥香從爐口溢位,彌漫了整個煉丹室。林霄深吸一口氣,雙手結印開啟爐蓋——隻見爐底鋪著一層淡青色的靈霧,數十顆青元丹靜靜地躺在靈霧之上,每一顆都如鴿卵大小,表麵泛著瑩潤的青光,丹身上隱約可見細密的雲紋,那是靈氣凝聚到極致的標誌。他拿起一顆丹藥,用靈識檢測:藥效純度達到92,遠超傳統方法煉製的60,且丹內靈氣迴圈穩定,沒有絲毫雜質。
林霄將青元丹收入玉瓶,指尖輕輕摩挲著瓶身,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他知道,這次調整的意義遠不止煉成一爐高品質丹藥——將現代環境科學的“係統控製”“精準監測”理念,與傳統煉丹術的“靈氣引導”“火候把控”結合,相當於為古老的煉丹術開啟了一扇新窗。他低頭看向桌上的調整方案,在末尾添上一行字:“下一步可探索‘靈能淨化技術’,去除藥材中的重金屬雜質,進一步提升丹藥純度。”陽光落在字跡上,彷彿預示著這條“科技
修仙”的煉丹新道路,正延伸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