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2?信心和理想是命運的寵兒
-
2信心和理想是命運的寵兒
夢想是現實之母。不要動不動就認為自己不行,這樣就給自己成功的人生加築了一道堤壩,使自己在這道堤壩麵前望而生畏。
瓊·菲特說:“信心和理想乃是我們追求幸福和進步的最強大的推動力。”
如果用比喻的話來說,信心好比一個人成功品質中的金剛鑽。假如一件事你還冇有去做,去嘗試,就說不行,那就真的不行了。耶穌把信心比喻成一顆芥菜種,把這顆芥菜種放進心裡,它就會長成一棵大樹。信心就是上帝撒在我們心中的種子,它是一種很神聖的內在力量。這顆來自天堂的種子不但可以幫助一個人成就事業,通常在關鍵的時刻還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轉敗為勝。
一個強盜追趕一個商人,商人為了逃命鑽進了山洞,強盜也鑽進了山洞。強盜把商人打傷了,搶光了他身上的錢,奪取了他隨身攜帶的火把。
山洞極深,猶如一座迷宮,強盜丟下被打傷的商人,舉著火把往山洞外走去。可是走了不多遠,他手裡的火把熄滅了,山洞裡一片漆黑,強盜摸不準洞口的出處,在黑暗中轉來轉去,最後終於又餓又累而死。商人被搶光了一切,身上連一根火柴都冇有,他在黑暗中冷靜地思索著,慢慢地摸著黑暗中的岩壁一步一步往前挪動。商人相信自己能走出山洞,他憑著回憶仔細尋找有可能是洞口的方向。他就這樣慢慢地挪動腳步,終於,他看到一線微弱的光線射進了洞裡,商人欣喜若狂,朝著射進陽光的方向加緊腳步。終於,商人憑著信心走出了那個黑暗的山洞。
上帝用信心來叩響一個人人生進取的大門,他在人的耳邊說:努力向前!信心和理想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一對雙璧,就像一隻毛毛蟲變成蝴蝶一樣,信心可以幫助你努力達到更高的境界,而理想就是蝴蝶在蛹中渴望的那一對美麗的翅膀。
在美國紐約有四名資深的媒體巨頭,他們在事業成功以前都經曆了一段窮困潦倒的生活,但是信心和理想使他們堅持到了最後,終於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
賀拉斯·格裡利是《
紐約論壇報
》的創始人,早些時候,賀拉斯隻是緬因州一家小商店的普通職員。他的第一份工資收入是一桶英格蘭甜酒,那時他21歲。賀拉斯抱著求學的美好理想,揹著箱子隻身一人來到沃特維爾,當他讀完大學之後,他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他的信心和理想激勵他在激烈的競爭中奮鬥,後來,賀拉斯終於成為《每日快報
》的編輯和股東,再後來,賀拉斯又成為了《紐約論壇報
》的創始人。
瑟洛·威德是一個具有著成功人士很多必備條件的人,他堅強、敏銳、機智、和藹,體魄強壯。有多年報業經驗的瑟洛·威德在紐約州有很大的影響力,時常能影響當地公共政策的製定。但這個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在早年的生活中卻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磨難。
瑟洛在大約五六歲的時候,他強烈地感覺到家裡的貧窮,為瞭解決溫飽,瑟洛想方設法去找一些活兒來乾,希望能夠養活自己。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製糖廠。他每天都在林中采集糖汁,這份工作使他可以擺脫饑餓的威脅,因此他感到非常快樂,惟一的不足是冇有鞋穿。冬天的雪非常厚,瑟洛用一塊破舊的毯子裹在腳上,然後在樹林中割膠、收集糖漿。直到春天到來,大地春暖花開,積雪融化,他才取下那些裹在腳上的破布,赤著腳繼續乾活。瑟洛當時隻是一個製槭樹汁的童工,他有比成年工人更多的閒暇時間,於是他心裡產生了強烈的讀書願望。“如果能找到書的話,把這些閒暇時間用來讀書多好。”瑟洛想。其實那時候他隻在卡茨基爾上了最多一年半的學。當時的農民除了手裡有本《聖經》外,很少有其他的書籍。有一次,瑟洛聽說一個住在幾千米外的人在更遠的地方借到了一本有趣的書。於是,他赤著腳踩著積雪去借那本書,路上有的地方積雪融化了,他就站住暖暖腳。他終於叩開了那個人的大門,他手裡正好有這本書,瑟洛向他承諾保證不撕破書,不把書弄臟、弄壞。那個人心地善良,把書借給了這個赤著腳前來借書的孩子。
瑟洛抱著這本書,踩著積雪回到家裡。當時,蠟燭也是奢侈品,隻有上流社會的人才用得起。一個小孩子天黑了不睡覺而想讀書的話,隻能藉助於壁爐中燃燒鬆枝的火光,趴在地上閱讀。瑟洛就這樣讀完了那本借來的書,那本書就是《法國革命史》。
這本《法國革命史》點燃了瑟洛的理想和信心。
不要動不動就認為自己不行,這樣會給自己成功的人生加築了一道堤壩,使自己在這道堤壩麵前望而生畏。
春天到了,院子裡的椿樹綻放出新蕾。黛西站在院子裡望著樓頂的閣樓想,應該去把那個角落收拾一下,因為整個冬天都冇有人上去,恐怕那裡麵到處都掛滿了蜘蛛網。
黛西拿著掃帚上了閣樓,當她翻開一個大大的靠背椅時,無意間看見在椅子腳下壓著一遝作文字。黛西坐下來,翻開那遝作文字仔細地讀起來。那是31本作文練習薄,是當時她任教的皮特金中學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叫《
未來我是——
》。
黛西一邊讀著一邊笑,她很快就被孩子們那些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那些孩子在作文裡用幼稚的筆觸寫下了自己的理想,五花八門。有個叫彼得的學生寫道,未來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3升海水,都冇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的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隻能背出7個;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盲人學生,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冇有一個盲人進入內閣。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繪了自己的未來,有的想當馴狗師,有的想當領航員,有個女孩想做王妃……真是五花八門,應有儘有。坐在閣樓裡的黛西想,現在25年過去了,不知那些孩子們的願望實現了冇有,況且,因為這遝失而複得的作文字,她現在也強烈地想念起那些孩子們,希望和他們取得聯絡。
第二天,黛西抱著這遝作文字到了一家報社,她希望得到媒體的支援,把這些作文字都送到那些孩子手上。那家報社刊登了一則啟示,很快信件源源不斷地從四麵八方飛來,他們當中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以及各種職業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字,黛西按照來信的地址把那些作文字一一寄了出去。
一年後,黛西手裡隻剩下一個作文字冇有人索要,她想,這個叫戴維的學生也許死了,畢竟25年過去了,25年當中什麼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黛西準備把這本作文字送到一傢俬人收藏館時,她收到了英國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儲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我冇有一天放棄過。25年過去了,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麵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