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湧偎城圓dE5B味麓 > 091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湧偎城圓dE5B味麓 091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君子之交

“陸大人。”身著藍衫的太醫終於開了口,“你說的這些,替我解開了不少疑惑,幫了我很大的忙。作為交換,我願意告訴你重陽日發生的事。”

季立春為人翛然,說出口的話總顯得隨隨便便。陸辰還從未見過他態度如此嚴肅過的樣子,於是也莫名緊張了起來,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季立春見他碗中的茶幾欲見底,拎起火爐上的茶壺為他續滿。

聽著水入茶碗那淅淅瀝瀝的聲響,陸辰心想,對方要說的故事,一定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完的。

季立春道:“說是重陽日的事,事情,卻要從八年前開始說起……”

一張桌子,一壺藥茶,一段糾纏了足足八年的秘辛。

時間總會麻痹人的神經,若不是這樣鋪開來說,季立春都還沒察覺顏知原來變了許多。

當年的二甲進士和如今的大理寺卿,已全然不像是同一個人了。

季立春知道顏知必然不會願意自己那些事被帶到人前,而他也從來不是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的人。

可陸辰不一樣,這個年輕人視顏知為師長,哪怕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定然不會輕視他分毫。

他和自己一樣,長久以來,都隻看見了顏知的其中一麵,他看見的是顏知的智慧與強韌,而自己隻看見了顏知的陰鬱與掙紮。

可這兩者都並不是完整的顏知,顏知遺世獨立,總習慣背對著所有人,不想讓人看見自己的難為之處。季立春知道,如果不能將完整的顏知複原,他既沒有辦法救治顏知,也沒有辦法著成那本《心境澄明》。

之前放下豪言壯語的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了,光憑那些草藥方子,怎麼可能足以挽救一個早已踩在懸崖邊的人?

彆說皇帝步步緊逼,就算他願放手。顏知這樣的脾性,即便順利回鄉,安葬完母親之後,難道可以背負著那麼多條人命,心安理得的成家立業,從此一生無憂嗎?

聽著顏大人從初入朝堂至今遭受的一切,陸辰的眼眶漸漸泛紅,捧著茶碗的手指節發白。

而那故事峯迴路轉,百川入海,最終回到了數月之前的重陽日。所謂“誤食”的真相,不過是一個人被逼到絕境之後的孤注一擲。

直至這一刻,陸辰才終於聽懂,那日湖邊顏大人留下的話了。

他也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從大理寺去了翰林院,又從翰林院去了長樂宮。

原來從那時起,顏大人便已經決定用性命親自給這一場罪惡畫上句點了。而他托付到自己身上的,是長樂宮的小殿下,亦是大衡的未來。

說來慚愧,他雖去了長樂宮做講學,卻因為一心撲在判官案上,鮮少花時間在薛王殿下身上。可即便是那樣短暫的相處,他也能察覺到小殿下的仁善、知禮。

顏大人已決心於重陽日赴死,卻放心不下小殿下,也放心不下大衡萬千生民,他既怕宮牆會壓垮這株善良的幼苗,又怕天子凶手這種荒唐的事會重演。

所以顏大人才說——

[人生在世,不應以有儘求無儘,陷入執念而不惜自損。]

顏大人一定是料到了他會在查明真相後陷入茫然,心灰意冷,擔心他步上自絕身亡的前大理寺卿和自己的後塵。

所以顏大人在他身上背負了更重的使命。並試圖告訴他,比起判官案的真相大白,還有更為緊要的事。告訴他——[隻要活下去,便已經贏了。]

“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陸辰道。

季立春道:“我也一樣。”

他們隔著小桌子長久地對視了一眼,人生際遇是如此奇妙,相識不過數月,他們卻同坐在月下分享會殺頭的秘密,然後完整了彼此的理想。

陸辰道:“你的《心境澄明金鑒》一定會是很了不起的醫典。”

季立春感受到了對方的真誠,他下午不過隨口一提,對方卻將自己的書名記得那樣清楚。

這一次,他沒有再麵紅耳赤,而是淡淡回道:“嗯,你也會成為一個國之良才。”

“錯了。我不要做輔國之才……”陸辰道,“我要成為薛王殿下最好的老師。用儘我的一切蔭護他,掏出我的全部教導他,這是顏大人為我開辟的新生之路。”

在他說著這些話的時候,天上的新月彷彿落入了他的眼底,年輕人深灰色的虹膜上映著一彎亮亮的弧光。

季立春怔忡了一瞬,收回視線,冷淡道:“希望你的能力有嘴巴這麼厲害。”

“……”陸辰終於知道臉紅了,想來也自知說了大話,不敢回嘴。

他隻是將碗底的茶喝了乾淨,然後站起身,拿起椅背上的披風和兜帽:“謝謝你的茶,我好多了。還有……”

……

“請你一定要救救顏大人,他那樣的人,不該就這麼冰解雲散的……”

***

第二日,自甘泉宮一下發出兩道聖旨。

一道是年及大理寺卿喪母憂思,積勞成疾,難以為繼,力有不逮,允其致仕回鄉。

大理寺卿自重陽日刺君案之後便極少在人前出現了。

他和皇帝的內情,除了常侍奉在甘泉宮內殿的宮人,便幾乎沒有其他宮女太監知曉,更彆提朝中的文臣武將們。

儘管先前皇帝對顏大人額外禮待恩寵,眾人也隻當陛下是出於同門情誼,就算有人心裡犯一些嘀咕,猜測終歸隻是猜測,無憑無據,又涉及天子閨中密私,誰敢多加非議?

當初入宮不下輦,麵聖不解劍。是那等風光無限。

而如今不過經曆一場禍患,便年紀輕輕,又喪母又多病,憐乞骸骨,病歸鄉裡。

可見世事無常,風雲變幻,誰能參破?

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但文武百官甚至沒有功夫為他唏噓感慨。

因為第二道聖旨,是即日起,冊立長樂宮薛王為東宮太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