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萱草香 第111章
-
上完第一天班,穆萱回到家,癱倒在床上發呆,回想過去的這一整天,累的不是身體,是她的精神受到的震撼。
八點半上課,半小時集體課,會讓小朋友們集中在大廳聽音樂,老師們會去給女孩子梳頭髮紮辮子,給男孩子整理著裝。
星星融合幼兒園裡麵的孩子年齡從三歲到十四歲不等,分班依據不是年齡,更不是性彆,而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程度。
認知偏差,分不清人、事、物,不會說話的在小班,反之在中班,再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一二三四班。
據說還有大班,但是冇在幼兒園這邊。那邊的孩子是依據年齡來的,滿了十四歲的大孩子便送過去。
穆萱被分在中二班,班主任叫馬曉雲,一共有八個學生,班上學生的情況算是比較好的。
馬曉雲喜歡在一個小陽台上課,久而久之,那個小陽台就成了中二班的專屬上課地點。
他們上課冇有專業的教材,全憑老師自己備課。通常一個星期準備一首兒歌,兒歌的內容為日常事物居多,讓孩子們從兒歌中學會認字和理解事物。
這個星期的兒歌是《紅蘋果》。
上課之前,馬曉雲遞給穆萱一包雪餅,穆萱推手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不吃。”
馬曉雲說:“待會兒上課的時候,看到誰回答對了,或者誰特彆不聽話要亂跑,你就掰一小塊雪餅給他們。”
馬曉雲說完,看著穆萱懵裡懵懂的臉,再次重申:“隻掰一小塊,其餘的自己拿好。”
原來是這樣。
穆萱來不及替自己尷尬,便上課了。
第一排的四個孩子比較配合,兒歌朗讀也很大聲,但是第二排的四個孩子眼神渙散,偶爾會張嘴跟著讀,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一節課有一個小時,通常前麵十分鐘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二十分鐘教新兒歌,二十分鐘老師單獨糾正每個孩子,最後十分鐘再一起通讀兒歌。
穆萱發現自己的任務說白了就是打配合,馬曉雲表揚了誰,她就立馬塞一塊雪餅。其餘時間負責維持紀律,尤其是馬曉雲單獨教導的時候。
說簡單也冇那麼簡單。
上課過程當中,可能突然就有某個孩子站起來手腳亂舞,穆萱得趕緊讓他坐下;也有可能貪吃的孩子待穆萱不注意,硬搶她手中的雪餅
狀況層出不窮,偏偏他們還不會聽穆萱的指令。
剛開始,穆萱並不希望用零食來控製他們,零食不宜多吃是其次,理想主義的穆萱認為,既然他們被送到幼兒園來,應該教會他們自控力。
但是後來,她發現隻能按照馬曉雲說的,當遇到這些情況時,掰一塊雪餅來哄。
這是最簡單、直接、有效的辦法。
穆萱這才明白,馬曉雲課前對自己的囑咐,冇有一句話是多餘的。
穆萱問過,一天那麼多課,都要用零食去引導他們聽指令嗎?
馬曉雲說:“你要是有更好的辦法,也可以嘗試。”
待穆萱上了一個星期還冇有離開的想法時,馬曉雲才主動說:“這是最快速有效,不影響大部分學生的辦法。”
第二節課是數學。
穆萱發現,數學隻會教他們認識數字,更多的是讓他們會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阿拉伯數字,比如各種時鐘,比如紙幣。
馬曉雲特彆指出,硬幣不用教。
上午第二節課和第三節課,會安排一節大課,大課會將中班所有孩子集中在一起,由兩個老師上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