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玉台賦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毒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玉台賦 第二百七十八章 毒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毒計

暮色四合,城郊外的道觀內戒備森嚴。徐淮珍一襲素衣,步履輕盈,行至殿前,對著帶著雲風帽的張寇秀微微欠身行禮,聲音如清泉流淌:“主母鳳體違和,不便親至,特遣妾身引永安杏林聖手與玄門真人前來,以解張將軍之困。”

張寇秀麵對徐淮珍這個妾室的到來冇有絲毫疑慮,她很清楚程嬈借刀殺人,絕不肯沾染是非的為人,接到程嬈的回信立刻按照信中寫明的時辰和地點前來赴約。

見身旁躺在竹椅上,神色混沌不清的張紹,也顧不得許多,隻見徐淮珍囑咐完兩位聖手,十六道黃符貼滿雕花門楣,符上硃砂殷紅如血,隱隱透出一股肅殺之氣。

虛弱的張紹跪於堂中,麵色蒼白,額間冷汗涔涔。

燭火搖曳,青煙繚繞。主堂中設一法壇,壇上鋪陳黃綢,擺放著銅鈴、桃木劍、硃砂符籙等法器。

玄門真人身邊兩個帶著戴鎏金儺麵的道士,一人手持桃木劍,一人手持青銅鈴鐺上,腳踏七星步,口中唸唸有詞。

玄門真人的咒語愈發急促,銅鈴隨著他的步伐叮噹作響,聲音清脆卻帶著幾分詭異。他忽地睜開雙眼,目光如電,手中拂塵一揮,指向張紹:“天地無極,乾坤借法,邪祟退散,魂魄歸位!”話音未落,他手中符水已遞至張紹麵前,碗中清水泛著淡淡的硃紅色,隱隱透出一股腥甜之氣。

張紹接過符水,雙手微微顫抖,額間冷汗涔涔。他低頭看向碗中,水麵倒映出他蒼白的麵容,眼中滿是恐懼與掙紮。

他咬了咬牙,仰頭將符水一飲而儘。符水入喉,初時清涼,隨即卻如烈火般灼燒,順著喉嚨直衝五臟六腑。他猛地捂住胸口,麵色驟變,額角青筋暴起,口中發出一聲低吼。

“伯鬆伯鬆賢弟!”張紹忽然雙膝一軟,跪倒在地,雙手抱頭,聲音嘶啞而淒厲,抱著小道士便道:“你你莫要索我性命!我知錯了,知錯了!不是我把你推下山崖的!”

他眼中佈滿血絲,神情癲狂,彷彿看到了什麼可怖之物,身體不住地顫抖,指著張寇秀導:“都是寇秀是她逼我做的!她以張氏一族的榮辱相脅,我我不得已啊!”

他一邊嘶吼,一邊瘋狂叩首,額角撞擊青磚,發出沉悶的聲響,鮮血順著臉頰流淌而下,染紅了衣襟。

他的聲音愈發淒厲,彷彿在與無形的鬼魂對話:“伯鬆,你放過我放過我!我願為你立長生牌位,日日供奉香火,隻求你饒我一命!”

殿中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住,張寇秀麵色陰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聲音冷冽如冰,“懦夫!枉我費儘心思,竟養出你這等廢物!”她的護甲劃過張紹的臉頰,留下一道血痕。

張紹被這一巴掌打得偏過頭去,口中仍喃喃自語,神情恍惚,彷彿已陷入癲狂之境。

殿內燭火忽明忽暗,映照出他扭曲的麵容,顯得格外可怖。

道士見狀,眉頭緊鎖,手中拂塵一揮,低聲喝道:“邪祟已侵其心神,速速退散!”

然而,張紹的癲狂之態卻未有半分緩解,反而愈發劇烈。

殿外風聲嗚咽,似有冤魂低泣。

張文瑩摘去戴鎏金儺麵具,她眼中淚光閃爍,似是無法接受眼前真相,隨後拔起匕首,聲音如寒霜:“喬郎被你設計跌落山崖時,可如你這般痛苦絕望?”她望著張紹癲狂的模樣,心中悲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

眼前一幕讓張寇秀震驚恐懼,她緩緩看向張文瑩身邊那個人,直到露出那張清冷如玉的麵容,識出是周瑛的那一刻,頓時麵色慘白。

殿內一片死寂,唯有銅鈴輕響,迴盪在空曠的古刹之中。張紹的嘶吼聲漸漸微弱,最終化作一聲無力的呻吟,癱倒在地,再無動靜。

周瑛往地上扔了一封軍需令,跪在殿中的張寇秀認出那是張紹從永安調取硝石的軍令,上麵手書落款之人便是李嚴。

她自知逃不過,擡眸望向周瑛,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

“當年我進宮的主意是程夫人離京時給我出的,當我看見姐姐因喬哥哥的死而被陛下疑心禁足時,我隻能求到她處。她和李府君告訴我,隻要喬哥哥死了,陛下的疑心就消了。所以我我聽了這個的法子,讓紹弟派親兵前往運送糧草的必經棧道下堆積二十車硝石。連下了好幾日的暴雨,棧道木樁早被硝水泡酥了,故而

後麵的悲劇殿中眾人皆知。

“當日毒計實乃程夫人授意,妾身不過棋子,身不由己。”

張文瑩心如刀絞,悲憤交加。她望著張寇秀,眼中滿是失望與痛楚,聲音顫抖:“你你竟如此狠毒!喬郎也曾待你如親妹,你怎能下此毒手!”

張寇秀忽揚皓腕,搶過張文瑩手中的刀柄,金錯紋冇入自己心口,鮮血瞬間浸透萬字織錦,好在被假扮玄真道人的趙直眼疾手快一把奪下,隻冇入兩寸。

她聲音低沉,帶著幾分決絕:“此命償喬哥哥,隻求夫人開恩,饒我阿姐和弟弟一命。”

周瑛走過去看著這張稚嫩卻陰毒的臉龐,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你的命,暫且留著。我要你替我繼續做事,直到程嬈伏誅為止。”

她目光如炬看向遠處屏風後的羽扇綸巾,聲音低沉而堅定:“此事尚未了結。程嬈欠下的債,必須由她親自償還。”

而屏風後的諸葛亮神色淡然,知曉周瑛,勢必要李嚴程嬈二人為諸葛喬償命,血債血償,絕不姑息。這場即將到來的腥風血雨終究是要來了。

暮色沉沉,風聲嗚咽。秋風蕭瑟,落葉紛飛,諸葛亮獨坐書房,手中握著一卷兵書,目光卻透過窗外,望向遠方,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似已下定決心。

年春時,當他得知魏軍大舉來犯,當即下令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並命李嚴率二萬人馬趕赴漢中,阻擊敵軍。然而,李嚴此次卻推三阻四,不願北上,更以司馬懿開府為由,暗示自己也應享有同等殊榮。

諸葛亮為顧全大局,先上表奏請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江州防務之職。李嚴見利益已得,這才勉強動身,率軍北上漢中。

北伐乃國之大事,本當合兵共進,同心協力。然而,諸葛亮多次征召,李嚴卻屢次以個人私利為先,或求刺史之位,或謀開府之權,全然不顧托孤重臣之責,毫無大局之念。其行徑,令人心寒。

李嚴身為江州督,地位遠高於陳到的永安督。諸葛亮將陳到統屬於李嚴麾下,本意是讓他安心負責後方事宜,以免前線分心。然而,李嚴卻藉此高位,在江州大興土木,修築大城,其行徑與當年主政犍為時大興官舍如出一轍,意在鞏固自己在大漢東部的勢力,其野心昭然若揭。

此外,李嚴與荊襄派的輔匡素來不睦,任內更有侵逼益州本土派王衝之舉。其傲慢自大,目中無人,使得他在朝中愈發孤立,成為名副其實的“孤臣”。

幸而時值蜀地艱險,連日大雨傾盆,棧道斷絕,魏國大將曹真率軍行進艱難,一月之久,僅走了一半路程。魏國朝中,華歆、楊阜、王肅等人紛紛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魏軍三路大軍終受詔撤退,北伐之危暫解。

隨後,諸葛亮派魏延、吳壹率軍入南安,於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等,蜀軍士氣大振。諸葛亮不戰而屈人之兵,令曹魏自退,劉禪大為嘉獎,朝中群臣紛紛賀喜。然而,李嚴卻在此際寫信於諸葛亮,勸其加九錫之禮,其言辭雖恭,實則暗藏試探之意。

諸葛亮早已對李嚴心生不滿,加之血親之仇,更是恨之入骨。他深知李嚴野心勃勃,若不除之,必為後患。

諸葛亮踏入壽安宮時,殿內熏香濃鬱,卻掩不住那股藥石的苦澀。太後吳莧倚在鳳榻上,麵色蒼白,可那雙眼睛卻銳利如刀,絲毫不像病中之人。

“勞煩丞相親來一趟,倒讓哀家有些受寵若驚。”吳莧這話說的似有埋怨,前些時日她安排身邊的小黃門去了趟漢中,言說她哥哥吳懿封侯之事,那時的丞相諸事繁多,冇有音訊,隻派了蔣琬搪塞一番,如今倒是願意親自來一趟。

諸葛亮心中瞭如明鏡,麵上卻恭敬行禮:“太後福壽康健,臣等自當關切。隻是聽聞魯王請詔要回京侍疾,如此大動乾戈,怕是朝野要對太後的病議論紛紛了。”

吳莧指尖輕輕敲著案幾,似笑非笑:“丞相這話,倒像是盼著哀家能早些痊癒似的。”

諸葛亮神色不變:“太後若願安穩度日,必能得萬年太平。”說著話他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雙手奉上。

吳莧接過,展開一看,瞳孔微縮。

高陽鄉侯。

她指尖微微發顫,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

諸葛亮竟主動給了她最想要的東西,她擡眼看向諸葛亮,試圖從他平靜的麵容中窺探出什麼,可那雙深邃的眼眸如古井無波,看不出半點端倪。

她捉摸不透這到底是恩賜,而是警告。

“丞相這是何意?”她聲音微冷。

諸葛亮淡淡道:“吳將軍征戰多年,功勳卓著,封侯理所應當。”

這個節骨眼上,諸葛亮突然給了她想要的。吳莧攥緊了詔書,心中有些忐忑,一方感歎兄長多年辛勞終於得償所願。一方覺得她堂堂太後,竟被諸葛亮拿捏至此!

她緩緩坐直身子,將詔書收入袖中,唇角勾起一抹淺笑:“哀家這病,今日倒是好了許多。”

諸葛亮微微一笑:“太後識大體,乃社稷之福。”

吳莧心中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丞相既已給了哀家一劑良藥,哀家這病自然也是要痊癒的。”她輕歎一聲,“哀家會命人傳話,讓魯王安心待在封地,不必來京侍奉了。”

諸葛亮頷首:“太後聖明。”

殿內一時沉寂,片刻後,諸葛亮忽然開口:“聽聞太後與程夫人曾是閨中密友?”

吳莧眸光一閃,諸葛亮果真查到了程嬈。

她心中權衡著利弊,沉默良久,終是緩緩道:“哀家知曉丞相想知道些什麼。”

離開長樂宮時,天色已暗。

諸葛亮站在宮門外,望著漸沉的暮色,眸中冷意凜然。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