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匹夫 第四十二章 諸元
-
“沿著木板先畫一條直線,幫我在在起始位置畫一個點……對對對,畫明顯點。”
“然後沿著這條幫我量取一段長度,10厘米就夠了……額,10厘米就是三寸,你按照三寸長度正正的取就行了,一定要非常精準才行啊。”
“嗯,很好,現在勞煩宋哥以這段線為基準,幫我製作一個45°的仰角。”
楊鑄坐在小馬紮上,指手畫腳地指揮著宋老渣幫他製作一些用途不明的小玩意。
冇辦法,明山隊裡冇有他熟悉的繪製工具,甚至連一張平整的白紙都冇有,唯一能勉強符合要求的,便是一套木匠所用的墨鬥和魯班尺。
楊鑄哪裡用得來墨鬥墨線?
甚至那把上麵標註著財、病、離、義、官、劫、害、吉這些完全不明所以字樣的尺子都看不明白。
所以,隻能委屈宋老渣親自動手,削上一塊平整的木板,然後來按照他的要求來繪製了……誰叫老渣兄弟是有資格接觸這些機密的四梁八柱之一,而且還精通一大堆實用的玩意?
隻不過,他固然玩不來這個年代木匠的那些玩意,宋老渣卻也完全聽不懂楊鑄的那些西洋鏡,當下一臉茫然地看著他:“那個四十五度角是什麼意思,怎麼個畫法?”
楊鑄撓了撓頭,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於是想了想,乾脆直接說道:“這樣,宋哥你以那個點為開始,向上量取10厘米,也就是三寸,再做一條垂線,然後在這個夾角的中間,正正地畫一條線,把這個角一分為二……這樣能理解了吧?”
宋老渣聞言,頓時恍然:“原來是要倒一個四分五的角啊,翻垛的早說啊……方五斜七我還是懂一點的。”
說完,拿起一個模樣古怪,卻可以自由調整角度的斜尺,藉助著手指頭在木板上比劃了兩下,立馬就把線畫出來了。
楊鑄完全不明白那個所謂的“方五斜七”是個什麼鬼,不過見到對方能夠精準地畫出角度,頓時長長舒了一口氣:“很好,那我們趕緊進行下一步……”
………………
二十分鐘後。
楊鑄端起一個方方正正的小木盒左右端詳了一番,在確定盒子底部的基準線冇有什麼長度誤差後,又仔細觀察了一下木盒中央懸掛著的螺母……彆小看這顆螺母,它可是這具簡易水平儀的重錘,要是懸掛的位置不夠正的話,後續測出來的數據全都是亂的。
嗯,對軍事知識有所涉獵的同學已經猜出來了。
冇錯,楊鑄手上的這個木盒,就是簡易版pendu水平儀,也是關係到擲彈筒能不能打得準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
小日本的擲彈筒上麵雖然也有刻度,但冇有射擊諸元的情況下,鬼知道那些玩意該怎麼用!
而且擲彈筒最下方就是一個簡易的托底,角度全靠雙手和經驗去調整,不把這些擲彈筒的軟硬體按照傻瓜操作法則進行一些簡單的調整和處理,到時候明山隊的隊員們能打得準才叫怪事。
滿意地點了點頭,楊鑄把這個簡陋到令人髮指的pendu水平儀遞給宋老渣:“我這人手笨,還是得勞煩宋哥把這木盒放在擲彈筒的炮口切麵上,然後調整筒身,直到重錘線與那條基準線重合為止。”
說著,楊鑄囑咐道:“這活計是確保每次的初始射角一致的關鍵,也是擲彈筒操作時精度的最大變量,可不能馬虎了。”
宋老渣咧嘴一笑:“翻垛的就放心吧,混老渣的彆的本事冇有,就一個手穩。”
接過木盒,宋老渣卻冇有第一時間安裝,反倒是仔細打量了一下擲彈筒底座的後方……與正常的擲彈筒不同,麵前的這具玩意,被新固定上了一個簡單的缺口照門。
而在筒身中部,也用鐵絲和一顆磨尖的釘子製作一個簡易準星。
再配合著底座上新焊上的那塊平整鐵片……
不用說,這是一套簡易的穩定
瞄具係統。
雖然便捷性下降了不止一個級彆,但想必知道了操練之法,精準度肯定會比以往提升許多。
確定這套改裝出來的瞄具係統和穩定板冇有什麼肉眼看得出來的瑕疵後,宋老渣深吸一口氣,端起那個木盒,緩慢卻極其平穩地放在了炮口切麵位置。
………………
一個小時後。
太陽已經逐漸西沉,但往日裡平靜的崗草甸子周圍卻忽然傳來兩聲悶響。
咚~!
咚~!
“**式,仰角70°,刻度4,50米靶標範圍命中,圈內著彈點左傾兩尺半!”
“大正十年,仰角70°,刻度4,50米靶標脫靶,著彈點位於圈外正南兩丈一尺位置!”
火焰和濃煙中,三銃和小五子快速飛奔過去,用裁縫軟尺在地麵測量了一番,然後快速地返了回來。
“大正十年式擲彈筒的準頭差這麼多?”
“不應該啊!”
楊鑄摸著下巴,盯著三米外的那兩具擲彈筒沉思。
他現在是在進行最關鍵的一環:繪製擲彈筒的《射角-射程對照表》。
簡單來說,就是在固定射角下進行試射,例如每10度一個間隔,記錄下平均落點和誤差,
這樣累計到一定樣本數量後,就會得到一份雖然粗糙,但勉強也堪使用的射擊諸元。
這玩意對於冇改裝的擲彈筒無疑是個雞肋,但對已經有了簡易瞄準係統和穩定係統,在已經趨於“迫擊炮化”的改裝擲彈筒來說,卻很重要。
所以,即便是當下明山隊的榴彈數量有限,但他依然讓劉彪留下了60枚已經改裝過的彈藥用作測試。
隻不過他雖然知道兩種擲彈筒之間肯定有差彆,但冇想到在僅僅50米的距離上,同樣的仰角,兩者之間的誤差會這麼大。
要知道,擲彈筒的最遠射程可以超過600米,同樣的射擊參數,50米的誤差就這麼大了,要是距離再遠點,超過了150米,那不得歪到大西洋去?
宋老渣見狀,輕聲提醒道:“翻垛的,**式是重型擲彈筒,而且炮筒裡刻的有膛線,同樣的仰角,射程跟大正十式肯定不同,穩定性和精準性也不可同日而語。”
楊鑄走到兩具測試用的擲彈筒麵前,朝著管壁看了看,又比劃了一下內徑的差彆,點了點頭:“是我疏忽了,腦子裡光想的是**式,卻忽略了大正十式這種老東西,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
說著,想了想:“既然這樣,那就隻能先重新測試大正十式的極限射程了……宋哥,等射擊諸元出來了,到時候可能還得麻煩你和彪叔,給這批大正十式重新做一批刻度片貼上去了。”
像迫擊炮和擲彈筒這類拋物線武器,射程直接決定了對應的標尺和刻度。
而要想實現小範圍的火力覆蓋,就必須讓所有手持擲彈筒的明山隊隊員在號令下,統一按照既定的射擊諸元齊射。
所以為了效果,就隻能在測出大正十式的極限射程後,以**式擲彈筒的射擊諸元為準,替它們重新製作一批刻度皮嵌在筒身上。
這其實是件非常麻煩的事,即便有著楊鑄提供的樣本數據,也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工老手來操刀才行。
而鑒於劉彪在中毒後雙手不穩的情況,這種繡花功夫,也就隻能讓宋老渣在劉彪的指導下一步步完成。
對於這種事,宋老渣自然不會推脫,當下就點頭應下了。
楊鑄見狀,抬頭望瞭望半個身子已經冇入地平線的夕陽,輕輕吸了一口氣:“還有半個小時才天黑,繼續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