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第 17 章
-
【我都冇想到過這位韓非子竟然還能活著,而且托人一撈就撈出來了。】
【這算不算是蝴蝶效應?】
托人,撈出來。
在那一瞬間,韓非身上本就是聚集了不少的目光,在此刻,更是彙聚了更多人的視線。
嬴政的視線更是直接落在韓非身上。
韓非麵不改色,彷彿一切都冇有發生過,即便是聽到了自己距離身死都不是近在咫尺了,那是死裡逃生。
很多人當即明白隻要抓住這條線,就能夠直接把人挖出來。
甚至可能不需要這條線。
有心人不等那畫麵上繼續就知道怕是韓國未滅之時,李斯與姚賈一同給陛下上書,也就是那一次韓非遇劫遭難,隨後被陛下赦免,但是放是不能放,所以被一直關押,直到一年多前,方纔被放出。
雖然那個關押
實在和尋常關押不太一樣,甚至不住在監牢之中。
六國一統後,被陛下召為博士官。
本以為是陛下壓製多年不願殺韓非,竟不想是因為此人?
[原因無他,韓非是被人毒死的。]
等會兒,陛下殺人,需要下毒嗎?
在那一瞬間,曾在畫麵中被提及的李斯頓時成為懷疑對象,因妒生忌,驟然而出。
對此,李斯甚至有心幫著韓非繼續反駁一下之前被曲解的奸賢論,彷彿什麼都不曾發生過。
不得不說,這個心態實在是極好的。
不過許多人轉念一想,就李斯現在這個狀態
心下不由得有些懷疑。
[韓非為了故國為秦國某,甚至為秦始皇獻上了存韓論,試圖掉轉秦國槍口滅趙存韓,也就是這件事,算是徹底暴露了韓非,史書記載同為同門師兄弟的李斯和姚賈一同害之,毀之,進言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不如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而在這個過程中,韓非試圖辯解,奈何對上了李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根本見不到秦始皇。]
李斯聲音不斷,一如不久之前,舌戰諸大臣。
唯一不同的是始皇帝的目光,此刻也落在李斯身上,雙眸微微眯著,手指一下一下地在案上,倒是看不出喜怒。
[也不知道李斯對韓非說了什麼,導致了韓非誤以為是秦始皇之意遂自殺。]
姚賈也有些意外,不過姚賈意外的倒不是李斯,而是韓非。
韓非竟然還在廷尉牢中還試圖辯解過?
這個事他可冇聽說過。
[而秦始皇本人是不想殺韓非的,在韓非死後,秦始皇也後悔了,命人赦免韓非,但是這個時候韓非已經死了。]
[這麼一個文采卓絕的韓非子,就這麼死在了監牢之中,實在讓人扼腕。]
【感覺這個味真像是呂雉殺韓信後,劉邦的態度啊。】
劉邦?
呂雉?
韓信?
劉邦之前曾被提及過,前麵那倆是誰?
不過真說是出現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怎麼感覺好像已經把這個情形摸透了個大概?
而當事人韓非,此時此刻,仍舊一如之前,在解釋完後,直接同之前一般無二,重新回到了之前那個狀態。
一切真真假假,彷彿都與他無關。
【不過說起來,太史公其實那句害之,毀之,其實還挺實話實說的,而且韓非真說是因為這件事死,也不是很冤。】
【在秦國不僅僅存韓,還藉著陛下的信任,還主動打姚賈小報告,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姚賈出身不好?子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這都是陛下挑好的說了。】
對此韓非心下一點冇動,姚賈一想起這件事,就一肚子氣,就這麼個人,陛下怎麼就那麼喜歡他的文章?
就像是這裡麵說的,直接弄死多好?
【也幸虧陛下當初冇引用一下韓非子的人不可貌相。】
韓非仍舊麵無表情,整個人挺得都像木板似的。
【哎?這麼說起來,怎麼冇人想起來提這個啊?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啊!】
【你要是把韓非給壓下來,再記錄下來,青史留名啊。】
當天,韓非徹底記住了這位神異之人。
氣得咬牙切齒。
仔細在腦海之中想了一遍又一遍,但是硬生生想不起來,自己周遭有這麼一個人。
好訊息是其他人並冇有壓製住韓非,當然,這並不是韓非口才突然變好了,主要是作為師兄弟的李斯口才實在是太好了,眾人圍攻之下,那也不落下風。
甚至許多法家弟子,都直接閉嘴,讓李斯開口了。
廷尉大人,不愧是大秦掌刑法之人。
而韓非,此時此刻,更是徹底插不進去話了!
韓非:?!
我不是為了你們那個什麼誰主政來的!
林朝直接圍觀了韓非氣成河豚。
比當年李斯要殺他還氣!
當年各為其主,他的確也不是什麼真心侍秦的,他輸了,他也認了。
但是眼下這一幕?!
【好傢夥,我竟然分不清到底是儒生欺負人了,還是李斯欺負人了。】
韓非臉色一紅,純純是氣的。
是你!
是你!
彆讓我找到你!
【不過說起來,今天陛下感覺有點太看熱鬨了吧?】
【陛下可不是這麼看熱鬨的人,今天可不是純粹的辯論賽,這是國政啊。】
被點名的陛下,嬴政此刻聽了這話,仍舊冇開口。
而其他人倒是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畢竟,陛下以前不是這個性子,但是如今不是有這位神仙嗎?
多聽聽,也是很合理的。
萬一改了心思呢!
而且
這位神仙說不準就還能再吐出來點決定性的東西呢?
本著這個心態,也不知道吵了多久。
李斯徹底以一當百,甚至有法家領袖似的。
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李斯總往上古賢君上扯。
鑒於李斯代表法家,許多人也就順著李斯所言開始論堯舜了,畢竟這個法家不行,這是他們的強項。
甚至有人道,“古有堯舜,天下共主,治於天下,詩、書,便於天下,傳於世間,教化於人,實在功高,我儒家弟子,亦是照其刑事,尊古行禮。”
“的確!”也就是在此刻,傳來一道斬釘截鐵之音。
而這道聲音,不是出自彆人,正是李斯。
“所言有理!實在讓我汗顏!”李斯甚至繼續道,言辭鑿鑿,如果這話不是出自李斯之口,一切看起來就更加合理。
“???”
你不反駁了?
伴隨著李斯開口,那整個場麵幾乎都在那一瞬間都停滯了一瞬,彆說儒家弟子了,甚至法家學派都不由得看向李斯。
你這是什麼情況?何故如此?
不等彆人開口的時候,李斯直接開口道,“諸位!諸子百家,亂世爭鳴,皆為救國治民之法!”
“啊?”剛剛開口的那位儒家博士官,也被這個轉折弄得有點冇反應過來,甚至此刻都冇法反駁什麼。
“李斯實在佩服諸子,今日論道,實在受益匪淺!”
“???”
誰跟你論道了?!
此話一出,原本想要在法家身上啃口肉試圖上位的諸學派,弄得有些不知道李斯這是在乾什麼。
大家都知道你是師從荀子,但是你不是一直法家學派嗎?
怎麼今個突然就變卦了?
聽那些聽的太好,所以準備今天又要從法家學派轉到儒家弟子上去?來了個反覆橫跳?
但問題是也不能是現在吧?
你可是今天還是法家學派的。
而且就這也不是你李斯的性子啊?
眾目睽睽之下,李斯對始皇帝嬴政躬身,“但當年各國國情,各不相同,時至如今,天下大改,太平無憂,一書落六地而成六書,一法至舊地,成六法,書非一至,必生亂象。”
“周有天下八百年,舊時一製,曆諸侯國數百年,字異行,軌四變,度不同,今天下大合一切大變。”
“我亦有五同,欲秉明陛下!”
“車當同軌,書當同文,度當同製,行當同倫,幣當同形,天下一心,方見其本,為大秦萬年計。”
此話一出,頓時一片嘩然。
在那一瞬間,林朝也不由得心下道:【哎?見證曆史的時候到了嗎?!】
不等旁人開口,就聽見他繼續道。
【這可是千年不改之政!造福千代萬世之功啊!】
在那一天,嬴政對於這個神異之人的好感大大提升。
而李斯亦是繼續道,“與此同時,非官員所職,不可私藏詩、書、百家語!”
“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簡史分各地,國史一分為三,入鹹陽,再存泰山,或入邯鄲。”
“而舊六國之史書,當滅之!”
[你知道為什幺元史是曆代所編最差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