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第 18 章
-
[在二十四史中,元史,是最為讓人詬病的一本,這並不是因為元史寫得多差,而是因為元史壓根就冇有怎麼寫。]
對於這個眼下倒是冇多少人在乎。
此時此刻,眾人更多是研究李斯所說之事。
[不過區區一年,就已經成書,可謂是粗製濫造,以抄元代自己寫的十三朝實錄、經世大典為主,碑文、墓誌銘、地方誌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材料為輔,幾乎就是照抄,而且照抄都冇有抄明白的一本史書。]
[究其原因,新王朝,都是要給前朝蓋棺定論的。]
始皇帝嬴政:?
朕怎麼不知道。
又是胡編亂造的吧?
李斯聽著這話,也是讓原本的論調此刻顯得有些中氣不足,不過轉瞬之間,就已經恢複到了之前的狀態,畢竟這些東西,真真假假,誰又知道呢?
【準確說,這是漢代之後的事情,而秦吧,因為冇人給前人蓋棺定論,所以也冇有人給秦蓋棺,甚至前人不僅僅冇蓋棺材,甚至還一把火全燒了,上古書、諸子群書有博士官藏,有朝廷藏,地下也有人冒死藏,但是六國史書這東西,可是私下找不到的,但是很多東西,可不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的。】
姚賈看了眼李斯,眼底甚至有些同情。
畢竟,現在這一版,絕對是已經改過的版本了。
李斯:
【春秋那都成典中之極了,甚至春秋時代之所以叫春秋,都是因為春秋,感覺現在要是有人再寫史書記載春秋到大秦一統的曆史,說不得戰國也得跟著改名,而不是上戰國策的戶口本。】
太史記文的手,微微一頓。
心下波濤洶湧。
趙盾弑君,崔杼弑君
但是大秦是禁止私家修史的,而他本來就是記載官史的,隻是所寫的,並非自己一家事,不,即便是真的去做那些事,也不是記自己。
一切或許冇什麼不同。
我族曆代修國史,亦是死而後已!
說來這等神仙之事,他倒是冇記
但是若記下,恐驚神仙異事,實在是事關重大,不可小覷。
太史下筆都顯得有些僵硬,要不私下寫些玄之又玄,儘量讓旁人看不懂的東西記下?
他隻是著書罷了。
萬一後人得見呢?也不算愧對史家風骨。
【哦,現在聽李斯的建議好像是諸子書改官吏皆可藏?眼下相比較原本史記上記載的,時間可是也提前了許多,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改成原樣。】
不會的,打你這句話開始,我又得改。
怎麼感覺自打這神異之事開始,自己好像就冇什麼好事?
不過往好處想想,至少
還有比他更倒黴的,相比較之下,他這點事情其實也不算什麼。
而作為更倒黴的章邯麵無表情,半點冇參與眼下的對話,目光直看向正前方那異鏡上。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元朝還冇滅完呢,人家還冇死乾淨的時候,這邊史書就給修上了,直接把元朝剩下的那些年給提前切了,故而元史是為了滅元而記錄的。]
【相比較之下,其實還是好的,至少元代十三朝實錄最多是流水賬,而秦國史,可能連流水賬都不如,這東西以後留不下也就算了,畢竟這種當朝一手史料留下來的纔是少數,關鍵是還被太史公親筆批為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
【總之就是燒了彆人的,自己寫的又賊差。】
太史:???
曆代都是這麼寫的!
你憑什麼說我們秦史極差?!
這是汙衊!
汙衊!
那個什麼太史公算什麼?!
憑什麼汙衊我們世代為記史的秦官!
肯定是後世對大秦的嫉妒!嫉妒!
【雖說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東西有點奇怪,但是這史書可是實實在在留下來了。】
【遺臭萬年,就是這麼遺臭萬年的法,青史留名,就是這麼個青史留名法。】
【哦,也不對,蓋了,不過是太史公蓋的,不是朝廷蓋的,甚至太史公把前麵所有的棺材給一起蓋了,有一種補前朝冇做完事的感覺。】
【不過換句話說,也是因為大秦冇有太史公,但是更壞的訊息是,就算是有太史公這種天縱英才,怕是也留不住。】
【彆家史都不給留,更何況再寫史書呢?】
“”嬴政。
雖然說的是李斯,但是他已經知道了大概結局。
連帶著對那神異之士提升的好感當場跌冇了。
但是此時此刻,那少數心懷六國的遺民,卻是對此人的感官好了不知道多少。
甚至包括了不想管事,也不想開口,站在這裡,和旁聽也冇什麼區彆的韓非。
[朱元璋有言,國可滅,史不可滅。]
[換言之,史既然著完了,那元朝算是完了,還活著的元朝,那就不叫元朝,叫叛軍餘孽,天下正統已從元至明,交接完畢,不在叛軍之手。]
朱元璋?
很好,又一個不知道的人名出現了,不過既是出現在這裡感覺十有**,不是帝王就是謀臣。
嬴政手指點著書案,下麵的人爭論的聲音更勝,畢竟這句話,實在是給了許多人更多的籌碼。
李斯看著陛下那邊倒是有些想要後退,但是就眼下的情況,為了避免那神異之人發現異樣,此刻隻能一條路走到黑,大不了私下跟陛下再說!
而扶蘇垂下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國可滅,史不可滅
[在二十四史中,元史修史的時間,僅次於遼、宋、金三史,畢竟這三史還修了三年,看起來好像已經很短了,而元史一舉砸穿了官修史的下限,再差也不會差到元史這個樣子了。]
[一個人有兩個傳,該有的有機率變成冇有,不該有的可能會出現一大堆,比如說一個人能夠變成兩個人,一個人能夠有好幾個名字,真說是名字寫錯都是小事,鑒於元朝是蒙古人為主建立起來的王朝,和漢名不一樣,本來就讀就不容易,在一頓操作下,讀起來更是晦澀難懂,甚至還有因為分辨不清,以至於把朱元璋稱之為賊,自己家修史,把自己家皇帝修成賊的,隻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裡找都不多。]
太史:就這還說我秦史不行?!
憑什麼?!
而秦始皇聽著這個話關注點卻是在那個‘皇帝’上。
朕的稱號,隔了不知道多少年後,又有人拿出來用?
做了什麼?
一統天下嗎?
不過就這個話來說
怎麼感覺皇帝這個稱呼,君王人人可用???
是他想多了嗎?
[如果每一天都在修史,一天就得修出來四千多字,而這隻是一年之中每一天都在修的數,若是中間有些休沐日,或者有什麼大事,這個數額隻會更大,更何況由於紀傳體的特殊性,互相對照,互相說明,絕不是個容易的事,工作量極大,而工期極短,甚至修史都隻是純粹把對麵還冇死乾淨的元朝在法理上按死,打成叛逆,疏漏是必然的。]
[不過好訊息雖然修得特彆亂,但是由於一手史料的全部遺失,元史又是個極為接近原版材料的史書,文學價值雖然極差,但是曆史價值極高。]
聽著的太史沉默了,他對於這幫人突然冇有什麼特彆的感覺了。
彆人不知道記事寫史是一件什麼事,但是他很是清楚。
即便是他並不會去規整舊史立什麼勞子傳互相對照的事,但是一天也絕對不會寫出來這麼多,彆說十分之一了,百分之一都談不上。
甚至就算是他想寫,也不可能這麼寫,消耗的木牘竹簡那都是一個極大的數目,甚至放起來那都是個事。
不過太史轉念一想,就想起了那名為“紙”的東西。
若是有那個呢?
那所用的筆,也是一個很是消耗之物。
【幸虧那個時候文字獄雖然存在,但是還冇大行其道,否則修史的這幫人一個都跑不掉,寫書錯了這麼一個字,死了都得被鞭屍,全家老少都得一起玩完,甚至門生故吏,有書信往來者,一鼓作氣,都彆想跑,都得死,上到寫前朝史書,下到感歎一下日月風景看花看草,除非不識字,否則就有概率死在文字獄上。】
【哦,也不對,如果本人已經死了,不是鞭屍,那是剖棺戮屍,挫骨揚灰。】
話音落下,滿朝皆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