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第一頁(一)
-
禮儀之爭第一頁(一)
第一時間就注意到瑪麗不對勁的人依舊是朱厚燁。
產後抑鬱實在是太普遍了,
除了陪伴和體貼,在這個時代根本就冇有藥物。
好在這個時候瑪麗還年輕,很快就調試了過來。
——這不過兩個而已。我的身體很好,
可以繼續生。
等瑪麗做完月子,
走出房間,
她看上去跟平常無異,
就是她的大臣發現,大約是一孕傻三年,瑪麗麵對政務的反應速度又慢了。
不過,
有克倫威爾和摩爾等諸多能乾的大臣在,又有為了教宗之位而努力的加德納,
政務方麵需要瑪麗花心思的,
真心不多。
也就是這一年,朱厚燁剛剛為次女做了百日,
又得到了一個好訊息。時隔四年之久,
他終於收到了代表著大明的冊封文書和嘉靖的私人信件。
不得不說,
嘉靖的品行也許不好,
但是論心機、論臉厚心黑,大概全歐羅巴的君主,包括朱厚燁也全部加上,
都隻能被他秒殺的份兒。
加上嘉靖幼年喪父、對母親蔣太後感情深厚,也使得事情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嚴嵩回到大明,正逢大禮議之爭的尾聲。
大禮議之爭,
明麵上是明孝宗的母親張太後跟嘉靖之爭,
實際上還是嘉靖作為大明皇帝跟大明內閣的權力之爭,
是華夏大地上延續了千百年的皇權和相權之爭,跟這個比起來,
張太後不過是一個工具人。
可是誰讓張太後占據著名分呢?張太後是明孝宗的皇後,她的兒子是明武宗,如果不是明武宗無嗣而亡,這大明的皇位還輪不到嘉靖。
對於大明內閣諸位大臣來說,國家宗法製度關係到國家的穩定,也關係到皇位的繼承,所以必須十分慎重。
如果不維護武宗、不維護張太後,就是在破壞朝廷的秩序,也還會削弱內閣的政治資本和權力。
這是內閣絕對不能允許的。
而對於嘉靖來說,張太後連同這些大臣一起,妄圖割斷他跟親身父母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簡直不可原諒!
所以嚴嵩代為呈上的朱厚燁的書信,直接讓嘉靖拿到了“大義”和“名分”!
冇錯,拿到了這些檔案,嘉靖直接翻盤了。要知道,在嘉靖三年的時候,嘉靖就抵抗不住楊廷和和其他諸位大臣的巨大壓力,非常勉強地尊明孝宗為皇考尊張太後為母後,隻能叫自己的親生父母為本生皇考、本生太後。
這已經讓嘉靖憋屈了十幾年了。
拿到朱厚燁的檔案,嘉靖當即決定推翻嘉靖三年的那場退讓。
在他的暗中推動下,大明的朝堂上吵了三個月之後,最終承認朱厚燁乃建文嫡支苗裔。
理由是當年朱元璋承認過元蒙,也承認大明繼承元蒙,而元蒙的習俗就是嫡長子在外征戰開疆拓土,嫡幼子在家守祖業。
根據這個來自元蒙的“前朝傳統”,朱厚燁這一支的建文遺脈就搖身一變,變成了在外開疆拓土的嫡長支,而留在大明的朱棣一脈就成了嫡幼支。
通過這一點,合法了朱棣的皇位。畢竟,馬皇後當年還有兩個嫡子,正是朱棣的兩個哥哥。如果不用元蒙的繼承傳統說事,那朱棣的皇位就不合法。因為按照大明的嫡長繼承製,朱棣的繼承權還在兩個嫡出哥哥之下。
完成了這一步,嘉靖又給大明皇位繼承加了備註,簡而言之,大明的皇位繼承權,其實始終在嫡長支,朱棣之後的曆代皇帝,不過是過繼到嫡長支成為嗣子之後,才得以登基為大明皇帝。也就是說,按照宗法和繼承法補充條例,自朱棣開始,大明的皇帝本人和儲君都在嫡長支,他們都是過繼到嫡長支的嗣子,所以對皇位有優先繼承權。而他們的兒子,隻要冇有成為皇帝、以後成為宗親王爺的那些皇子,依舊屬於嫡幼支。
所以按照這條法令,拿到嫡長支承認文書的皇帝,更具備正統性。
而嘉靖手裡正好拿著朱厚燁的私人書信和荷蘭的官方文書。
朱厚燁的檔案和書信,讓嘉靖在大禮議之爭的尾聲大獲全勝,再也不用在官方檔案裡叫明孝宗爹,也不需要把堂兄當親哥。因為他們都是過繼到嫡長支的嗣子,誰都不比誰高貴。
更彆說,蔣太後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大感安慰,就連身體也好了起來。
投桃報李,大明王朝正式承認朱厚燁為大明國的宗親王爺,而且還是區彆於其他王爺的嫡長支親王。
這一點,從嘉靖賜予朱厚燁的冠服可以看出來。
大明親王,他們的袞服是青色的,而朱厚燁的袞服是黑色的,形製等同於大明皇太子。甚至還允許朱厚燁使用大明皇帝的儀駕。
此外,對於朱厚燁的其他要求,什麼廚子、繡娘,還有各種種子什麼的,嘉靖通通滿足。至於朱厚燁提議的,以後大臣不要砍頭直接流放荷蘭的要求,更是得到了大明君臣一致的讚同。
雖然荷蘭的商人們心心念唸的獨家貿易權冇有得到滿足,但是荷蘭拿到了優先貿易權。
不得不說,比起奧斯曼人,荷蘭給的價錢實在是太漂亮了,直接讓大明的外貿收益暴漲五成有餘。
蔣太後還親筆給朱厚燁寫了一封信,感謝他贈予大明土豆這種高產的農作物,還提供了全套的種植技巧。
大明的承認對於朱厚燁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大事。對於荷蘭宮廷來說,也是。
既然朱厚燁得到了大明的冊封,應該準備的儀式就不能少。
大明來的官員二話不說,就決定照搬嘉靖的登基儀式。
這也是嘉靖在官方檔案中允許的。
反正朱厚燁遠在天邊,就是他惦記著大明的皇位,這茫茫大海,路上至少兩年時間。兩年的時間,足夠大明新君上位,順帶讓朝堂初步穩固了。
所以,除非荷蘭的嫡長支長了順風耳和翅膀,這頭紫禁城裡冇了皇帝,那頭他們就飛到了大明,不然,荷蘭對大明的皇位繼承根本就冇有影響。就是有了嘉靖的皇位繼承附加條款,最多也不過是來個事後追認而已。
根本就不是個事。
可是對於荷蘭這邊,朱厚燁接受大明的冊封,就不是一件小事。
科隆總主教、美因茨總主教、特裡爾總主教和烏德勒支主教,連同英格蘭教會方麵為了爭奪主持典禮的c位,差一點冇打起來。
而大明這邊則需要先跟教廷打好招呼,先說明,大明祭拜祖先的傳統。
這需要十分了得的口才,而且必須一次說服羅馬教廷上下。
所以,朱厚燁不得不把托馬斯·摩爾請到無憂宮,請這位著名的學者幫忙把關。
摩爾一聽,就覺得不對勁。
“陛下,您是說,聖人國的君主加冕儀式上,不需要任何神職人員主持儀式,是這樣嗎?”
朱厚燁道:“我想,羅馬教廷也不會同意更改宗教儀式,對嗎?”
“不,陛下,我應該道歉,是我冇有說清楚。請務必告訴我,在聖人國,君主加冕,是法律問題還是宗教問題?”
“當然是法律問題。”
摩爾倒抽一口涼氣。
君主加冕,竟然隻是一個法律問題?!
這已經完全顛覆了基督世界的傳統!
朱厚燁道:“看起來,閣下並不能接受。”
摩爾道:“是的,國王陛下,這已經嚴重損害到了我的認知。您能再回答我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請問,漢語詞彙,天、上蒼、老天爺,這些都是天主嗎?”
“可以這麼說。”
“那麼,天子一詞的含義是天主的兒子?”
“是的。”
摩爾更加不理解了:“那麼,請問您如何看待教宗冕下呢?”
“當然是天主指定的代言人,也是各國君主的老師。”
“老師?”摩爾更加困惑了,“隻是老師嗎?”
朱厚燁道:“也許您不能理解我們的文化。這樣說好了,在我們的傳統之中,父子也有可能因為政治見解不同而成為政敵,但是學生絕對不可以背叛老師。這個傳統,在三百年前最為突出。”
摩爾想了半天,這才點了點頭,道:“雖然不是很理解這種思維的來龍去脈,但是我能接受。請問按照聖人國的加冕儀式,會出現多少神明?”
朱厚燁答道:“隻會在文書中出現天主,而且隻是以天一個字指代。此外,我們會在我們家族曆代祖先的牌位前,進行儀式。”
“牌位?”
“是的。”
朱厚燁一直注意著摩爾的神情變化。
他原以為摩爾最難接受的是這個,不想,摩爾很快就放下了:“天主教也有聖像崇拜。如果把聖像換成祖先,對於我個人而言,的確不難理解。但是我恐怕教廷那邊無法接受。”
“所以我希望您能作為特使,出使羅馬。當然,在您出使羅馬之前,您也要想辦法先說服荷蘭的主教們。提前預演,提前發現問題。”
“當然。”
摩爾回到自己的房間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思考了七天,這才把科隆總主教、美因茨總主教、特裡爾總主教和烏德勒支總主教請到自己的房間裡。
有些事,不能繞開這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