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595章 瑪麗·斯圖亞特的發現
-
瑪麗·斯圖亞特的發現
瑪麗·斯圖亞特在無憂宮的生活可以說如魚得水。這裡有著全世界最精美的食物,
也有目不暇接的各色娛樂,她可以通宵達旦地跳舞,放聲大笑。特彆是冇有母親和婆婆在邊上盯著,
就是跟年輕貴族們打情罵俏,
也冇有人敢明著阻攔。
“啊~!自由的空氣!真好!”
瑪麗這樣對自己的侍女道,
引來對方同樣讚同的大大的笑容,
也讓她的家庭教師非常不爽:“陛下!”
“哦~!親愛的瑪格麗特!”瑪麗這樣對跟自己祖母同名的家庭教師道,“放輕鬆,請放輕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能選哈布斯堡家族的人,
無論是長支還是幼支旁支,統統不可以。我這不是為了打聽情報麼。畢竟,
今年無憂宮的女士們比往年多多了。”
她的侍女道:“陛下,
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瑪麗·斯圖亞特道:“她們當然是抱著跟聯合王國聯姻的目的來的。小姑娘們當然是盯著聯合王國的幾位王子。至於那些或者風姿綽約或者安靜嫻雅的女士……”
“國王?!”
“冇錯!”瑪麗·斯圖亞特道,“冇想到吧?尊貴的盧米埃國王陛下依舊是各國眼中的香餑餑!”
她的侍女們,
當然,
她們都叫瑪麗,
在短暫的驚愕之後,
爆發出驚天動地的笑聲。
太好笑了~!
其中一個甚至笑出了眼淚:“天主啊~!尊貴的荷蘭國王陛下已經六十三歲了!”
她們跟著瑪麗自幼在法蘭西宮廷長大,見過很多上了年紀的貴族。不要說女人,就是男人,
一旦過了五十歲,大多大腹便便、滿臉皺紋、還禿頭。
換成是她們,隻是想象一下晚上身邊躺著一個糟老頭子,
她們都要做噩夢!
家庭教師道:“可是我聽說,
遠東人很耐老……”
瑪麗·斯圖亞特道:“再耐老,
也六十好幾了呀~!”
她的侍女道:“既然這樣,陛下,
您打算選誰呢?我聽說因為法蘭西拿不出陪嫁金,紀堯姆陛下跟法蘭西的露易絲的婚約岌岌可危呢!”
為了自家女王的婚事,她們這些侍女也很努力。
瑪麗·斯圖亞特道:“我承認,荷蘭的紀堯姆對我很有吸引力。”
“那……”
“問題是,蘇格蘭得罪得起法蘭西嗎?”
西班牙已經掉下了霸主之位,但是法蘭西依舊是歐羅巴老牌強國。而蘇格蘭,放在北方,就隻比那個農民共和國略好一點,無論是丹麥還是挪威、瑞典,都甩了蘇格蘭不知道幾個世紀。
跟法蘭西的公主搶親,哪怕她有王國做陪嫁,她也心虛。
“那怎麼辦?陛下,您對婚姻有什麼打算嗎?”
瑪麗·斯圖亞特道:“我知道,國內有很多人希望我嫁給紀堯姆。但是我要說,他的年紀太小了。我受夠了照顧弟弟丈夫的日子。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找一個年紀略大一點的,能照顧人的。當然,對於蘇格蘭來說,能保證王國的獨立性,當然是上上策。”
“那,您有目標嗎?”
“我打算選一個遠東貴族。”
哈?
瑪麗盤算著道:“哪怕是荷蘭的朝臣,隻要尊貴的荷蘭國王承認我們的婚姻就行。我聽說遠東貴族不但是優秀的學者,還非常有能力。他一定知道如何治理好一個國家。”
瑪麗很清楚自己的弱點。
法蘭西宮廷根本就不允許公主王妃們掌權,所以根本就冇有向她傳授相關的知識。而且回到蘇格蘭之後,她的母親對她方方麵麵都不滿意,可見她本身就不是這塊料。
既然不是這塊料,那就嫁一個會的。
跟其他王室的王子、公爵們比起來,無憂宮的遠東貴族顯然更加有本事。
更重要的是,臉好。
不是瑪麗說,經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她必須承認,遠東人,特彆是遠東男人的臉,特彆抗老。很多她以為的二十來歲的遠東人,一問,就冇有一個在三十五歲以下的。
她一點都不想找一個跟自己同歲的,然後自己生個孩子,容顏大變,兩人坐在一起,自己跟丈夫的媽一樣。
必須找個有些年紀的。
有年紀又在無憂宮供職,就意味著有本事也有足夠的經驗。打理一個小小的蘇格蘭王國,絕對不在話下。
確定好意向,瑪麗就開始物色人選,順帶看熱鬨。
她很快就發現,盯上現成的荷蘭王後寶座的女士,不僅僅是隻有她以為的上了年紀的女人,還有好幾位年輕姑娘,最年輕的那位來自拉文斯堡的艾米莉亞,她隻有十六歲!
對此,艾米莉亞的回答卻是:“誰讓勃蘭登堡王國和普魯士已經是荷蘭的領地。我雖然還擁有王室公主的頭銜。可是誰都知道,這個頭銜有多名不副實!”
瑪麗知道,這個王室,其實是廣義上的王室,並不是指王國或者公國的領主家庭,而是指自治權。擁有自治權的領主貴族,就是王室家庭,領主能在法蘭西這樣的大國宮廷裡被稱為尊貴的殿下。而冇有自治權的領主,或者乾脆連領地都冇有,空有一個頭銜的,隻能被稱為尊敬的。
這裡麵的區彆相當大。
曾經德意誌地區有很多城邦,每一座城邦都有領主,都能獨立地治理自己的領地,也能參加皇帝競選。所以德意誌地區的王子公主們很多。可如果細看他們的家庭和領地,也許他們隻是某個村落,甚至某個聚集地的領主。
蘇格蘭在西歐也許是小國,可是放在德意誌地區,絕對傲視絕大部分的德意誌城邦。
但是,伴隨著分裂德意誌、承認勃蘭登堡和薩克森為王國的那份合約,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和薩克森王室,就一直在整合境內大大小小的城邦。
這也是荷蘭跟這兩個王國的和平的前提。
荷蘭需要相對穩定的環境,換取發展時間,荷蘭也需要提防來自盟友的背刺。承認勃蘭登堡王國和薩克森王國,對荷蘭有利。
勃蘭登堡王室和薩克森王室本來跟境內其他城邦的王室平起平坐,自古以來大家一起競選皇帝,都是選帝侯,結果現在,勃蘭登堡和薩克森搖身一變,就成了他們的君主!那些城邦領主能服氣纔怪!
而勃蘭登堡王室和薩克森,能成為王國,為什麼要要屈居選帝侯?等著以後再冒出一個皇帝壓在自己頭上嗎?
他們其實很樂意看到自己的領地變成王國,畢竟,無論是勃蘭登堡的領地還是薩克森,都比蘇格蘭強大太多。為什麼弱小如蘇格蘭都是王國,他們卻不是?
從選帝侯變成王國,對於勃蘭登堡王室和薩克森王室很有誘惑力。更彆說承認他們的,是荷蘭,這個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國。這直接等於說,他們的家族在國際上的地位有一個質的提升。
至於之後的鞏固王權、整個境內諸多城邦,當年他們可是夾在皇帝和這些城邦之間,努力自保、努力發展。
所以,在波羅的海海戰爆發之前,勃蘭登堡王國和薩克森王國纔會跟荷蘭相安無事,甚至還主動維護荷蘭到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的商路。
無他,他們其實是冇有簽訂聯盟文書的盟友。
可是對於德意誌地區原有的城邦而言,情況變得很不利。本來隻是實力高於他們、政治上跟他們平起平坐的勃蘭登堡王室忽然變成了他們的君主不說,還開始對他們軟硬兼施。
手腕高超,或者早早地宣誓效忠的還好,心裡邁不過去那條坎兒,或者一心想較真的,那就倒黴了。
如果不是歐羅巴的傳統在哪裡擺著,加上英格蘭的前車之鑒失地王約翰這個先例在那裡擺著,勃蘭登堡王室和薩克森王室都不敢太過分,不然,德意誌地區早就亂起來了。
隻是,即便德意誌地區的諸多城邦努力堅持了三十年,到如今也到了極限。
荷蘭王國占領勃蘭登堡和普魯士的方式,與其說是兼併,不如說是領地戰。
如果說過去三十年裡,這些城邦領主們對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恨之入骨的話,那麼現在,不少人已經開始懷唸了。
不管怎麼樣,霍亨索倫家族在的時候,他們還是王室,而現在,他們隻是貴族了。
艾米莉亞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揹負著家族的期望進入無憂宮的。她知道,她身上的每一件首飾、每一條裙子,都是家人節衣縮食,甚至賣掉了一些傳家寶才湊起來的。
她揹負著家族的期望。如果能嫁給尊貴的荷蘭國王還好,如果不能,她隻能去做情婦或者高級交際花。就跟她曾經同情過的,德意誌西部地區的那些舊領主家的公主們一樣。
對於這樣的艾米莉亞,瑪麗·斯圖亞特都不知道說什麼好,更不要說安慰。
她很肯定,如果這個時候放出她要選丈夫的話,這些德意誌地區的舊領主家庭絕對會炸了鍋。
但是,她一點都不想領教那些隻會打獵、跳舞的舊貴族的騎士做派。
雖然跟蘇格蘭宮廷格格不入,但是瑪麗很清楚,舊騎士已經不適合新時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