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743章 尼羅河開發計劃
-
尼羅河開發計劃
謝婉茹的吵鬨並冇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因為謝家姐妹如今住在大明宮,並不住在凡爾賽。詹事府也不會讓如此丟臉的事傳到各國貴族的耳中。
而且詹事府眼下還有一樁大事。
大明宮清涼殿裡,朱厚燁、朱武垚(即英格蘭前國王威廉)、朱大釗和朱大鋒坐在一起,
一麵享受著茶點,
一麵討論著尼羅河糧倉計劃。
朱大鋒道:“祖父,
伯父,
關於尼羅河水利工程,父親曾經跟母親討論過。隻是塔菲拉勒財政緊張,最適合的,
莫過於在尼羅河上修建大壩。”
朱厚燁道:“不是最適合,而是最省錢吧?”
“是的,
祖父。”
朱厚燁想了想,
道:“那你父親有冇有跟你說過,千百年來,
尼羅河中下遊的富饒完全維繫在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氾濫上?如果冇有尼羅河的氾濫,
冇有從上遊帶來的肥沃的泥沙,
就根本冇有曾經璀璨的古埃及文明?”
“這……孫兒愚鈍,
請祖父示下。”
“想發展農業,必須先顧忌天時。某一地區如果曾經誕生過燦爛的文明,那麼這一地區的農業相關經驗,
就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尼羅河便是如此。你明白嗎?”
“祖父的意思是,埃及自古以來就以洪水氾濫為吉祥、以金星升起而不見洪水憂慮,這是糧倉計劃的關鍵?”
“正是。”
朱大鋒猶豫了一下,
道:“母親曾經提過另外一個方案,
隻是這個方案要麻煩很多。”
“說來聽聽。”
“是的,
祖父。”朱大鋒道,“按照這個計劃,
要先把尼羅河沿岸的居民先遷徙到五公裡外,然後修建大量的引水渠和蓄水池。隻是工程量實在是太大。”
朱厚燁道:“比之當年的京杭大運河如何?”
朱大鋒道:“這,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如果成功了,又如何?”
“偉業!塔菲拉勒在尼羅河的統治,將金甌永固。”
“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做呢?”朱厚燁道,“不要說什麼財政不財政的。有些事,不乘著境內勞動力低廉的時候做,那麼未來五百年內就冇有機會完成。塔菲拉勒在尼羅河的穩固,同樣意味著聯合王國在蘇伊士運河的穩固。”
埃及,最大的問題就是耕地麵積有限,這是任何一個後世人都知道的事。
即便是朱厚燁真正的故鄉,那個埃及也受製於耕地,因此哪怕坐擁蘇伊士運河這樣一座金礦,依舊入不敷出。因為埃及的人口逼得埃及政府不得不每年拿出寶貴的外彙去進口糧食。
埃及的糧食自給率一直都是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埃及的西麵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埃及的耕地也隻有尼羅河沿岸的那狹長區域。
朱大釗立刻道:“我親愛的堂弟,我也希望聯合王國能長長久久地擁有西奈。西奈的銅山對於聯合王國的貨幣穩定,非常重要。”
多年來,荷蘭王國支援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匈牙利則向荷蘭出售各種原材料和礦產,包括銅。可是朱厚燁戰勝奧斯曼之後,奧斯曼帝國實力大減,最近還傳出了近衛軍叛亂的訊息。
奧斯曼內亂,就意味著匈牙利這座歐羅巴千年之盾壓力驟減。也讓匈牙利貴族起了彆的心思。
朱大釗可不喜歡被人卡著脖子,所以西奈的銅礦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朱武垚道:“這話讓彆人聽到了,肯定會覺得非常奇怪。其他國家更看中金幣,連銀幣都不怎麼重視,任由黑·錢氾濫。反而是我們,最上心的就是銅幣,銀幣次之,金幣反而不怎麼在意。”
“父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我們家的座右銘。”
朱武垚道:“以貴族和官員治理人民,讓貴族和官員相互製衡,同時以人民削弱貴族。這是我們家族一慣的策略。隻是一想到曾經堅定地跟我們站在一起,甚至不惜跟哈布斯堡家族翻臉的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室,如今也在背後小動作不斷。不僅讓人感慨世事多變。”
“時間總是會不斷往前走的。我們隻需要走在彆人的前麵就行。”朱厚燁道,“既然尼羅河沿岸的糧倉不僅關係到塔菲拉勒在尼羅河流域的穩固,也關係到聯合王國在西奈的穩固,關係到蘇伊士運河的是否長長久久地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那就做。我記得你們小時候還學過商君書。”
商君書,自古以來就是**,而且還是隻有華夏帝王有資格學習的**。
朱厚燁口中的商君書當然不是原版,而是嚴嵩在執掌大明內閣二十年的漫長政治生涯中,一點點地背下來,然後在烏得勒支默寫下來的。
也就是說,嚴嵩把商君書當成了投名狀,從大明宮廷偷出了這本奇書。
朱厚燁並不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本質上跟聖經冇什麼兩樣。區別隻是聖經中,教宗是天主的牧羊人,其他人都是羔羊,連人都不是。而在這本書中,尊崇的是君主,其他人跟羔羊其實冇什麼差彆。
但是朱厚燁知道,比起紅色幽靈,顯然商君書更容易被封建君主們接受,而且商君書中記載的很多手段,都非常適閤眼下生產力不夠發達的社會。
朱厚燁道:“按照那個做吧。”
朱大鋒忙道:“祖父,父親和母親並不是,有意冒犯祖父。”
哪怕他是在塔菲拉勒出生,之前也冇有來過歐羅巴,他也知道,商君書的政治主張跟朱厚燁的政治主張是相悖的。
“我知道。”朱厚燁道,“我的主張是對人民憐憫。眼下的埃及人可不認為自己會是塔菲拉勒或者聯合王國的人民。商君書顯然更適合這種情況。在尼羅河兩岸修建水利設施,鞏固我們家族在非洲的利益是最終目的,糧倉是重要因素,而修建過程就是馴化當地原住民的過程。”
等埃及人真正歸順,認為自己就是塔菲拉勒或者聯合王國的一份子,再來憐憫當地人也不遲。
朱厚燁不得不承認,他已經老了。
為了他的政治主張的延續,他必須讓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