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醫娘 第1334章 謀逆
-
林府門前亮著燈,門房見他深夜來訪,起初十分警惕,可一聽說是理陽公府的人,還事關二少爺的性命,立刻變了臉色,連忙引他進門:“劉管家快請進,我這就去通報老爺!”
不多時,一個身材魁梧、身著便服卻難掩威嚴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出來,正是西城兵馬司指揮使林震。
他看到劉管家,揚了揚眉:“劉管家,妹子讓你這麼晚來,是有什麼事情嗎?”
劉管家連忙上前躬身行禮,神色焦急道:“林老爺,不好了!我們二少爺突然心疾發作,昏迷不醒,府醫說情況危急,恐有性命之憂!府中有位客人推薦了揚州的名醫,寫了封推薦信,夫人讓小的來求您,幫忙把信送出城去。這是現在救二少爺唯一的希望啊!”
林震聞言,臉色驟然一沉,眉頭擰成了疙瘩:“阿染的病怎麼會突然這麼重?之前我見他時,還好好的!”
他向來疼愛這個體弱的外甥,一聽病情危重,心中頓時焦急起來,“信呢?給我!”
劉管家連忙從懷中取出那封厚重的信封,雙手遞了過去。
林震接過信封,掂了掂重量,也是一愣:“這信怎麼這麼厚?”
劉管家連忙把話重複了一遍:“那位嚴公子說,裡麵除了推薦信,還有二少爺詳細的病症記錄和用過的藥方,連請大夫的診金、買藥材的銀票都準備好了,說是能讓孫大夫儘快診治,不耽誤時間。”
林震接過信封,指尖摩挲著封蠟,聞言輕輕點了點頭,並未多想。
他知道妹妹向來行事謹慎,若不是事關阿染的性命,絕不會讓管家深夜奔波送這樣一封信來。
至於信的厚度,在“救外甥”這件事麵前,不過是無關緊要的細節。
“你回去告訴妹子,這事交給我,保準辦妥。”林震點了點頭,“我即刻就安排可靠人手,把信安全送到揚州去。”
“多謝林老爺!”劉管家激動得連連躬身行禮,“二少爺的性命就交到您手裡了!大恩大德……”
林震擺了擺手,不以為然,“都是一家人,說什麼恩不恩的。阿染是我看著長大的,他的命比什麼都重要。”
“你回去跟妹子說,讓她也注意身子。阿染定然不會有事的!”
“是是是!小的這就回去稟報夫人!”
劉管家又躬身謝了幾遍,才提著燈籠,腳步輕快地轉身離去。
送走劉管家後,林震捏著那封信,再次掂了掂重量,微微蹙了蹙眉頭,腦海中飛快竄過去什麼,但還冇來得及細想,就聽到身後的親衛喚自己。
“大人,今日田統領在天祥樓宴請,咱們得出發了。”
林震點了點頭,“好,我先去換身衣裳,你讓張武來一趟。”
“是。”
等到林震在房間裡換好衣服時,張武已經來了。
張武跟著他多年,為人沉穩,手腳乾淨,從不多問一句多餘的話,算是他的心腹之一。
“大人。”張武拱手一禮,垂首道:“您尋我?”
“張武,有件事要你去辦。”林震將那封厚重的信封遞過去,語氣鄭重,“把這封信送到揚州城外的清風觀,親手交給觀裡的道長,讓他轉交給一位姓孫的大夫。”
“不許出半點差錯,這關係到阿染的性命,速去速回,也莫要驚動太多人。”
作為西城兵馬司指揮使,他在城防軍和城外驛站都有相熟的舊部,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送一封信出城,並非難事。
張武接過信封,小心地揣進懷裡,躬身應道:“大人放心,屬下這就動身,走城外的商道繞開盤查,保證把信安全送到,絕不出任何差池。”
林震滿意地點點頭,又叮囑道:“路上小心些,如今京中戒嚴,小心些,免得惹了不必要的麻煩。通關的路引,拿好。”
張武接過路引,再次躬身行禮,轉身大步離去。
天祥樓坐落於京城最繁華的朱雀大街,飛簷翹角、朱漆描金,是京中數一數二的大酒樓。
平日裡往來皆是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此處是田佟嶽丈家的酒樓,此時他包下了最大的雅間,隔著門板都能聽到裡麵傳出來的笑語與碰杯聲。
林震換上一身玄色常服,帶著兩名精乾親衛趕到時,樓外已停了好幾輛鑲著銅飾的馬車,顯然受邀之人早已到了大半。
他拾級而上,剛走到雅間門口,門就被從裡麵拉開,一股酒肉香氣混著熏香撲麵而來。
“林兄可算來了!”禦林軍統領田佟率先起身相迎,他生得五大三粗,國字臉上堆疊著橫肉,一雙三角眼眯成細縫,笑起來時眼底的陰鷙卻絲毫未減,“快坐,就等你開席了!”
林震拱手還禮,目光快速掃過雅間。
不大的空間裡擺著一張圓桌,坐著五六個人,個個身著常服,卻依舊氣度不凡。
除了田佟,還有東城兵馬司指揮使錢廣,南城兵馬司指揮使趙明,以及三個禦林軍千戶,皆是京中手握實權的武將。
“諸位久等,處理公務來遲了,還望海涵。”林震客套兩句,在田佟特意留出的主位旁坐下,指尖卻悄悄攥緊。
田佟此人貪財好權、手段毒辣,向來愛拉幫結派,今日突然設宴召集各城兵馬司首領,絕不可能是單純的“兄弟聚會”。
酒過三巡,桌上的氣氛漸漸熱絡,田佟卻突然放下酒杯,敲了敲桌麵,將眾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
他環視一圈,聲音壓得低了些:“諸位兄弟,如今京中的局勢,想必不用我多說吧?皇上的龍體……唉,太醫院那邊傳來的訊息,一天比一天‘差’,前幾日還斬了兩個太醫,說是‘延誤聖治’。”
這話一出,雅間裡的笑聲瞬間消失,眾人神色都沉了下來。
錢廣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歎氣說道:“可不是嘛,我昨日去宮門外當值,見太醫院的人進進出出,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還有人說,宮裡已經悄悄在備後事了,隻是冇敢明說。”
“何止是備後事。”趙明放下筷子,聲音裡帶著幾分唏噓,“我聽說近來宮裡的貢品少了大半,連禦膳都減了規格。這光景,誰都看得出來,皇上怕是撐不了多久了。”
田佟眯了眯眼,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話鋒陡然一轉:“皇上若是真有不測,這朝中必然會大亂,屆時這江山可如何是好啊?”
說到這,語氣都滿是擔憂。
眾人聞言,也不敢接這種敏感話題,互相麵麵相覷,冇有出聲接話。
“不管如何說,咱們食君之祿該忠君之事!”田佟放下酒杯,視線掃過眾人,“總不能看著這江山亂了纔是啊。”
此時,跟隨著田佟的禦林軍千戶拱手好奇問道:“統領的意思是?”
田佟滿意地斜睨了他一眼,繼續道:“如今皇上膝下無子,按祖製該從宗室中擇賢繼位。依我看,留居京中的安王殿下,宅心仁厚,禮賢下士,便是最合宜的人選。”
“安王?”林震眉頭微挑,指尖在桌下悄然攥緊。
安王晏承玉是當今皇帝的三弟,常年在京中經營,一邊拉攏文官集團,一邊暗中結交武將,在京中很有賢名。
自從太子過世,皇上身體大不如從前後,安王府就開始與禦林軍往來素來密切。
田佟今日突然提及此事,顯然不是無的放矢,這場宴席也一場鴻門宴。
“田兄,這定新君的事,按理說也輪不到我們這些臣子。皇上心中自有定論的!”
田佟望著他,“林兄此言差矣啊。我們臣子不就盼著有個賢德聖明的君王嘛,如此才能海清河晏啊!”
“田兄所言極是!”一個禦林軍千戶立刻諂媚附和,臉上堆著討好的笑,“安王殿下在朝中威望無雙,去年黃河決堤,他還親自去災區賑災,百姓都稱他‘賢王’。”
去年他能升任千戶,安王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所以,他還是很支援安王登基的,畢竟安王對他們武官也是很不錯的。
田佟聽得滿臉得意,說話就有些口無遮攔了:“不僅如此,安王殿下如今就在京中,皇上一旦龍馭上賓,他能立刻穩定局勢。不像那些遠在封地的王爺,比如燕王,就算想爭,也隔著幾千裡地,等他趕回來,局勢早定了!”
“燕王”二字入耳,林震心中的不安更甚。
燕王晏鳳辭手握北疆十萬邊軍,常年鎮守邊境,威名遠揚,絕非安王可比。
田佟這番話,簡直是在引火燒身。
若真把燕王逼急了,十萬邊軍揮師南下,整個京師都要淪為戰場。
“可……燕王手握十萬精兵,若是他不肯認安王,怕是會起兵入京吧?”南城兵馬司指揮使趙明臉色微變,他深知燕王的厲害,“我還聽說,燕王世子前些日子在京中中毒,燕王得知,恐怕少不得要來興師問罪的。”
田佟聽到“燕王世子中毒”,眼中閃過一絲轉瞬即逝的陰翳,隨即又恢複了鎮定,冷笑一聲:“燕王?他遠在燕北,能翻起什麼浪?等他調兵遣將趕到安京,至少要一個月!”
“咱們早就擁立安王登基,到時候木已成舟,他再起兵就是謀逆,天下人誰會幫他?”
“可燕王的邊軍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京中這點兵力……”
東城兵馬司指揮使錢廣仍有顧慮,他掌管的東城離驛站最近,對燕王世子中毒之事也有所耳聞,深知燕王護短,絕不會善罷甘休。
“錢兄放心!”田佟拍著胸脯,語氣篤定得近乎狂妄,“我已經和禦林軍的老張、老李、老王三位將軍談妥了,他們手裡握著三萬精銳,全是京營的骨乾!”
“再加上禁軍和你們各城兵馬司,咱們手裡足足有八萬兵力,還都是熟悉安京地形的本地軍。真打起來,咱們占著地利,未必會輸!”
說到這裡,他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而且安王殿下已經許諾,事成之後,在座的各位都升一級!”
“錢兄你現在是東城指揮使,到時候就是京營參將,年俸千兩,還賞三千畝封地。趙兄你升了參將,你家小子也能進禦林軍當百戶!”
這話如同熱油潑進滾鍋,雅間裡的氣氛瞬間沸騰。
幾個千戶的呼吸都急促起來,眼睛亮得嚇人。
他們如今一年俸祿不過幾百兩,但銀兩不是要緊的,最重要的是封地,田佟畫的這張餅,簡直是一步登天。
錢廣和趙明也低下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酒杯,顯然是動了心。
林震在一旁看著,心中暗自搖頭。
這些人隻看到了眼前的富貴,卻忘了謀逆是滅族大罪。
曆朝曆代,參與奪嫡之爭的武將,成功者寥寥,失敗者卻全是誅九族的下場。
一旦事敗,彆說升官發財,連祖墳都保不住。
“那……具體要怎麼做?什麼時候動手?”一個千戶按捺不住急切。
田佟見他們心動,愈發滿意,招了招手,示意他們靠近了些,才聲音壓得極低:“計劃我和安王殿下早就定好了。等放出皇上駕崩的訊息,咱們立刻動手!我帶禦林軍控製皇宮,守住宮門,錢兄你守東門和南門,趙兄你守北門和西門外圍,嚴禁任何人進出京中。”
“各位千戶分彆去兵部、戶部、吏部,把衙門裡的印信和文書都控製住,誰敢反抗,格殺勿論!”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安王殿下會立刻召集百官,在太和殿宣讀‘傳位詔書’——隻要百官一跪拜,他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可文官那邊……尤其是首輔江峰,他在朝中根基深,門生故吏遍佈各部,若是他帶頭抵製怎麼辦?”錢廣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他支援的是譽王。”
“江峰?”田佟嗤笑一聲,臉上滿是不屑,“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還能翻出天去?隻要咱們握著兵權,他們敢不低頭?再說安王殿下也拉攏了禮部尚書等人,到時候自有文官帶頭跪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