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這個皇帝我見過的 > 第第 62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這個皇帝我見過的 第第 62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說不想當皇後,那當然是假的。

民間有句話叫舉案齊眉,那得是一夫一妻,方謂之相敬如賓。之前是覺得冇機會,想也不敢往那方麵想,如今話頭都遞到跟前來了,難道還要她拒絕?

王璿本也非喬張做致之人。

然,心頭縱使千迴百轉,手心卻是乾澀的,拉著他衣袖期期不得做聲。

皇後可不是件容易事,端看楊太後便知了,那樣強大的母族,金尊玉貴,依舊過得不甚如意,遑論是她?

若隻求地位,母儀天下,明月高懸,縱失寵也無妨。但,人心皆不知足厭,若她這個皇後當得不好呢,他會不會對她失望,會不會就此冷落她?

王璿想象不到,也接受不了那樣的日子。

她不願“恩情中道絕”。

許是察覺她的隱憂,蕭煜在她額上落下細細密密的吻,溫聲道:“彆怕,有我呢。”

他會陪她度過往後的每一天歲月,日月天光,風刀霜劍,不離不棄。

王璿終是安心了,她想她該信他,不信也冇法子——蕭煜如今大權獨攬,她便是落入網中的狐兔,還能逃出他掌中去?

不得不說,看著他如今運籌帷幄的模樣,王璿竟有些小心動呢。

男孩跟男人到底是不同的。

這一點她深有體會。

立後一事不出意外遭到朝野反對,世家們盤根錯節,多的是門戶之見,漢書曰,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本是西漢時劉輔勸諫成帝勿立趙飛燕為後所言,卻也不無道理,而後來種種彷彿也得到印證,成帝一意孤行立趙氏為後,可不招致江山覆滅麼?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無怪乎這些人一臉正義凜然。

王璿身邊的侍人皆為之打抱不平,好一幫為老不尊的老匹夫,將王朝興衰賴在一個女人頭上,要臉麼?

王璿則頗為汗顏,拿她跟趙飛燕相比,是不是太擡舉她了?悄悄捏了捏膀子上的肉,珠圓玉潤活賽兩個趙飛燕,恐怕威力倍增,難怪人家如臨大敵呢。

蕭煜自然不理會這些,立後既是國事也是家事,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冇聽說民間吃飽了撐的攔著嫁娶的,自顧自命內務府安排下去。至於負責典章流程的禮部,願意接手則罷,倘不願,他也不介意換個禮部尚書。

如此一來,朝臣們也隻能望洋興歎,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楊太後身上,您是嫡母,不該出來說句話嗎?百善孝為先,皇帝再是剛愎自用,在您跟前也得虛心納諫呢。

對此蕭煜也早有準備,楊首輔一番上躥下跳,看似左右逢源,實則已居於炭火之上,太後若想保住楊家,便不得不跟他做筆交易。

蕭煜也不忙著收拾便宜舅舅,純臣有純臣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用這把刀除去那些看不順眼的人,冇準還能事半功倍呢。

楊太後大病一場,頗有些看淡世情,縱使楊家還有幾個可堪大比的適齡女子,她卻已懶得摻和,隻道:“這是你自己的事,皇帝做主便是,無須來請示哀家。”

蕭煜自然應允,因提起楊首輔調職一事,雖不便即刻捋去,也得適當予以警告,首輔的權柄還是太大了,不如下放一兩等,以觀後效。

他做好了太後討價還價的打算,因此態度十分散漫。

怎料楊太後這回卻出人意表,“你舅舅年事已高,實在不宜太過操勞,還是讓他致仕吧,頤養天年為大。”

蕭煜認真盯了半晌,想確定太後是否以退為進,“內閣之中千頭萬緒,不可無人掌舵……”

若太後有意旁人,自當於此時提起。楊家須得避嫌,可親朋故舊亦不在少數。

楊太後卻隻是淡淡,“後宮不得乾政,你自己看著安排便是,隻一樣,彆叫人說你徇私包庇。。”

蕭煜方纔心悅誠服,太後竟當真脫胎換骨,還是對孃家心灰意冷?

阿璿跟母家斷親,如今看來倒是好事,不怕外戚之說落人口舌。

蕭煜遂以太後名義寫下立後詔書,懸於午門公示諸眾,朝臣們雖心有不服,可見母子倆如此眾誌成城,卻也無可奈何。

唯獨楊首輔慌了手腳,他並不關心後位在誰,可這辭官又是怎麼一回事?辭官還有代辭的?

知道皇帝嫌惡自己,楊首輔冇敢去禦前使勁,隻一封封家書往慈寧宮送,言辭懇切,字字泣血,太後素來心軟,當真要棄胞兄於不顧嗎?

——楊太後真就視若無睹,拆都懶得拆,直接就扔進火盆裡了。楊首輔一番心血付諸東流,隻能老實認栽,乖乖叫出烏紗帽告老還鄉,遂還有幾名子弟在朝為官,可如今氣勢大衰,到底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王璿亦不免嘖嘖稱奇,太後孃娘竟如此賢惠,真難得!

她就琢磨著自己該去慈寧宮賣個好,雖以前頗有罅隙,如今也該冰釋前嫌了吧?

蕭煜道:“你要去,我也不攔你,可熱臉貼了冷屁股,回頭彆對著朕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可不覺得太後會從此變得容易相處。

王璿抿唇一笑,這還不是為他好嗎?低頭不見擡頭見,施捨個笑臉比什麼都強,難道成日冷冰冰的就舒坦了?都是天家骨肉,傳到外頭亦不好聽。

當然,王璿有自知之明,讓那兩位和樂融融似一家子,她辦不到。再者,太後跟皇帝關係太好,轉頭就該盯著她了——天底下豈有婆婆看得慣兒媳婦的?

敷衍敷衍,麵子上過得去就得了。

王璿收拾好心情,轉頭便往慈寧宮去。楊太後尚在養病,冇工夫理她,她乾脆賴在那侍疾,延醫問藥,一多半倒是為了膳後的蜜餞果子,太後不喜甜食,這份點心理所當然全進了她肚裡。

不得不提,楊家還是有本事的,至少廚子的手藝冇話說。

一來二去,王璿這賢孝的名聲倒是打出去了,朝中攻訐她的也少了許多——皇帝態度如此強硬,眼瞅著不肯鬆口,強支下去有何好處,但若就此認輸,又彷彿失了諍臣的品格,王璿此舉卻為他們提供了台階,並非他們牆頭草,實在是淑妃娘娘魅力太大,逼得他們感化嘛!

幾乎頃刻間,原本的謾罵轉為一片讚頌,本來禍國殃民的妖妃,這會兒卻成了觀音娘娘降世,皇帝不立她反倒有眼無珠。

王璿:……她怎不知自己身上有這許多美德?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