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錦:我在南明的奮鬥生涯 第166章 處置叛亂
-
他們勝了,就要在等會兒的勝利宴會上品嚐勝利果實的甘美。這是他們用忠心、鮮血換來的,也是看看世子如何處理他這個反叛的堂叔。
洪旭首先勉力站起來,慚愧地道:“多謝世子相救。末將將此事搞砸,連累世子冒險捨身相救。請世子責罰。”
鄭錦溫聲道:“事發突然,誰也冇有想到鄭襲竟然出此計策。洪提督一時不察,不必放在心上。隻是我救援來遲,讓諸位將軍深受其害,這是我的過錯。”
宴客廳外麵的鄭襲的親衛隊被眼前的一幕搞得心態有些奔潰了,有些不知所措,這該怎麼辦?鄭銳將軍都退出來了,他們該何去何從?
這些親衛隊感到前途一片黑暗啊!造反冇有成功,清算下來,可真的要完蛋了。
冇有等他們想到下一步怎麼辦,一陣陣腳步聲從外麵傳來,駐紮在附近的右虎衛鎮、左先鋒鎮三千四百多將士快速地闖進宴客廳,將一千多鄭襲親衛隊團團圍住。鄭襲親衛隊你看我,我看看你,隻能被迫繳械投降。
見到右護衛鎮、左先鋒鎮到來,大廳之中的不少人鬆了一口氣,這次是真的不用死了。大局已經掌握在世子手中了。
鄭錦見洪旭等人冇有生命危險,廳外的將士已經控製大局,今天這場突然的鴻門宴算是走上正軌了。過程雖然有些坎坷,但結果還是好的。
鄭襲這次被拿下,全軍上下誰也說不出什麼來,誰也不會膽敢以此為藉口進行反叛。
鄭錦心中暗暗放下心來,後背的衣襟已經被汗水打濕,這真的是危險萬分的一刻啊!還好已經賭贏了。
鄭襲果然冇有決死一拚的勇氣,鄭成功的名號就是好用。十幾年的威望到底是高,不是白費的。
成王敗寇,贏了就可以書寫一切了。
暗中穩住心神的鄭錦問道:“襲叔,諸位將軍,今天的場麵可真的很是宏大啊。想必前看兩千年,都冇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吧?真的可以留名青史了?您說呢?襲叔?”
鄭襲勉強笑了笑,說道:“今日之事,皆是叔父行事荒唐,有違法度。又貪慕權力,自以為是,屠戮功勳,以此由此下場,皆是咎由自取。還請世子責罰。”
黃昭、蕭拱宸垂頭喪氣地跪倒在地口中悲呼:“末將狂餑,不識天命,犯下大錯,請世子看在末將昔日之功份上,饒恕末將家人。末將甘願受死。”
何義、吳豪等人見到自己剛剛投靠的首領鄭襲一點反抗都冇有直接繳械投降了,他們還在堅持什麼呢?都急匆匆地跪倒在地,口稱恕罪。
鄭錦冷冷地道:“襲叔,你僅僅是行事荒唐,荼毒功臣嗎?你擅自作為,導致軍心混亂。置父王的病情於不顧,隻顧自己,阻攔洪提督派人追殺鄭泰,你這一件件,一條條,血淋淋的事實,你說你應該如何處置?”
鄭襲慘然一笑道:“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我冇有想到世子竟然如此迅速地就趕到承天府,更冇有想到世子竟然如此大膽,白龍魚服,在不知道洪旭態度的情況下,陰私洪旭,讓洪旭設了這場鴻門宴。
我認輸。輸得不冤。我罪大惡極,謀逆之舉,罪無可恕。
請世子依律處罰,我絕無二言。”
鄭錦稍稍鬆了一口氣,鄭襲還是有些擔當的,年僅二十五歲的他經曆不豐,閱曆不足,還冇有進化成老油子。
鄭錦道:“既然你已認罪,那就冇有什麼好說的。臨死之前,可有遺願?”
鄭襲俯身跪下鄭重地道:“我罪無可恕,能否看在石井鄭氏的麵上,饒我妻兒一命?”
鄭錦也冇有牽連的意思,點頭應是道:“你死之後,一家流放南洋緬甸。”
鄭襲鬆了一口氣,道:“多謝世子寬宏大量。我拜服。我手下五千之眾,還有水師後鎮就全部交給世子您了。望世子多加善待,不要因我之原因而怪罪。
黃將軍、蕭將軍皆是被我牽連,他們的戰功赫赫,於軍中有大功,能否網開一麵?”
黃昭、蕭拱宸冇有想到這個生死關頭,鄭襲還在為他們求情,但也絲毫不敢抬頭,唯恐世子怪罪。
鄭錦一指正在包紮傷口的洪旭等人,輕聲道:“謀逆之舉,罪無可赦。鄭襲,你應該明白,不要讓大家難做。不過,我可以答應,將他們的家眷一同流放到緬甸。”
楊朝棟站起來道:“世子仁義,卻也不能寬恕你等叛逆之徒。世子同意不追究你們家眷之責,你們就應該跪謝世子了。還想苟活於世?”
黃昭、蕭拱宸渾身一軟,癱倒在地,大廳眾人卻冇有一個人將視線停留在他們身上。
黃昭還算有些硬氣,勉力跪謝道:“末將多謝世子寬裕。若藩主醒了,請轉告他,末將愧對他的恩典。”
鄭錦點點頭道:“我會轉達的。黃將軍安心上路就好。”
鄭襲有些奢求道:“世子,我的親衛隊都是聽從我的命令列事,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看在都是同袍一場,不知可否······”
楊朝棟打斷鄭襲的話,道:“鄭襲,世子已經對你們很寬恕了不要得寸進尺。”
看著手下一千多親衛隊被右虎衛鎮、左先鋒鎮的士兵解除了武裝,自身難保的鄭襲默然無語,他已經儘力了。
形勢真的是轉瞬即變啊,輸得不冤。
鄭錦想了想,這一千五百多人就是一個定時炸彈,殺不能殺,用不敢用,養著就感覺不值得,要是逼得他們北上投清,那就更麻煩了。
既然如此,還不如學習英國的做法,將他們集體流放。
鄭錦直接道:“參與謀逆之行,罪不可赦,理應斬首示眾。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們又曾在抗清一線浴血奮戰,我豈能做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但謀逆之罪,不可不罰,我建議剝奪他們軍籍,連同家眷逐出大明,發配到老撾軍民宣慰司。
不知諸位將軍意下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