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福緣初現
白靈離去後,阿石在院中佇立良久,心潮起伏,直到夜露浸濕了衣衫,才感到一絲寒意。他回到屋中,看著那麵已變得如同尋常廢銅的鎖靈鏡,心中感慨萬千。他沒有將其丟棄,而是仔細擦拭乾淨,用那塊厚布重新包好,鄭重地放入了唯一一個帶鎖的木箱底層。這麵鏡子,是他人生轉折的見證,也是他與那位名喚白靈的狐仙之間一段奇緣的信物。
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再無歎息驚擾,無噩夢纏身。三年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安寧與希望。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阿石便已醒來。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去準備砍柴的工具,而是依照記憶中白靈所指的方向,朝著後山西北處行進。他腳步輕快,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一絲忐忑。三裡山路,對於慣於山行的他而言不算什麼,但尋找那片特定的紫竹林與靈泉,卻需要仔細辨認。
穿過一片茂密的鬆林,繞過幾處險峻的岩石,眼前的景色豁然開朗。果然,一片青翠欲滴的紫竹林出現在眼前。這裡的竹子與尋常綠竹不同,竹竿呈現出一種深沉的紫褐色,在晨光下泛著幽幽的光澤。竹林間霧氣氤氳,空氣格外清新濕潤,吸入肺中,令人神清氣爽。
阿石循著潺潺的水聲深入竹林,越往深處,靈氣越發濃鬱,甚至連腳步都輕快了幾分。不多時,一眼山泉出現在竹林深處。泉眼不大,清澈的泉水從石縫中汩汩湧出,彙成一窪淺潭,潭水清澈見底,可見幾尾銀色的小魚遊弋。而在泉眼旁的幾塊濕潤的岩石上,他看到了白靈所說的赤芝。
那並非成片生長,而是零星散佈,約有五六株。每一株都形態優美,芝蓋如同紅漆般鮮豔奪目,表麵有著雲朵般的環紋,芝柄則是深褐色,顯得十分堅實。它們靜靜地生長在岩石上,汲取著靈泉的精華與日月的光華,散發著淡淡的、沁人心脾的異香。阿石雖不識寶,也知這絕非凡品。
他謹記白靈的告誡,不敢有絲毫貪念。他仔細觀察,選擇了一株形態最完整、色澤最飽滿的赤芝,小心翼翼地用帶來的小木鏟,連同根部的一點岩石一起撬起,再用早已備好的柔軟苔蘚和芭蕉葉仔細包裹好,放入背簍中。他對著剩下的赤芝和靈泉恭敬地拜了三拜,心中默謝天地滋養與白靈指點,這才轉身離開。
他沒有回家,徑直背著這株赤芝去了石門鎮。他沒有再去那家“恒通當鋪”,而是尋到了鎮上最有名、也最講信譽的“仁心堂”藥鋪。
藥鋪的掌櫃是一位留著山羊鬍、眼神精明卻透著正氣的老者。當阿石將用苔蘚芭蕉葉包裹的赤芝取出,放在櫃台上時,老掌櫃的眼睛頓時瞪大了。他戴上專用的手套,拿起一個放大鏡,湊近了仔細端詳,又湊到鼻尖聞了聞那獨特的香氣,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驚喜神色。
“這……這是上品的赤芝啊!看這色澤,這紋路,這香氣……至少是五十年以上的珍品!”老掌櫃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阿石,“小夥子,這赤芝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阿石早已想好說辭,鎮定地回答:“回掌櫃的話,是小子前幾日在深山砍柴時,偶然在一處懸崖峭壁上發現的,費了好大力氣才采到。”
老掌櫃將信將疑,但看阿石衣著樸素,麵容憨厚,不像說謊,而且這赤芝品相極佳,確是野生無疑,便也不再深究。他沉吟片刻,伸出五根手指:“小夥子,這株赤芝,老夫出五十兩銀子,你可願意割愛?”
五十兩!阿石隻覺得耳朵“嗡”的一聲,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以往他辛苦砍柴一年,除去吃喝,能攢下二三兩銀子已是極好。五十兩,足夠他買下幾十畝好田,或者蓋起一棟寬敞的青磚大瓦房!
他強壓住內心的狂喜,努力讓自己顯得平靜些,點了點頭:“掌櫃的厚道,小子願意。”
老掌櫃見他爽快,也很高興,當即命夥計取來五錠雪白的官銀,每錠十兩,沉甸甸地交到阿石手中。阿石接過銀子,手指都有些發抖,他將銀子緊緊揣在懷裡,彷彿揣著一團火,燒得他渾身滾燙。
懷揣钜款,阿石沒有立刻揮霍。他先去了米鋪,買了足夠吃上大半年的上等白米和精細麵粉;又去布莊,扯了幾匹厚實耐磨的棉布和一塊顏色鮮亮、適合姑孃家做衣裙的細軟綢緞;還給巧兒買了一支漂亮的銀簪,給王婆婆稱了幾斤上好的煙絲。最後,他雇了一輛牛車,將采購的東西拉回了清溪村。
回到那間破舊的土坯房,阿石看著懷裡的銀錠和滿車的物品,恍如隔世。他沒有遲疑,立刻請來了村裡的泥瓦匠和木匠,付了豐厚的工錢,請他們幫忙修葺房屋。屋頂的茅草換成了結實的青瓦,牆壁用石灰重新粉刷,開裂的地方用泥磚補好,連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也換成了厚重的鬆木門。屋裡的舊傢俱大多換成了新的,還添置了衣櫃、飯桌和幾把椅子。原本陰暗潮濕的土坯房,在幾天之內,就變成了一間明亮、堅固、溫馨的瓦房。
生活條件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阿石不再為一日三餐發愁,碗裡是香噴噴的白米飯,偶爾還能吃上肉。他換上了新衣,整個人看起來精神煥發,不再是那個麵黃肌瘦、愁眉苦臉的窮樵夫。
但他沒有忘記根本,也沒有忘記白靈的叮囑。每隔七日,他依舊會去那片紫竹林,小心翼翼地采下一株赤芝,賣給仁心堂。每次,他都以同樣的理由搪塞老掌櫃的詢問,而老掌櫃得了這等穩定的極品藥材來源,也不再過多追問,每次都以五十兩左右的公道價格收購。阿石的積蓄,如同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多。
他的變化,自然也引起了村裡人的注意。眾人紛紛猜測,阿石是走了什麼大運。阿石對外隻說是前些日子砍柴時救了一位被蛇咬傷的遊商,那遊商感激,贈了他一大筆錢財。這個說法雖然有些牽強,但村民們大多淳樸,見阿石日子變好,也都替他高興,隻有少數人心中存疑。
阿石更沒有忘記蘇巧兒。他時常帶著點心、布料或是新奇的小玩意兒去蘇家村看望她。巧兒見阿石脫困,日子越過越好,打心眼裡為他歡喜。兩人相處的時間多了起來,阿石會將鎮上聽來的趣事講給巧兒聽,巧兒則會為阿石縫製新衣,打理家務。月光下,溪水邊,常常能看到他們並肩散步的身影。阿石看著巧兒溫柔的笑臉,心中那份原本因貧困而壓抑的情愫,愈發清晰和強烈。一個想要娶巧兒為妻,給她安穩生活的念頭,在他心中悄然紮根。
然而,阿石並未被財富衝昏頭腦。他始終牢記白靈“不可貪心”的告誡,每次隻采一株赤芝,絕不妄動其他。他也記得自己貧困時受到的幫助,時常接濟村裡的孤寡老人,王婆婆家更是他常去送米送油的地方。他的善良和謙卑,贏得了村民更多的尊重。
這一日晚飯後,阿石坐在修繕一新的院子裡,仰望著滿天繁星。夜風拂麵,帶來遠處稻花的清香。他從懷裡掏出那支給巧兒買的銀簪,在月光下細細摩挲,臉上露出了溫暖的笑容。他想起了那個月圓之夜,想起了白靈離去時那感激的眼神,想起了玄清道長的點撥,想起了巧兒贈與青絲時的信任。
“知足常樂……”他低聲念著這句老話。如今的生活,是他從前做夢都不敢想的。這一切,皆源於他一時的不忍和善念。他對著星空,默默地在心中說道:“白靈姑娘,謝謝你。爹,娘,你們放心,兒子會好好過日子,永遠做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