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章 秋寒入骨,病榻納新
北宋元豐年間,青州益都縣的秋日,總帶著一股浸入骨髓的涼意。衛家的宅院便坐落在這座小城略顯清冷的東街上,院中那棵老梧桐樹的葉子,已然凋零殆儘,隻剩下幾片枯黃的殘葉,頑固地掛在枝頭,在蕭瑟的秋風裡打著旋,最終不甘地飄落,鋪滿了青石台階。
書房裡,炭火盆燒得劈啪作響,卻似乎驅不散那無孔不入的寒氣。衛修遠放下手中的《孟子》,卻是一個字也未曾讀進去。他蹙眉踱步至窗前,窗外風聲嗚咽,清晰地裹挾著母親崔氏從隔壁廂房傳來的、刻意壓低了卻依舊清晰的歎息:“這都咳了月餘了,日日灌下去這許多湯藥,卻不見半點起色…修遠他爹去得早,我們衛家就這一根獨苗,若是…若是婉兒一直這樣下去,我們衛家的香火…可如何是好啊…”
那一聲聲歎息,像沉重的石子投入衛修遠的心湖,漾開圈圈苦澀的漣漪。燭火因窗隙漏進的風而搖曳不定,映照著他清俊卻寫滿憂思的麵龐。恍惚間,他彷彿又回到了三年前的那個春日,同樣是這間書房,他穿著嶄新的儒生袍,胸口戴著大紅綢花,忐忑又喜悅地等待著吉時。紅蓋頭被掀開的那一刻,蘇婉那雙含羞帶怯的明眸,如同初融的雪水,清澈而溫柔,瞬間熨帖了他所有的緊張。她是他恩師鄰縣塾師蘇先生的獨女,性情溫婉,知書達理,一手針線活更是精巧絕倫。婚後三年,舉案齊眉,紅袖添香,日子雖因家道中落而清貧,卻充滿了筆墨書香與脈脈溫情。唯一的遺憾,便是蘇婉自小帶來的孱弱體質,成婚三載,始終未能誕下一兒半女。這,也成了母親崔氏心頭越來越沉重的巨石。
如今,昔日的溫馨彷彿還在昨日,空氣中卻早已被濃得化不開的藥香所取代。那苦澀的氣息,從蘇婉居住的靜雲軒彌漫出來,纏繞著梁柱,滲透進傢俱,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愛妻沉屙難起的事實。一陣壓抑不住的、撕心裂肺的咳嗽聲從靜雲軒方向傳來,像一把鈍刀,一下下地割在衛修遠的心上,讓他痛徹心扉,卻又無能為力。
“修遠。”書房門被輕輕推開,崔氏帶著一股冷風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一個穿著體麵、滿臉堆笑的媒婆。崔氏年近五十,鬢邊已生華發,眉眼間積著長年累月的操勞與此刻更深重的愁緒。她將一封大紅庚帖放在書桌上,那鮮豔的紅色在素淨的書房裡顯得格外刺目。“這是柳家姑娘玉茹的庚帖,娘已經看過了,八字與你再相合不過。柳家是城中有名的藥商,家境殷實,玉茹那孩子年方十七,模樣周正,聽說還跟著她父親識得些藥材,懂得調理之法。過門來,正好可以幫著照料婉兒,也…也好為我們衛家開枝散葉。”
“母親!”衛修遠猛地轉身,聲音裡帶著壓抑的痛楚,“婉兒尚在病中,我豈能…豈能在此時納妾?這讓她情何以堪?”他腦海中浮現出蘇婉蒼白憔悴卻強顏歡笑的臉,心中一陣抽痛。
崔氏的眼淚瞬間就落了下來,她用帕子捂著嘴,哽咽道:“我的兒啊,娘難道不心疼婉兒嗎?可她這病…郎中說了,須得好生將養,短期內是斷然無法…無法生育的。你眼看就要參加春闈,若得中進士,前途不可限量,難道要讓我們衛家絕後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讀了那麼多聖賢書,這個道理還不明白嗎?娘這都是為了你,為了我們衛家啊…”
正爭執間,靜雲軒的丫鬟秋紋怯生生地在門口回話:“少爺,夫人…夫人請您過去一趟。”
衛修遠心中一緊,以為是蘇婉病情有變,連忙快步走向靜雲軒。屋內藥氣更重,蘇婉半倚在床頭,身上蓋著厚厚的錦被,卻仍顯得單薄如紙。她看到衛修遠,蒼白的臉上努力擠出一絲微笑,伸出手示意他坐到床邊。
“修遠…”她的聲音微弱,帶著氣促的沙啞,“方纔…方纔母親的話,我都聽見了…”她頓了頓,又是一陣輕咳,衛修遠連忙為她撫背,心中愧疚萬分。
“你彆多想,好好養病纔是正經。”他握著她冰涼的手,急切地說。
蘇婉搖了搖頭,眼中水光瀲灩,卻強忍著沒有落下。“母親…母親說得對。是我這身子不爭氣,拖累了你,拖累了衛家…娶個妹妹進來,一來可以幫你打理家事,孝順母親,二來…二來也好為衛家延續香火。我…我心中是情願的…”說到最後,語聲已是細若遊絲,那強忍的淚終究還是滑落一滴,迅速湮滅在錦被之中。
衛修遠看著妻子如此懂事,更是心如刀絞。他深知蘇婉的性情,她越是這般說,心中便越是委屈難過。可母親的壓力,家族的期望,以及內心深處對子嗣的一絲渴望,又讓他陷入巨大的矛盾和掙紮之中。
接下來的幾日,衛家陷入一種詭異的沉寂。崔氏不再明著逼迫,但哀傷的眼神和時不時的歎息,比任何言語都更具壓力。蘇婉則變得更加沉默,常常望著窗外發呆,喂她吃藥時,也愈發配合,彷彿在用這種方式,默默接受著命運的安排。
最終,衛修遠還是在現實與孝道的雙重壓力下妥協了。納采、問名、納吉…一係列流程走得飛快。納采那日,柳家果然展現了藥商的闊綽,聘禮和嫁妝一抬抬地送進衛家,擺滿了前院,引得左鄰右舍紛紛側目。大紅綢緞、金銀首飾、名貴藥材…琳琅滿目,與衛家清貧的書香門第氛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正式過門那日,衛家張燈結彩,卻總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沉悶。衛修遠穿著吉服,臉上卻無半分喜色。堂前,穿著桃紅嫁衣的柳玉茹正跪在蒲團上,向崔氏敬茶。新婦身量適中,蓋頭雖遮掩了容貌,但舉止間倒也算得上落落大方。崔氏接過茶,臉上終於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真切笑容,連聲說好,並遞上了一個厚厚的紅包。
衛修遠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了站在角落裡的蘇婉。她今日特意打扮過,穿了件簇新的藕荷色襖子,臉上也施了薄粉,試圖掩蓋病容,但那強撐的精神,反而更顯其形銷骨立。當柳玉茹轉向她,奉上一杯“姐姐茶”時,蘇婉的手幾不可察地顫抖了一下,才穩穩接過。她微笑著對柳玉茹說了幾句“往後就是一家人,要和睦相處”的場麵話,但在低頭抿茶的瞬間,衛修遠清晰地看見,她飛快地用指尖抹去了眼角那一點即將溢位的淚光。那一刻,衛修遠的心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揪了一下,悶痛難當。
新婚之夜,衛修遠以蘇婉病情需要人照顧為由,沒有踏入新房,而是在書房獨坐了一夜。窗外月涼如水,他看著桌上蘇婉為他繡的竹枝香囊,那翠綠的竹葉彷彿還帶著她指尖的溫度,心中充滿了對發妻的憐惜與對這場婚姻的無奈。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晨曦微露,他才疲憊地推開書房門。
剛走到院中,卻見廚房已有嫋嫋炊煙升起。他鬼使神差地走過去,隻見新婦柳玉茹已褪去嫁衣,換上了一身素雅的棉布衣裙,正守在小火爐前,小心翼翼地照看著藥吊子。藥汁咕嘟咕嘟地翻滾著,苦澀的氣味彌漫在清晨潮濕的空氣裡。
聽到腳步聲,柳玉茹回過頭來。晨光中,衛修遠才第一次看清她的容貌。眉目清秀,麵板白皙,算不上絕色,但自有一股溫潤恬靜的氣質。見到他,她似乎愣了一下,隨即臉上綻開一個淺淡而柔順的笑容,輕聲說道:“夫君早,姐姐的藥…就快好了。”
她的聲音清脆,帶著少女特有的嬌嫩,眼神也乾淨澄澈,看不出絲毫昨夜被冷落的怨懟。衛修遠心中微微一動,但想到病榻上的蘇婉,那一點微瀾立刻平息了下去。他隻淡淡地點了點頭,甚至未曾回應一句,便轉身朝靜雲軒走去。他沒有看見,在他轉身之後,柳玉茹注視著藥吊子的眼神裡,那抹複雜難辨的失落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