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6章 細詢賓客,瓦工關鍵
陳太守決心重審林家命案,但他並未急於提審已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的林氏兄弟,也未立刻傳喚悲憤莫名的林老太爺或驚魂未定的柳姨娘。他深知,此案先前已鑄成冤獄,若循舊路,難免再受先入為主之見的乾擾,甚至可能被真凶預先準備好的說辭所矇蔽。
他采取了更為高明且謹慎的策略:外圍突破。下令將婚禮當日所有前來林府賀喜的賓客、幫忙的夥計、乃至所有在場的仆役,隻要還能尋到的,逐一傳喚到太守衙門偏廳,由他親自逐一、單獨、詳細地詢問。
偏廳之內,氣氛雖不如正堂公審那般肅殺,卻也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陳太守並未高坐堂上,而是設了一張書案,與問話之人相對而坐,身旁僅有心腹師爺記錄。他語氣平和,但目光如炬,細致入微地詢問每一個被傳喚者:當日是何時到的林府?在何處就坐?席間可曾離開?去了何處?見了何人?可曾注意到新郎官林叔安有何異常?又可曾見過林伯賢、林仲德二人離席或有何可疑舉動?尤其是婚禮儀式開始前、新郎官失蹤前後的那段時間,每個人的行蹤見聞,皆要細細道來。
這一問,便問了足足兩日。被問話者多達百人。多數人的回答千篇一律:當時宴席熱鬨,隻顧飲酒談笑,並未特彆注意新郎官及其兩位兄長的具體行蹤,更未見到任何異常情形。問話過程繁瑣而枯燥,彷彿大海撈針。連記錄的師爺都有些倦怠了,但陳太守卻始終凝神靜聽,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的蛛絲馬跡。
直到這一日,傳喚到一位名叫趙三的瓦匠。這趙三約莫四十歲年紀,麵色黝黑,手掌粗糙,一身短打衣衫洗得發白,進入這威嚴的官府偏廳,顯得十分拘謹緊張,手足無措,跪在地上連頭都不敢抬。
“小民趙三,叩見青天大老爺。”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
“趙三,不必驚慌,起來回話。”陳太守語氣溫和,“本官傳你來,隻是例行問詢。林家婚禮那日,你可曾前往賀喜?”
“回……回大老爺的話,小民去了,隻是……去得遲了。”趙三低著頭回答。
“哦?為何遲去?”陳太守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
“回大老爺,那日清晨,鄰舍一家屋頂漏雨,央小民去幫忙修補。修補屋漏需得仔細,不然還得再漏,所以耽擱了些時辰,去到林府時,宴席都已開了一陣了。”趙三老實回答。
修補屋漏?屋頂?陳太守心中微微一動,似乎捕捉到了什麼。他繼續不動聲色地問道:“原來如此。你是瓦匠,常登高作業,眼力想必是極好的。”
“不敢當,大老爺,混口飯吃。”趙三謙卑道。
“本官問你,那日你在鄰居家屋頂修補時,所處位置,可能望見林府院內情景?”陳太守的問題開始變得具體,身體也不自覺地微微前傾。
趙三想了想,點點頭:“回大老爺,能望見。那鄰居家與林府隻隔了一條窄巷,他家的屋頂比林府的院牆還要高些,望過去,能看到林府後院的一大片地方。”
後院!陳太守的心跳似乎漏了一拍!發現屍體的柴房,正是在後院!
他強壓住內心的激動,語氣依舊平穩:“哦?那你修補屋漏之時,可曾無意間看到林府後院有何動靜?譬如,是否有人來往?不必刻意回憶,想到什麼便說什麼。”
趙三努力地回憶著,黝黑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當時一心隻顧著乾活,並未特意去窺探林府內院,但人在高處,視野開闊,有些景象難免會落入眼中。
“動靜……”他喃喃道,“那日林府辦喜事,後院好像比平日人少……對了,小民好像……好像是看到了幾個人……”
“幾個人?什麼樣的人?在做什麼?”陳太守的聲音依舊平靜,但放在案下的手卻不自覺地握緊了。一旁的師爺也停下了筆,屏息凝神。
“好像……是一男一女……”趙三努力地挖掘著記憶,“隔得有些遠,看得不是特彆真切……但那女子穿著鮮豔,像是客人的衣裳……男的……男的好像是個讀書人打扮,穿著長衫……”
一男一女!讀書人打扮!陳太守的腦海中瞬間閃過參加婚禮的賓客名單,符合“讀書人打扮”的年輕男子並不多,而張珅張廩生的形象立刻浮現出來!那女子……
“他們去了何處?可有拉扯?”陳太守追問,語氣不禁加快了些。
“他們……他們好像是一起走的……對了,是往後院那排雜屋的方向去了……好像……好像還拉著手來著?對!是拉著手!神態看著……挺親近的……”趙三一邊回憶一邊說,當時並未覺得有何不妥,隻以為是哪對夫妻或情侶去僻靜處說話,此刻在公堂之上說出來,才覺出幾分不尋常來。
拉著手!神態親近!去了雜屋方向!陳太守幾乎可以斷定,那男子十有**便是張珅,那女子……恐怕就是那位回孃家賀喜的侄女婉娘!而雜屋方向,正是那柴房所在!
“之後呢?你還看到了什麼?”陳太守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
“之後……小民就專心乾活了。等補好漏,下了屋頂,回家換了身乾淨衣裳,才趕去林府賀喜的。到了那裡,就聽說新郎官不見了,亂糟糟的,後麵的事,小民就不知道了。”趙三老實回答。
“你再仔細想想!”陳太守不肯放過任何可能,“在你修補屋漏期間,除了那一男一女,可還見到有第三人去往後院雜屋方向?尤其是……穿著紅色喜服的人?”
“紅色喜服?”趙三被這麼一提醒,皺著眉頭又想了片刻,忽然,他眼睛微微睜大,“哎!大人您這麼一說,小民好像……好像後來是又看到一個穿紅衣服的人,也往那邊去了!對!是有這麼個人!當時小民還心想,這新郎官不在前頭招待客人,跑到後院來做什麼……不過也就一閃念,沒多想,接著乾活了。”
轟隆!
陳太守隻覺得腦海中彷彿有驚雷炸響!
所有線索,在這一刻,似乎被這條看似不起眼的證言,徹底串聯了起來!
一個清晰的、與先前判決完全不同的可能性,如同撥雲見日般,呈現在他的眼前!
他強忍著內心的震撼與激動,儘量用平穩的語氣讓趙三將方纔的證詞又詳細重複了一遍,並由師爺一字不落地記錄在案。然後,他溫言安撫了依舊有些懵懂的趙三,囑咐他今日之言切勿對外人提起,並讓他按了手印。
送走趙三後,陳太守看著師爺記錄下的那份證詞,目光銳利如鷹。
真相的曙光,已然初現。而那致命的柴房,也終於等來了它沉默的、卻又是最有力的目擊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