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0章 千裡赴京姬女勇闖天涯
怡紅院的高牆,終究未能困住姬蘭心救人的決心。在一個天色未明的拂曉,她趁著守夜龜奴困頓打盹之際,換上早已備好的粗布衣裳,用鍋底灰略微塗抹了過於白皙的臉龐,將僅有的些許碎銀仔細縫在衣角內側,背上一個裝著乾糧和水的簡單包袱,如同最膽怯的竊賊,悄無聲息地從後門溜了出去。
常州府城牆高聳,守備森嚴。她不敢走城門,隻得遠遠繞行,在荒郊野嶺中尋得一處偏僻矮牆,費儘九牛二虎之力,手足並用地攀爬而過,衣衫被刮破,手掌膝蓋俱是擦傷,她卻渾然不覺疼痛,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向北,去京城!
從此,她便踏上了一條布滿荊棘的漫漫長路。一個從未獨自出過遠門的弱女子,所要麵對的艱險遠超想象。最初的盤纏很快消耗殆儘,她不得不風餐露宿,渴飲山泉,饑食野果,或是偶爾尋些富人家幫工,換得一頓飽飯、幾文銅錢,便又匆匆上路。
她不敢走官道大道,生怕被怡紅院或劉老黑的人發現抓回,隻得揀選那些荒僻難行的小路、山道。夜間,或蜷縮在破敗的山神廟裡,或藏身於密林深處,聽著遠處野狼的嚎叫與近處窸窣的蟲聲,嚇得瑟瑟發抖,整夜不敢閤眼。白日裡,又要警惕沿途可能出現的歹人。
這一日,她行至一處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嶺,天色漸晚,暴雨驟至。她渾身濕透,冷得嘴唇發紫,好不容易看到一個簡陋的茶棚,如同看到救星般奔了過去。茶棚主人是一對看似憨厚的老夫婦,熱情地招呼她進去避雨,還端來一碗熱騰騰的薑湯。
姬蘭心感激涕零,卸下心防,喝下薑湯後,卻覺得頭暈目眩,很快便不省人事。醒來時,發現自己被反鎖在一間柴房裡,包袱早已不翼而飛,連縫在衣角裡的最後幾錢碎銀也被搜刮一空。那對“慈祥”的老夫婦,竟是開黑店謀財的歹人!
她痛哭失聲,不僅為丟失的盤纏,更為這世間竟有如此險惡的人心。絕望如同冰冷的雨水,再次將她淹沒。但想到牢中奄奄一息的李青,她硬生生咬破了嘴唇,用疼痛逼迫自己冷靜下來。她利用柴房裡廢棄的鋤頭柄,拚命撬斷了窗欞,冒著大雨,連夜逃出了那片魔窟。
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她隻得一路乞討。昔日彈琴吟詩的纖纖玉手,如今不得不伸向路過的行人,承受著白眼、嗬斥與驅趕。有時一天下來,也討不到一口吃的,餓得頭暈眼花,隻能掬幾捧河水充饑。
深秋已至,寒風刺骨。她單薄的衣衫難以抵擋,感染了風寒,發起高燒,渾身滾燙,卻冷得瑟瑟發抖。她拖著病體,踉蹌前行,幾次險些暈倒在路邊。是一位好心的農婦,見她可憐,將她扶回家中,用土方為她退燒,餵了她幾碗稀粥,才將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病稍好後,她磕頭謝過農婦,繼續北上。一路上的磨難,未曾磨滅她的意誌,反而讓她那雙原本隻識詩書的明眸,多了一份堅韌與滄桑。她學會了辨識方向,學會了躲避危險,學會了在最卑微的境遇裡活下去。
就這樣,不知走了多少日月,跨過了多少山川河流,腳上的血泡磨破又起,起了又磨破。當她終於遠遠望見那巍峨壯麗、城牆彷彿直插雲端的巨大都城時,淚水瞬間模糊了她的雙眼。
京城!她終於到了!
然而,新的難題接踵而至。京城如此之大,人流如織,車馬喧囂。太常寺在哪裡?易先生又是何等模樣?她一個形容憔悴、衣衫襤褸、如同乞丐般的女子,如何能進得去那等清貴衙門?又如何能見到朝廷命官?
她在太常寺衙門外徘徊了數日,每次試圖靠近,都被凶神惡煞的守門衛兵厲聲驅趕,甚至揚言要拿她當瘋婆子抓起來。她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最終,她想到了一個笨辦法。她日日夜夜守在太常寺官員進出必經的路口,仔細觀察每一個出來的官員的轎子、容貌和氣度。她根據李青描述的“易先生年約五旬,麵容清臒,留有長須,有儒雅之氣”的特征,苦苦尋覓。
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日黃昏,她看到一頂青布小轎從衙門出來,轎旁跟著一個老仆。一陣風吹過,掀起了轎簾一角,她瞥見裡麵坐著一位官員,正符合李青所說的特征!
機會稍縱即逝!姬蘭心不知從哪裡生出一股勇氣,猛地衝過街道,撲倒在轎子前方,高聲哭喊:“大人!冤枉!民女有潑天冤情上告!求易大人為碭山李青伸冤啊!”
轎夫嚇了一跳,急忙停轎。護衛立刻上前要驅趕她。轎中的官員果然被驚動,蹙眉掀簾問道:“何事喧嘩?”聲音溫和卻帶著威嚴。
姬蘭心抬起淚眼婆娑、滿是汙垢的臉,望著那官員,泣不成聲,隻是反複喊著:“李青冤枉!易大人救命!”
那官員聽到“李青”二字,神色微微一震。他仔細打量了一下腳下這個狼狽不堪卻眼神執拗的女子,沉吟片刻,對護衛道:“且慢驅趕。將她帶回府中,詳細問話。”
姬蘭心聞言,知道終於找對了人!連日來的艱辛、委屈、恐懼瞬間爆發出來,她眼前一黑,竟暈厥過去。
當她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間乾淨整潔的客房裡,身上的汙穢已被清洗,換上了乾淨的布衣,桌上還放著溫熱的粥菜。那位轎中的官員——太常寺典簿易文淵,正坐在桌旁,麵色凝重地看著她。
“你醒了?”易先生聲音平和,“你說李青冤屈?究竟何事?慢慢說來,不得有半句虛言。”
姬蘭心掙紮著爬下床,跪倒在地,未曾開口,已是淚流滿麵。她將從碭山洪水離散,到落入青樓,結識李青,再到劉老黑構陷、巡按枉法、李家破敗、李青下獄屈打成招的慘事,原原本本,細細道來。她言辭清晰,情真意切,尤其說到李青在獄中的慘狀和自己千裡赴京的艱辛,更是聞者心酸。
易文淵靜靜地聽著,麵色越來越沉。李青是他頗為欣賞的晚輩,聰慧有才學,隻是性情有些疏狂,他是知道的。說李青謀逆,他是萬萬不信。待聽到妓院科舉、劉老黑構陷、巡按刑訊逼供等情,他的眉頭緊緊鎖起,臉上已現出怒容。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聽完姬蘭心的敘述,易文淵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荒唐鬨劇,竟被誣為謀逆!酷刑逼供,草菅人命!這崔巡按真是昏聵至極!還有那劉老黑,惡毒如斯!”
他扶起跪地痛哭的姬蘭心,鄭重道:“姑娘請起。你一個弱女子,為救情郎,不畏艱險,千裡赴京,其情可憫,其誌可嘉!易某雖官卑職小,但絕不能坐視我的學生蒙此奇冤,更不能容忍國法被如此踐踏!此事,我管定了!”
易文淵立刻讓夫人安排姬蘭心好生休息調養。隨後,他連夜修書數封,次日一早,便親自前往都察院,拜訪一位與他同年中舉、交情深厚的監察禦史。
沉冤得雪的第一縷曙光,終於穿透了層層黑幕,悄然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