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7章 京控鳴冤
北京的深秋,寒風凜冽。張彥明裹緊單薄的衣衫,踩著滿地的落葉,艱難地走在陌生的街道上。他已經來京三日,盤纏所剩無幾,卻連步軍統領衙門的大門都還沒能靠近。
第一次去告狀,他被門衛攔在外麵:“去去去!哪裡來的鄉巴佬?這是你來的地方嗎?”
第二次,他試著塞給門衛幾個銅錢,才得以接近大門,但訴狀還是沒能遞進去。
“你這訴狀寫得不清不楚,又無真憑實據,大人哪有閒工夫理會?”門衛不耐煩地揮手趕他走。
張彥明不甘心,在衙門外守了整整兩天,看著那些錦衣華服的人進出自由,而自己這個布衣百姓卻連門都進不去。
這天清晨,他早早來到衙門外,跪在冰冷的石板上,高舉訴狀,大聲喊冤:“青天大老爺!小民張彥明,有冤情上告!求青天大老爺為小女伸冤啊!”
聲音在寒風中顯得格外淒厲,引來路人側目。門衛上前驅趕:“滾開!這裡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張彥明不肯起身,繼續高喊:“小女被逼致死,通州衙門口袒護凶犯!求大老爺明察!”
吵鬨聲驚動了衙門內的官員。不久,一個師爺模樣的人走出來,皺眉問道:“何事喧嘩?”
門衛忙道:“回師爺,是個瘋癲老漢,整天在此喊冤。”
師爺打量張彥明幾眼,見他雖然衣衫襤褸,但神色堅決,不似瘋癲之人,便道:“你有何冤情?訴狀拿來我看。”
張彥明急忙呈上訴狀。師爺粗略瀏覽,見是通州人命案子,眉頭皺得更深:“通州的案子,自有通州衙門審理,為何越級上告?”
張彥明叩首道:“回大人,通州衙門驗屍不公,偏袒凶犯。小民無奈,隻得京控鳴冤!”
師爺沉吟片刻。清代允許“京控”,但通常需要確有冤情才予受理。此案涉及人命,且控訴州衙不公,倒也不能置之不理。
“你且在此等候,我稟報大人。”師爺拿著訴狀進去了。
張彥明跪在寒風中,心中忐忑不安。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若再不成功,就隻能流落京城,或者灰溜溜地回通州。
約莫一個時辰後,師爺出來道:“大人準了你的狀子。但京控非同小可,若查無實據,你要反坐誣告之罪,可想清楚了?”
張彥明堅定道:“小民願以性命擔保,所述句句屬實!”
師爺點點頭:“既如此,隨我進來錄供吧。”
張彥明喜出望外,連忙跟上。進入步軍統領衙門,隻見院內戒備森嚴,衙役林立,氣氛比通州衙門威嚴得多。
錄供過程中,張彥明將女兒的冤情原原本本道來,特彆強調了作作驗屍不公、州衙偏袒王家的事實。錄供的書記官詳細記錄,不時詢問細節。
“你說王李氏與郎複興有姦情,可有證據?”書記官問。
張彥明道:“小女生前多次暗示婆婆行為不端。小人弔唁時,見二人眉來眼去,絕非尋常親戚關係。且郎複興一個外人,為何屢次插手王家事務?其中必有隱情!”
書記官記錄在案,又道:“你說女兒被虐致死,但作作驗屍結論是自儘。這如何解釋?”
張彥明激動道:“大人!小人親眼所見,小女左眼的傷分明是生前所致,作作卻說是死後損傷!這分明是收受賄賂,故意歪曲事實!”
錄供完畢,書記官讓張彥明簽字畫押,然後道:“你且找地方住下,隨時聽候傳喚。京控案件需要時間調查,急不得。”
張彥明為難道:“大人,小民盤纏將儘,恐怕...”
書記官歎口氣,從袖中取出些碎銀:“這些你先拿著,找個便宜客棧住下。切記不要遠離,隨時可能傳你問話。”
張彥明千恩萬謝,接過銀子退出衙門。
找到一家簡陋的客棧住下後,張彥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京控的第一步總算走出去了,但接下來的等待更加煎熬。他不知道步軍統領會如何調查此案,會不會也像通州衙門那樣官官相護。
幾天後,張彥明被傳喚到衙門問話。這次問話更加詳細,官員們反複詢問細節,特彆是關於李氏與郎複興的關係,以及驗屍過程中的疑點。
又過了數日,張彥明再次被傳喚。這次的氣氛明顯不同,官員告訴他:“你的狀子已經上達天聽,皇上命刑部接管此案,嚴查到底。”
張彥明喜極而泣,連連叩首:“謝青天大老爺!謝皇上隆恩!”
案件移交刑部的訊息很快傳到通州。王李氏和郎複興聞訊,頓時慌了手腳。
“怎麼會這樣?不是說已經結案了嗎?”李氏嚇得麵無人色。
郎複興焦躁地踱步:“京控!沒想到張彥明這老家夥竟敢京控!這下麻煩了!”
成功在一旁冷冷道:“娘,郎叔,你們到底瞞了我什麼?為何如此害怕京控?”
李氏支吾道:“沒...沒什麼...隻是不想多生事端...”
成功不再追問,但眼中的懷疑更深了。他悄悄收拾了香兒的遺物,發現了一件帶血的內衣和香兒生前寫的幾張字條,上麵隱約提到“婆婆不端”、“郎叔可疑”等字眼。
與此同時,刑部的差役已經到達通州,開始重新調查此案。他們首先傳喚了作作張明。
“左眼的傷到底是生前還是死後所致?”刑部官員直截了當地問。
張明冷汗直流,支吾道:“這個...當時檢驗...似是死後...”
“似是?”官員拍案厲聲道,“作作檢驗,豈能模棱兩可?來人!取驗屍工具,重新驗屍!”
香兒的墳墓被挖開,遺體再次被取出檢驗。這次由刑部指定的作作進行,通州作作張明在一旁陪同。
新的檢驗結果明確顯示:左眼損傷係生前銳器所致,與周圍麵板的生前的淤血痕跡明顯相連;身上的其他傷痕也多是生前虐待造成。
張明麵對確鑿證據,再也無法狡辯,隻得承認收受郎複興賄賂,故意歪曲驗屍結論。
案件取得重大突破。刑部差役立即逮捕了李氏和郎複興,
關押審訊。
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終於在更高階彆的司法平台上展開。張彥明的京控之路,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