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16章 紕漏驗屍
通州城西的王家小院,此刻被一種肅殺的氣氛籠罩。院門外圍滿了看熱鬨的百姓,衙役們手持水火棍維持秩序,將好奇的人群擋在門外。
院內,香兒的棺木已被開啟,遺體被抬出放置在門板上。作作張明帶著兩個徒弟,正在做驗屍前的準備。通州知州趙大人端坐院中臨時設定的公案後,麵色凝重。張彥明、李氏、王成功等人分彆跪在兩側,神情各異。
“驗屍開始!”趙知州一聲令下,衙役齊聲吆喝,圍觀的百姓頓時鴉雀無聲。
張明先向趙知州行了禮,然後走到遺體前,開始仔細查驗。他先檢查了香兒的頭部,當看到左眼處的傷痕時,他的動作微微一頓。
李氏和郎複興交換了一個緊張的眼神。成功則低著頭,不敢看妻子的遺容。
張明仔細檢視了左眼的傷口。那處傷痕很深,明顯是銳器所致,眼珠幾乎被戳爛,與周圍麵板的生前的淤血痕跡相連。憑他二十多年的經驗,這絕對是生前重傷。
然而,就在他準備如實記錄時,瞥見了人群中郎複興暗示的眼神。他想起那包沉甸甸的銀子,以及郎複興承諾事成後還有重謝的話。
張明猶豫了。如實記錄,勢必會追究傷害的來源;但如果說是死後損傷,就可以解釋為動物啃咬或其他意外造成的。
“頭部檢驗完畢。”張明最終唱報道,“左眼損傷,係死後殘去半隻。”
“什麼?”張彥明猛地抬頭,難以置信地喊道,“作作大人!小女左眼的傷分明是生前所致!怎會是死後損傷?”
趙知州皺眉道:“張彥明,不得喧嘩!作作自有專業判斷。”
張明避開張彥明的目光,繼續檢驗其他部位。當他看到香兒左腿肚上的棍傷時,心中又是一驚。那傷痕青紫交錯,明顯是生前多次毆打所致。
“左腿肚有傷,係生前所致,似是棍棒類器物造成。”張明如實記錄。
李氏急忙辯解:“那是昨日掙紮時不小心碰傷的...”
張明不置可否,繼續檢驗。當他看到香兒手腕上的捆綁痕跡和身上的其他傷痕時,心中已經明白大半。這絕不是簡單的自儘案件,而是有明顯的虐待痕跡。
但是,既然已經在關鍵的眼傷上做了手腳,其他的細節也隻能儘量輕描淡寫了。
“全身檢驗完畢。”張明最終向趙知州稟報,“死者確係服鹵身亡。身上有多處傷痕,多為掙紮時所致。左眼損傷係死後造成。”
書記官迅速記錄,填寫屍格。當寫到左眼損傷時,他猶豫地看了張明一眼,見張明肯定地點頭,才寫下“死後殘去半隻”的結論。
屍格填寫完畢,趙知州道:“相關人等到前簽字畫押。”
張彥明第一個上前,拿起屍格仔細觀看。當他看到“左眼損傷係死後造成”的結論時,雙手顫抖,悲憤交加。
“大人!這結論不實!”他跪地叩首,“小女左眼的傷分明是生前所致!作作檢驗有誤!”
趙知州不悅道:“張彥明,作作是專業人士,自有判斷。你莫非懷疑本官偏袒不成?”
張彥明泣聲道:“小人不敢懷疑大人。但作作結論與事實不符,小人不能簽字!”
李氏見狀,忙道:“大人明鑒!作作已經驗明,親家這是無理取鬨!”
郎複興也幫腔道:“張大哥痛失愛女,心情可以理解。但作作專業判斷,應當信從。”
張彥明猛地抬頭,指著郎複興道:“你一個外人,為何屢次三番插手我家事?莫非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郎複興臉色微變,強笑道:“張大哥這是何意?我不過是看嬸孃家艱難,時常幫襯而已。”
趙知州拍案道:“公堂之上,不得喧嘩!張彥明,你既不肯簽字,本官也不強求。但作作結論如此,本案就按自儘結案。”
張彥明如遭雷擊,癱坐在地。他沒想到州衙竟然如此草率結案,明顯偏袒王家。
作作張明站在一旁,麵色尷尬。他知道自己做了違背良心的事,但想到那些白花花的銀子,又硬起心腸。在這個職位上多年,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交易了。隻要上官不深究,誰會為一個死去的農家女認真追究呢?
驗屍結束,衙役開始疏散人群。李氏和郎複興相視一眼,都鬆了一口氣。成功則呆呆地跪在原地,看著香兒的遺容,眼中充滿痛苦和迷茫。
張彥明在妻子的攙扶下站起身,他最後看了一眼女兒的遺體,眼中射出決絕的光芒。
“孩他娘,我們走。”他沉聲道,“州衙不公,我就上告!直到為香兒討回公道為止!”
離開王家時,張彥明注意到作作張明正在與郎複興低聲交談,郎複興暗中塞給張明一個小布袋。這一幕更加深了他的懷疑。
回家的路上,張周氏泣不成聲:“他爹,州衙都這樣判了,咱們還能怎麼辦啊?”
張彥明堅定地說:“通州不公,我就去順天府!順天府不公,我就去刑部!就算告禦狀,我也要為香兒討個說法!”
“可是...咱們平民百姓,如何鬥得過他們啊...”
“鬥不過也要鬥!”張彥明斬釘截鐵道,“我不能讓香兒死得不明不白!”
當晚,張彥明找來村裡的秀才,口述訴狀。這次他不再保留,直接將懷疑李氏與郎複興有姦情、逼奸香兒、虐待致死的猜測全部寫了出來。
“這樣寫是否太過?”秀才猶豫道,“無憑無據,指控通姦,怕是...”
張彥明悲憤道:“香兒都已經死了,我還怕什麼?寧可告錯,不可放過!若是告贏了,就能為香兒伸冤;若是告輸了,大不了一死,下去陪香兒!”
訴狀寫成,張彥明開始籌措盤纏。他變賣了家中唯一值錢的老牛,又向親友借貸,湊足了上京的旅費。
臨行前,他對著香兒的靈位發誓:“香兒,爹一定要為你討回公道!若不能如願,爹也無顏活在世上!”
一場通往京城的伸冤之路,就此開始。而王家那邊,李氏和郎複興以為風波已過,又開始肆無忌憚地往來,甚至不再避諱成功。
成功看著母親與郎複興的親昵舉止,想起香兒生前的哭訴,心中的疑團越來越大。他開始暗中觀察,試圖找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