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3章 暗流洶湧,初露鋒芒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3章 暗流洶湧,初露鋒芒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赫連戰在京城並未停留太久。北疆軍情如火,朝堂爭論數日後,孝文帝最終採納了赫連戰主動出擊的策略,授其節度北疆諸軍事,即刻整軍備戰。

臨行前夜,赫連戰依舊在書房忙碌至深夜。馮瑤親自下廚,做了幾樣清淡精緻的小菜,並熬了一盅安神補氣的湯羹,命人送至書房。

這一次,赫連戰沒有拒絕。他甚至罕見地在用完後,對侍立一旁的馮瑤說了一句:“味道甚好,有勞。”

語氣依舊平淡,但相較於新婚之夜的冰冷,已算溫和。

翌日,天色未明,赫連戰便披甲出征。他沒有驚動馮瑤,隻在離去前,對早早起身等候在府門的李忠交代了幾句,無非是“守好府門”、“遇事……可稟報夫人”等語。最後那句略顯遲疑的交代,讓李忠心中明瞭,將軍對這位新夫人,已初步建立了信任。

馮瑤站在內院的門廊下,聽著府門外軍隊開拔的腳步聲、馬蹄聲、甲冑碰撞聲漸漸遠去,最終歸於沉寂。偌大的將軍府,彷彿瞬間空蕩了下來,同時也意味著,真正的考驗,此刻才剛剛開始。

赫連戰一走,府中那根緊繃的弦似乎悄然鬆弛,一些潛藏的暗流開始湧動。

起初還隻是些細微的跡象。馮瑤吩咐下去的事情,執行起來總會慢上幾分;一些仆役在她經過時,雖依舊恭敬行禮,眼神卻帶著閃爍與竊竊私語;廚房采買的食材,品質似乎不如從前,賬目上也出現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小額支出。

李忠將這些情況稟報給馮瑤時,麵色凝重:“夫人,老奴已嚴加管束,但似乎……府中人心,有些不穩。”

馮瑤平靜地聽著,臉上並無意外之色。她深知,自己一個外來者,年輕且出身高貴,突然成為這座充滿行伍氣息的府邸的女主人,難免會引來猜疑、不服,甚至是有心人的試探。赫連戰在時,尚能以其威勢鎮壓一切;他一定,牛鬼蛇神自然按捺不住。

“李管家可知,府中仆役,哪些是將軍從邊軍帶回來的老人,哪些是後來在京中采買的?又有哪些……是他人‘舉薦’入府的?”馮瑤端起茶盞,輕輕撥弄著浮葉,語氣不疾不徐。

李忠心中一凜,立刻明白了馮瑤的意思。他仔細回想,一一稟明。將軍府仆役不多,核心崗位如護衛、馬夫等,多是赫連戰的舊部或其後代,忠誠可靠。但一些負責采買、灑掃的粗使仆役,則來源較雜,其中確有幾位是朝中一些官員“好意”舉薦而來的。

馮瑤記在心中,並未立刻發作。她先是帶著翠兒和李忠,親自巡視了整個將軍府,從廚房、庫房到馬廄、柴房,事無巨細,皆一一過問。她態度溫和,詢問細致,對府中舊製表示尊重,但同時也明確指出了幾處管理上的疏漏,提出了改進建議,條理清晰,令李忠暗自佩服。

隨後,她命李忠將府中近半年的所有賬目都搬到她的書房。一連數日,她閉門不出,隻帶著兩個識字的、由司徒府帶來的陪嫁丫鬟,一筆一筆地核對賬目。她心算極快,對數字異常敏感,很快便從那些看似零散的小額不清支出中,發現了幾處固定的、有規律的漏洞。這些漏洞金額不大,但累積起來卻也可觀,且手法隱蔽,顯然是內行人所為,目的並非單純貪墨,更像是一種持續的、試探性的消耗與搗亂。

與此同時,府中的流言蜚語開始變本加厲。先是傳出馮瑤“剋夫”,稱她剛過門將軍就奔赴險地,恐有不祥;接著又說她出身名門,瞧不起將軍府寒酸,暗中與舊日傾慕者往來;更有人竊竊私語,說她管理賬目是想中飽私囊,補貼孃家……

這些謠言惡毒而卑劣,意圖很明顯:敗壞馮瑤的名聲,離間她與赫連戰本就薄弱的關係,動搖她在府中的地位。

翠兒聽到這些傳言,氣得直哭,要去與那些人理論,卻被馮瑤攔住。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此時爭辯,反而落人口實。”馮瑤神色平靜,眼中卻閃過一絲冷光,“況且,蛇既已出洞,正好看看,它究竟想咬向何處。”

她並未直接處理謠言,而是采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

一方麵,她以將軍夫人的名義,宣佈因將軍出征,為穩定府中人心,所有仆役月錢增加一成;同時,她親自調整了廚房的食譜,在保證節儉的前提下,讓大家的夥食有所改善;她還拿出自己的嫁妝銀子,給府中每位仆役都做了兩套新衣。這些實實在在的恩惠,立刻贏得了大部分底層仆役的好感,人心逐漸安定。

另一方麵,她暗中吩咐李忠和兩名絕對忠心的老兵,密切留意那幾個來源可疑的仆役,特彆是負責部分采買工作的趙三和常在府中傳播謠言的仆婦錢婆子的一舉一動。

這一日,馮瑤正在書房檢視一幅北魏全輿圖,兄長馮承借著探親的名義來訪。

馮承在吏部任職,雖官職不高,但訊息靈通。屏退左右後,他麵帶憂色地對馮瑤說:“瑤兒,你在府中可要萬事小心。近日朝中有人向陛下遞了密摺,彈劾赫連將軍‘擁兵自重’、‘戰事不利,空耗國力’。”

馮瑤心中一沉,麵上卻不露聲色:“可知是何人所為?”

馮承壓低聲音:“雖無確鑿證據,但背後隱約有太尉王靖的影子。王靖與赫連將軍素來不睦,且其與柔然……”他話未說儘,但意思已很明顯。

王靖!馮瑤眸光一凝。此人乃是朝中重臣,門生故舊遍佈,與馮家也因政見不合素有嫌隙。若他在背後搗鬼,那府中這些風波,恐怕也隻是冰山一角。他的目的,恐怕不隻是針對自己,更是想通過在後方攪亂將軍府,影響前線赫連戰的心態,甚至為日後扳倒赫連戰埋下伏筆。

送走兄長,馮瑤意識到事態嚴重。必須儘快肅清府內,穩住後方,同時要將京中的情況告知赫連戰。

她再次審閱了那些有問題的賬目,並結合李忠等人的觀察,基本確定了趙三和錢婆子就是內鬼。趙三利用采買之便,虛報價格,中飽私囊,並與外部某些商號有不清不楚的往來;錢婆子則負責散佈謠言,挑撥離間。

馮瑤沒有打草驚蛇。她設下一計,故意讓李忠放出風聲,說夫人已查出賬目問題,並掌握了關鍵證據,明日便要徹查嚴辦。

果然,當夜,趙三便鬼鬼祟祟地溜出府去,與一名形跡可疑的商販在暗巷接頭。早已埋伏在旁的老兵當場將其擒獲,並從其身上搜出了尚未轉移的贓銀以及與王靖府中一名管事往來的密信。與此同時,錢婆子也在房中慌亂地焚燒一些字紙時被當場拿住。

人贓並獲,馮瑤當即下令,將趙三和錢婆子捆了,關入柴房,嚴加看管,等候將軍發落。其餘有牽連的仆役,則根據情節輕重,或遣散,或罰俸,或警告。

府中上下為之震動。誰也沒想到,這位平日裡看起來溫婉柔美的新夫人,動起手來竟如此雷厲風行,手段果決。一時間,所有暗地裡的動作都消失了,謠言也戛然而止。眾人看向馮瑤的目光,充滿了敬畏。

處理完內鬼,馮瑤立刻回到書房,點燃燈燭,鋪開信紙。她需要寫兩封信。

一封是給赫連戰的。她用簡潔隱晦的語言,說明瞭府中已肅清內奸,京中一切安好,讓他無需掛心。同時,她委婉地提醒他,朝中有人對他不利,需提防後方掣肘,尤其在糧草補給方麵,要多留一個心眼。她沒有直接提及王靖,但相信赫連戰能明白。

另一封則是給父親馮敬的。她在信中並未提及自己被謠言中傷及府內爭鬥之事,隻以關心國事的口吻,提到近日京城糧價似有波動,恐有奸商囤積居奇,影響民生,甚至可能波及邊關軍需,建議父親以司徒身份關注此事,上奏陛下,平抑物價,穩定人心。

她相信,以父親的敏銳,定能從中嗅出異常,並采取行動。隻要朝廷開始調查糧價,王靖及其黨羽就很難再在後勤上做手腳。

寫完信,她用火漆仔細封好,喚來那名擒獲趙三的老兵,鄭重交代:“此信關係將軍安危,務必親手交到將軍手中。沿途凶險,多加小心。”

老兵感受到夫人的鄭重,肅然領命:“夫人放心,屬下萬死不辭!”

看著老兵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馮瑤走到窗前,望著北方漆黑的夜空。赫連戰,我能為你做的,目前隻有這些了。望你……旗開得勝,平安歸來。

府內的風波暫時平息,但馮瑤知道,與王靖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而她,已經做好了準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