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眾生芸:王者浴血 > 第8章 技藝模範生(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8章 技藝模範生(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八章:技藝模範生(上)

1.郭守敬:我的小行星你在哪裡

夏天的池塘,青蛙在歌唱。

坐在小馬紮上的郭守敬,聽著爺爺講七龍珠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以前,大山的石洞中住著一位神仙。

神仙的名字和怡紅院小翠的年齡一樣,那是絕密。

神仙的後背,蓋著一個碩大的烏龜殼。

於是十裡八鄉的村民,都管神仙叫做“龜仙人”。

這一天,山下來了一個長著猴子尾巴的年輕人。

他偷偷撬開了龜仙人家的大門,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嘴裡說著“師傅在上,請受徒弟一拜!”

龜仙人側著身子,背對著年輕人。

緩緩地舉起右手,食指和中指打著剪刀的訊號。

年輕人心領神會,快速的遞上一根華子。

“介紹信”,龜仙人一指彈飛華子,大聲地說道。

年輕人滿身抓狂,從肚兜深處翻出了介紹信。

“哦,原來是鳥山兄介紹的。”

“對了,鳥山兄現在怎麼樣?”龜仙人問道。

“他留言說去了域外行星了。”年輕人甩著尾巴說道。

“那你來這裡做什麼?”龜仙人問道。

“漫畫停刊了,我想找到七龍珠,去域外行星找鳥山老師。”

“爺爺,後來孫悟空找到鳥山老師了麼?”

“如果我有七龍珠,能不能許願得到一顆小行星呢!”(完)

2.黃道婆:童養媳也有自己的夢

人分貴賤,但夢想不會。

身為童養媳的黃道婆,心裡有個夢。

她要用自己的巧手,紡世界上最柔軟的紗。

她要用這柔軟的紗,做世界上最美麗的衣裳。

衣裳美不美,色彩是關鍵。

為了增加棉布的色彩,黃道婆不僅改良了織佈設備。

還發明瞭一種新式的提花工藝,可以增加色彩的種類。

一時間,山門學藝的人絡繹不絕。

大部分學徒,來自普通的農民家庭。

在當時,棉紡織業仍屬於家庭的副業。

主要是勞動婦女,貼補農耕不足的職業而已。

同樣是女人,吃苦耐勞的黃道婆更加理解女人。

她明白,一個女人想要靠自己翻身得解放。

要麼有資本,要麼有技能。

資本靠先天,而投胎又是個技術活。

唯獨隻剩下技能,可以靠後天的努力來補足。

隻要功夫深,鐵杵一樣可以磨成針。

織布、裁剪做花衣裳,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

每位女學徒都免費入學,這是黃道婆唯一的標準。

而她對學徒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須在三年內完成資格考試。

但隻有成功織出提花布纔算合格,才能拿到畢業證書。(完)

3.劉秉忠:大元帝國的總設計師

蒙古滅宋,百廢待興。

坐在大殿之上的忽必烈,接受百官覲見。

今日要商討的,正是大蒙古國的國號及都城之名。

國不可無君,亦不可無號。

國祚長不長,取個吉祥如意的名字很重要。

自秦建國,番邦立國的有很多。

但能夠一統中原,大蒙古國還是第一個。

所以,雖然前朝的國號有很多。

但冇有任何一個,適合蒙古國來借鑒。

異族番邦,冇有現成的番號可以用。

作為朝上最有學問的人,劉秉忠意氣風發。

昨夜,忽必烈請他入宮夜談。

提前先把國家和國都之名,敲定了下來。

國號名“大元”,國都名“大都”。

今日上朝,不過是走個過場。

大殿之上,從來不是商量事情的地方。

隻是把定好的事情,告知下文武百官而已。

兩年前,劉秉忠開始負責訂立朝儀和製定官製等事情。

但凡明日早朝要宣佈的要事,忽必烈都會在前晚與此商討。

而且定下來的任何事情,都順利通過了。

看來這次,也是毫無懸唸的事情。(完)

4.馬可波羅:威尼斯男人的幻想曲

東方,神秘的東方!

那是小小的馬可波羅,心中大大的嚮往之地。

從他記事開始,他的叔父就跟他講述東方的故事。

規模宏大的元大都,遍地勾欄瓦舍。

手持琵琶的女子,在華麗的戲台上又彈又唱。

穿金戴銀的貴夫人們,悠閒地聽著小曲。

殷勤的酒保滿臉堆笑,殷勤地服侍著眾人。

眼角時不時向門口瞥去,生怕漏掉任何一個客人。

天真爛漫的馬可波羅,每每沉醉在叔父的精彩描述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東方的嚮往之情越發劇烈。

明天,就是他十六歲的成人禮。

成人禮之後,他就是一名預備役威尼斯商人。

他就有資格和叔父一起,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

可以去到神秘的東方大陸,親眼目睹元大都的繁華。

在這之前,除了必要的航海知識。

還要學習元朝的文字、文化還有習俗。

叔父帶回來的元朝書籍,他都認真看完了。

明天,他終於能夠得到叔父的遊記了。

那是在他十四歲生日那天,叔父對他的承諾。

比起其他人的生日禮物,他覺得叔父的生日禮物最棒了。

那是一件與夢想有關,值得珍藏一輩子的禮物。(完)

5.王禎:農業生產是宏偉事業

把酒話桑麻,還來就菊花。

桑是什麼,是蠶的主食。

蠶是什麼,是絲的宿主。

絲是什麼,是衣的原料。

衣是什麼,是保暖遮羞之物。

當然,麻也是很重要的做衣服的材料。

這一切,都與農業有關。

最關注農業的,非王禎莫屬。

他浸淫農業二十年,走南闖北,收穫頗豐。

首先,他對南北方的農業技術進行分析。

提出在不同的地區,農桑種植應該采取相適宜的方式。

其次,他從技術男研究的角度。

科學分析了不同蔬菜、水果的栽種技術。

再次,他以圖文並茂的方式。

將當時所有的生產農具,以及農業設施做了詳細解析。

為農業生產力的提升,提供了寶貴經驗。

後來,王禎把相關的內容,整合出版了《農書》。

以零版權費的方式,將心血交給國家。

農業,關乎老百姓的生死。

農業,關乎國家的存亡。

農業生產,國家基石,是人類最宏偉的事業。(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