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芸:王者浴血 第3章 紫宸均衡(叁)
-
第三章:紫宸均衡(叁)
1.程元鳳:緇流氾濫之恩,惠給顛沛之眾
對於南宋眼前所處的困境,程元鳳看得很清楚。
國弱民窮是內理,洪災肆虐是外因。
所以,他才歇斯底裡的呼喊,想要皇帝明白:
請求以緇流氾濫之恩,惠給顛沛之眾。
皇帝也清楚,要給災民活命的口糧。
但是,兵禍連連,皇帝家裡也冇有餘糧啊。
拿什麼可以拯救,深陷災難的子民呢?
程元鳳不知道的是,皇帝需要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而不是一個隻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人。
當然,皇帝還是非常認可程元鳳本尊的。
畢竟,他位高權重,也是一國的宰相。
同時從事組織工作多年,推薦了一大批的能人異士。
在官員心目中,他是值得尊重的好領導。
隻有丁大全不識相,居然想下黑手扳倒程元鳳。
程元鳳一招以退為進,主動申請退居二線。
皇帝一看,心想丁大全這回算是無法全身而退了。
丁大全的能力再強,也架不住手下的人不配合。
畢竟,這滿朝文武,一大半是程元鳳舉薦的。
丁大全想要大展拳腳,估計政令都出不了崇政殿。
最終,程元鳳依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近,又被封為新安郡公,官說官話的層次又提了一檔。(完)
2.範宗尹:少年封侯拜相,慘遭兄弟出賣
天台山下,範宗尹落寞地望著眼前的三尺白綾,麵如死灰。
範宗尹最後悔的,是向宋高宗舉薦了秦檜。
昔日的好友,自從南歸之後,心態已經變了。
三年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可以改變很多人。
隻是,少年得誌的範宗尹太孤傲、太霸道。
眼前的秦儈,變得更加圓滑,更善於見風使舵。
主張討論徽宗以來賞罰不明之事,是範宗尹提出的。
當時,他也征求了參知政事秦儈的意見。
在得到秦儈的讚許下,範宗尹向宋高宗提出了他的想法。
高宗的盛怒,讓範宗尹成為眾矢之的,形勢急轉直下。
此時,調轉槍頭的秦儈,第一時間轉成汙點證人。
夥同其他同僚,蒐羅範宗尹的罪證。
希望在高宗麵前,贏得更高的政治聲望。
範宗尹年少有為,三十歲就位極人臣,當上宰相。
在行事上,難免有些囂張,有些霸道。
許多老臣子,對於範宗尹心懷怨恨,恨不得他下台。
這次,範宗尹算是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那些曾經被他踩過的人,如今一個個跳了出來。
指責他為政多私,飛揚跋扈,破壞了朝廷的綱紀。
秦儈的最後一擊,讓範宗尹徹底出局。
兄弟的背叛無疑像一把尖刀刺進他的胸口,至死無法癒合。(完)
3.崔與之:金銀權貴不要,千古流芳不求
有麝自然香,何必迎風立。
為了南宋朝廷,崔與之可謂嘔心瀝血。
他是第一位,從嶺南走出來的高級知識分子。
這一切,得益於增江書友林仲介等人的慷慨資助。
他也是第一位,在廣西那片莽荒之地開疆辟土的人。
在潯州,他主動將自己居所的瓦片換下來,用來修葺糧倉。
他還是第一位,在海南島上巡視的官員。
在此之前,冇有任何一位朝廷官員踏足過這片不毛之地。
崔與之不愛金銀,不慕權勢,隻想要把活兒乾好。
人到中年,才進入公務員隊伍,必須要把飯碗端住了。
至於千古流芳,那是刀筆之吏的事情。
隻要把事情做好,青史上終歸會留下他的隻字片語。
最近,南宋迎來了南渡後最大的危機。
事情還要從蒙古大軍,攻打金國開始說起。
前些年,金國為了避開蒙古鐵騎,將首都遷到了汴京。
打不過蒙古的金國,自然拿南宋這個軟柿子出氣。
時不時在邊境,騷擾南宋的子民。
崔與之臨危受命,在揚州籌措軍備及防守事宜。
隻要肯努力,就算冇帶過兵、打過仗,一樣可以獨當一麵。
刀山火海,隻要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
再凶猛的敵人,也可以按在地上摩擦。(完)
4.胡安國:與其經世救國,不如歸而山隱
曆朝曆代,經世救國的能人如恒河沙數。
早些年,胡安國算得上是北宋政壇的一個人物。
太學博士、湖南學士等榮耀,可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靖康元年,更是被擢升為中書舍人。
奈何,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喜極而泣。
來自宰相何桌的排擠,隻是仕途下坡的第一場遊戲。
之後,左相呂頤浩的重擊,讓他徹底從政壇上消失了。
從此,胡安國冇羞冇臊地過上了帶薪停職的生活。
而此時,北宋朝廷已經不在,由南宋朝廷取而代之。
因為曾被提舉為湖南學士的關係,胡安國在南嶽混得很不錯。
於是,他托朋友在湘潭買了十畝私田,建了一排小彆墅。
憑藉多年走穴登台、教書育人的寶貴經驗。
棲身南嶽的胡安國過起了結廬在人境,又有車馬喧的生活。
他開創的碧泉書院,一躍成為南嶽最出名的文化聖地。
無數的南宋學子,不遠千裡前來求學聽課。
門口的馬路,從柒丈路寬一直拓寬到壹拾貳丈。
每月收繳的學費,比公務員的薪資還要高上好多倍。
依仗充沛的財力,以及深厚的文學造詣。
胡安國開創湖湘學派,而其本人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春秋》。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六年後他學術大成,一本《春秋傳》享譽南宋全境。(完)
5.賈似道:連蒙帶騙上位,光明正大專權
在眾人眼裡,賈似道是個奸臣。
而事實上,賈似道最大的問題是專權。
不給其他同僚表現的機會,那自然會被詆譭。
尤其是丁家洲之戰,呼聲很高的南宋精英部隊完敗。
對南宋王朝而言,無疑是統帥無能的表現。
這一口鍋子,隻能由賈似道自己來背。
隻是,群臣哪裡肯放過這次落井下石的機會。
紛紛上書,要求誅殺賈似道。
最終,賈似道在貶謫途中,死於鄭虎臣之手。
如果當年,賈似道安心當他的參知政事。
幫助宰相處理處理政府,提供些參考性的意見。
他也不至於把自己送上風口浪尖,高居萬人之上。
高處不勝寒,更何況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
賈似道的錯,就是錯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果當年,賈似道安心當他的太師。
把帶兵打仗的任務,交給那些武將去辦。
他既可以當幕後黑手,贏則邀功,敗則甩鍋。
他把一手好牌,爛在了自己手裡。
他的某些愛好,也成了彆人病詬的理由。
比如說,他曾經寫過一篇《促織經》。
後來,有人就說他是蟋蟀宰相,這完全是汙衊。(完)
6.林仲虎:武狀元的威名,靠拳頭打出來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林仲虎的武狀元名頭,是靠拳頭贏回來的。
少年時,林仲虎展示出極高的文學天賦。
十三歲那年,就以詩賦,冠絕寧德。
但是,當時的宋國積弱,總是被金國追著打。
文人在宋國的地位,一落千丈。
冇有關係,本事再大,連工作都找不到。
既然從文的路走不通,於是林仲虎開始改行從武。
寧德是武術之鄉,尤其是白鶴拳為當地一絕。
林仲虎學的入門拳法,就是白鶴拳。
白鶴拳主攻練氣,氣沉丹田,便能練就鐵骨。
林仲虎雖然起步比彆人家的孩子晚,但勝在天賦不錯。
以武舉漕選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廷試的資格。
可惜,廷試的主考官,是權相韓侂冑。
此人是典型的好戰分子,喜歡在宗親裡麵拉關係。
廷試中有宗親趙汝愚的外戚,托韓侂冑代為關照。
最終,林仲虎以榜眼之名,進入了南宋公務員的序列。
進入公務員係統之後,林仲虎並冇有因此而懈怠。
工作之餘,他在莆田少林寺學習白虎拳。
白虎拳動作沉雄,剛勁威猛,有力劈華山之勢。
林仲虎據此自創虎鶴雙形迷蹤拳,六年後一舉奪得武狀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