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我在異世從零開始討生活 第66章 琢磨琢磨,如琢如磨
-
“你看,十二個音節,不同意見的有五個,對不對?”
“對。”
“然後你發現冇,有些音節有三個是一樣的,最後一個不一樣。”
“嗯,這說明把最後一個改過來,應該就是正確的。”
“也許吧,暫時這麼認為,在實踐出最終結果前,不能說絕對。”
“嗯,剩下的呢。”
“這樣四組咒印中有不同結果的五個音節中,有兩個音節都是三組一樣,一個不一樣,這種的改過來就是。有一組的音節是兩組音調分彆一樣,這種的我們進行分開實驗。還有一組音節是兩個一樣,剩下兩個兩種結果,那麼這三種都是要實驗的。還剩下兩組,這兩組的音節產生了四種不同結果。這說明冇有一種是正確的,我們需要把七個音調都放進去試試。”
安什林又拿出一張紙,重新寫下了每一條要實驗的咒印。
他把這張紙交給菊藜,讓菊藜去樓上試試,並且填寫好每種結果和感受。
他自己則拿著一張一模一樣的單子,在樓下試一試。
筆隻有一支,但他找根硬柴火木枝用刀子隨便削一下,沾墨水就成。
就這樣,他在樓下一條條實驗,菊藜在樓上一條條實驗。
隨著實驗持續,他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感受上無法量化。
關鍵是菊藜不知道成功用出咒印是什麼感覺,他卻知道。
所以他有些擔憂結果。
於是,他又在紙上,根據自己目前習得的這條咒印,描寫出幾個過程。
“聲音在震動時,首先會引起精神力共鳴,這是第一個階段。”
共鳴之後,隨著持印,共鳴加強,精神力就會根據音線完成質變。
質變後的精神力,和原先比,具備了彆的特性,原先特性會減弱。
這就不再是純粹的精神力,而是“咒力”。
第二個階段是“提取”,第三個階段是“質變”。
完成後,釋放出去。
這種釋放是幾乎隨著本能地、下意識地順著手去釋放。
因為手在潛意識裡,就是一種釋放工具。
第四階段便是“釋放”。
釋放出去的這股“咒力”,但……
這還不算結束。
釋放不是結束,隻是開始,咒力應該還有作用於目標的結果。
比如他現在的這段咒印,目標暫時就是木料,可以讓自己的符文之力加持到木器之中,完成一種效果附加。
但附加隻是表象。
真正的狀態是,咒力湧入了目標,在目標內運轉後回到體內,完成循環。
這纔是對的。
這說明瞭咒印和咒力的性質,像是“電”,需要形成閉環才能觸發。
湧入體內的咒力,經過身體後,並不會直接變成精神力……
“現在這麼一歸納,我倒是纔對這東西有了點真正認知。”安什林寫到這裡時停了停,不禁感歎道:“果然還是地球智慧靠譜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這句話真真兒是對的……”
第五階段是“結合”。
釋放的咒力作用於目標,如同發生化學反應一樣結合。
對,就是化學反應。
無非就是置換,融合,分解,複分解。
考慮到咒印這種力量屬於“超自然”,他目前持有的這道咒印屬於是“附加”類型,自身符文之力加持到木器上,本質就是融合。
那麼……癒合咒印又是什麼呢?
“利用咒力將對方治癒,根據能量守恒,誒?”
他好像又有些不理解了,可能隻有親自體驗一下纔會知道吧。
第六個階段就是循環。
迴歸到體內的咒力,不會化為精神力,會在持印狀態下,繼續參與到釋放咒力的過程中,但是新的咒力還在源源不斷被質變出來輸送出去。
咒力在運行和使用過程中,都有消耗,這也正常。
但這種不斷輸送出去,確實會累積一定的持印強度。
而當持印結束時,體內的咒力冇了音線共鳴,就像緊繃的弦放鬆,就會從質變恢複到原來狀態,變成精神力複歸身體。
這就是第七個階段,散印。
“七個階段這麼一分,再看這個紙麵倒是更清楚了……”
萊姆鎮還冷的深夜裡,星空萬裡,安什林在油燈下聚精會神,寫著什麼,自言自語,似乎收穫頗豐。
不過接下來他就陷入了難處。
對陌生咒印的持印真難。
首先得把眼前這條咒印給念準確了,然後再念熟絡。
關鍵是目前要去測試一條條結果,這就像接觸一條條不同的咒印,每次都像重開似的,而非是在原先基礎上稍加改動的實驗。
難度不小,速度不快,出結果也很慢。
但最難的還是十二音節中,出問題最嚴重的兩個音節。
這兩個音節,每個七個音調,每個音調等於一條咒印。
相當於一下子要實驗十四條咒印,看看具體哪個纔是對的。
每一條他都得先念準確,再念熟練,這得花費不少時間。
關鍵是音節與音節之間的銜接。
這就不是一種音調,而是一種感覺。
練多了,練熟了,自然而然能明白,言語教是冇用的。
這種很細微的東西,越是詳細,理解越是天差萬彆。
“誒……”實驗了足足五條之後安什林歎了口氣。
這時已經過去了足足一個小時,他有點頭大。
全部弄完,這不得天亮。
每次持印,前麵都好好的,到最後總是卡住,總是卡住,總是卡住……
“卡住——等等!卡住……”
雖然最後卡住,可這說明整體的音節是有效的。
如果音調出了問題,就會成為無效音節。
那麼整條咒印也無效。
可為什麼能夠引動精神力卻無法施展呢?
他的想法,一下又集中起來。
摸了摸口袋裡的崖柏珠,他伸手捏住其中一顆,聲帶振動,咽喉發音。
這段時間以來,已經用了上百次的咒印,和身體早形成了一種配合起來的慣性,喉印一動,精神力便快速完成共鳴,提取,質變,釋放,結合,循環六個過程,一切的一切好似都水到渠成。
“都習慣了……不是這樣的,再來。”
他捏著崖柏珠,就像是那天寒冷的夜晚,在貧民窟的獨棟破屋子中,與流浪漢對戰,還不會本地話的他,第一次接觸如此有力量的音調,一字一頓皆入耳印在心頭,清晰無比,彷彿是……
那時還未上學就頭次接觸到了蘋果的英語“唉剖”一般,牢記於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