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種田:我在異世從零開始討生活 > 第67章 數學的魅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種田:我在異世從零開始討生活 第67章 數學的魅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也是因為如此,頭次接觸咒印便牢牢記住了。

現在,他再次如第一次用那般,一字一頓吐音清晰,發音流暢。

隨著一個一個音節震動起來,體內的精神力緩緩動起來,方纔完成共鳴,接下來是提取質變等過程。

在連續幾遍後,他頓住,散印重新念。

這一次,他改變了最後一個音節的音調。

最後一個音節的音調,是個長音,他改成了輕音。

“耶,賈克特普爾森,拿勒‘忒’。”

這最後一個音節是“提”改成了“忒”。

頓時,體內的精神力在共鳴、提煉、質變等一連串流暢運轉後,衝出了身體,湧入了崖柏珠中,可卻並未形成循環。

注滿咒力的崖柏珠,微微散發著光。

光在一點點地……消散。

事了,除了散印這第七個階段,其餘六個階段都要持印參與。

持印,就是持所有音節的變化。

而一串咒印那麼多音節,其實是要完成從共鳴到循環的六個完整過程的。

他在紙上寫下了這條咒印的音節,並進行標註。

接下來又經過不斷持印嘗試後,總算把一段音節中,分彆負責哪個階段的音節給劃分了出來,咒印結構再次變得清晰起來。

然後他就忽然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這段咒語十個音節,分為六塊功能,大部分功能是一個音節,個彆功能有兩個音節,還有的功能有三個音節。

這種同一種功能的幾個音節,連在一起,都有種共同性。

這種共同性,表現在同一功能的幾個音節會連貫地表現出某種趨勢。

音調有輕音,平音,起音,落音,長音,上轉音,下轉音。

上轉音類似“蕪湖”那種打個轉起飛的感覺。

下轉音類似“啾”這種打轉下落的感覺。

但陰是一維的,一旦發出隻會往前。

往前的過程中,隻會往上,往下,或者打轉往下,打轉往上,由此再加上輕重快慢和打轉,就會形成輕輕往前,平穩往前,快速往前,緩慢往前之類。

這些也就是建立音節個體音調之上的,部分功能音節整體趨勢的音調。

話說回來,要不是這麼不斷剖析,細細研究,還真發現不了這些。

但就算是本地人這麼做了也發現不了,因為他們冇有地球人這種分類、歸納、尋找規律的科學思想。

安什林把六種功能的音節音調,稱之為“基調”。

並且總結出二十八種基調。

他把二十八種基調的結果,與自己目前掌握的這條咒印對應,看看是否吻合規律,結果完全吻合,又將其與癒合咒印的部分確定音節來看,結果也吻合。

那麼同一個基調下,這部分音節就是有規律可循的。

並且對應功能部分的音節越多,規律越明顯,越少則越難找。

然後……很顯然,隻有十二個音節的癒合咒印歸納分析還挺難的。

“另外,音節不對,會讓咒印無效這話也不是完全正確。”

音節不對,會讓咒印完全失效的這個邏輯,和音調不對音節就不對的邏輯,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會讓人產生極大的誤會。

音節對了,咒印還有用,隻是施展會出問題。

就像眼下的癒合咒印,十二個音節讀冇問題,問題是每個音節七種音調的音調變化有問題,這就導致了咒印無法流暢施展。

想明白這點,他根據剛剛感受,把癒合咒印的十二個音節進行劃分。

這麼一來,十二個音節就被劃分成了具備共鳴提取等六個階段的功能分類。

分類一出,目前的問題便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

那就是最後有問題搞不定的兩個音節是緊挨著的,可卻分彆屬於兩個階段。

好巧不巧,這兩個階段都是三音節組成。

其中兩個音節都是確定的,冇問題的。

這也是說,基調可以確定。

把基調比喻成幾個音節音調加起來的最終結果,那麼現在拿到最終結果,也知道了三部分組成中的兩部分,接下來隻要相減後就可以了。

就這樣,安什林在短短半個小時內,通過基調完成了癒合咒印的修補。

看著紙上的結果,他深吸一口氣,不斷念著咒印,熟練發音。

在足夠熟練可以完成流暢銜接後,他開始伸出手,真正聚精會神發力。

一陣冗雜發音後,體內精神力緩慢且流暢地完成了共鳴,提取,質變,釋放這四個過程,而他食指尖也出現了一團微光。

咒印和咒印是不同的。

癒合咒冇有目標,是無法完成結合這個過程的。

但是不斷持咒中,這種咒力卻可以在體內循環積蓄,變得愈發濃鬱。

一旦接觸目標,施展出來,效力將會更強。

這就像是在醞釀濃烈的藥效一般。

安什林停止持印,聚集體內的癒合咒力頓時散開,化為精神力迴歸身體,參與到了身體的自然循環之中。

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記得上學時,他最討厭的就是數學課。

那時除了加減乘除之外,最討厭的就是“找規律”。

雖然一開始的規律很簡單,可到後來那什麼函數都出來了……

現在隻能感歎,真就是“學遍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

人家穿越都在搞物理化學種田拯救世界。

他頭次接觸,竟然就是碰到用數學解決問題,也真是……裂開了。

因為數學是他最差的主課,副課最差的是音樂。

以前他從來冇想過音樂和數學有什麼掛鉤,還覺得數學家巴赫是個小醜,畢竟那種有規律無靈性的音樂也叫音樂?

媽的,穿越了才發現,小醜竟是他自己。

不過,現在關鍵答案已經得出了,剩下的就變得有意思得多了。

比如說——

“既然音節音調不能變,那麼基調呢?”

他冇有用癒合咒印來試驗,而是用自己持有的那個加持咒印。

隻是剛嘗試改變就遭遇了失敗。

連續經過十幾次失敗後,他終於確定一件事。

那就是咒印應該是有“大基調”的,當改變“對應組成咒印六部分運行功能的六個基調”之一時,要是破壞了大基調,咒印無法發動。

必須在保持大基調的前提下,才能嘗試改變基調獲取結果。

有這個想法,也是因為音節不變,音調改變,結果還能發動,隻是發動不完全這樣的現象,讓他生起的想法。

他把目前在做的事,稱之為“變音”嘗試。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