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諸天:從不死亞人開始 > 第五十五章 初學丹道,內外雙修(求追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諸天:從不死亞人開始 第五十五章 初學丹道,內外雙修(求追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初次目睹自身三屍顯化,那種源於生命本源深處的惡欲、惰性與妄唸的具象,帶給羅林的衝擊是巨大的。

這並非外在的敵人,無法以力破之,唯有以心降伏,以道化之。

不過羅林並未慌亂,也未強行去斬殺,以他如今的修為境界,想要徹底斬卻三屍無異於癡人說夢。

當下最緊要的,是依照傳承,調息定心,最大限度地削弱三屍對自身修行的影響,穩固初入的道基。

心神沉入靈台深處,那輪黃色的太陽依舊高懸。

“大約初機病痛,昏沉、散亂二種儘之。

卻此有機竅,無過寄心於息,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

心一動,而即有氣,氣本心之化也……”

道理樸素而直指核心,修行初期的障礙,無非昏沉與散亂。

對治的關鍵,在於將飄忽不定的心,寄托於呼吸之上。

呼吸,本就是心唸的波動所化,心念一動,氣息便生。

羅林明瞭,識神,即後天思維意識過於活躍,便會妄念紛飛,如同水麵被不斷投入石子,難以平靜。

而要壓製這些妄念,就必須讓呼吸的節奏與心唸的波動逐漸同步合一。

不再刻意引導炁息在經脈中奔騰,而是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最基礎,也最根本的呼吸之上。

存心於聽息。

但聽的,並非呼吸的聲響,而是追求一種聽其無聲的境界。

意念專注於鼻端呼吸的細微往來,卻不讓耳朵真正聽到氣息出入的聲音。

一旦聽到了聲音,便說明氣息尚且粗重浮躁,未能細微。

故隻有耐心地,一絲絲地將呼吸放得更輕、更柔、更緩。

照此而行,呼吸愈放愈微,意念也隨之愈微愈靜。

外界的一切彷彿都已遠去,乾元觀的靜謐、山間的風吟、甚至時間的流逝都變得模糊不清。

整個世界,彷彿隻剩下那若有若無,趨於寂滅的呼吸。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幾個時辰,或許隻是一瞬。

忽然間,連那已經微細到極致的呼吸感,也驟然斷絕。

並非窒息,而是一種奇妙的息住。

口鼻呼吸彷彿天然停止,周身毛孔自然闔辟,一種溫暖融融如同春回大地般的真息,自丹田氤氳而生,流轉全身。

在這一刹那,萬念俱寂,靈台空明,一種超越了昏沉與散亂的,本自具足的清淨心體,如同被拭去塵埃的明鏡,清晰地映照出來。

也就在這真息來臨,心體初顯的瞬間,那原本在靈性層麵張牙舞爪、蠢蠢欲動的三屍之影。

彷彿被一股無形的清光拂過,其躁動與影響力明顯地被壓製削弱了下去。

雖然它們依舊存在,如同根植於靈魂深處的陰影,卻不再能輕易地掀起妄唸的波瀾。

…………

當羅林再次睜開雙眼時,是被一種久違的,強烈的生理需求所驚醒——腹中如同擂鼓般的饑餓感,以及喉嚨的乾渴。

然而,與這饑渴感一同到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神清氣爽。

並非力量的增長,而是一種心境的空曠。

內心積鬱的塵埃被一掃而空,變得窗明幾淨,看待周遭天地,都感覺格外清晰開闊了許多。

往日那些不經意間冒出的雜念、潛藏的焦躁,此刻都消弭了大半。

“醒了?”一個溫和的聲音在一旁響起。

羅林轉頭,隻見茅山掌教靜一真人不知何時已靜坐於室內的另一個蒲團上,正笑眯眯地看著他。

在其身旁,擺放著一個食盒,裡麵是幾樣清淡卻精緻的食飯,還有一壺清茶。

“感覺如何?”靜一真人問道。

羅林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體內那趨於平和的真息與澄明的心境,恭敬回道:

“回掌門,弟子感覺,內心清靜了許多。”

靜一真人滿意地點點頭:

“初識三屍,便能以調息之法初步壓製,已屬難得。

先用餐吧,修行亦需腳踏實地,不食人間煙火,那是古修在了得,天地靈機充裕時的境界了。”

靜一道長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如今天地環境大變,靈機衰頹,修行者已難以單純依靠采炁辟穀來維繫生機、淨化肉身。

一日三餐,攝取五穀精華,反成了必要。

而這飲食入腹,雖能補充精氣,卻也難免帶來濁氣,滋養那喜葷腥、好睡臥的下屍,實是兩難。

羅林依言用餐,茅山飲食自有規矩,遵循“四厭五忌”。

五葷,指韭、薤、蒜、蕓薹、胡荽五種。

因其辛臭之氣被認為會昏蔽神明、伐傷本性,妨礙陽神修煉,是絕不入口的。

四厭,指牛肉、狗肉、烏魚、鴻雁,亦因種種緣由被視為禁忌,其餘的河鮮、禽類、時蔬則無妨。

熱騰騰的飯菜下肚,一股滿足的暖意流遍四肢百骸,驅散了修煉帶來的些許虛乏。

然而,正如靜一真人所言,飽暖思人慾。

一股慵懶的、昏昏欲睡的惰性也隨之悄然滋生,這正是下屍被滋養後開始作祟的跡象。

羅林心念微動,體內那已初步馴服的先天之炁自然流轉。

如同清泉流過,元神為之一清,那股剛冒頭的惰性便被驅散,神智恢複清明。

靜一真人將這一切看在眼中,眼中讚賞之色更濃。

待用完餐,靜一真人才緩緩開口道:

“你既已初步入道,窺見門徑,往後修行便需有所側重。

八大神咒乃根基,需日日持誦修習,不可懈怠。”

“此外,我觀你體質特殊,異能玄奇,或可與丹鼎之道相互印證。

我茅山丹鼎一脈,於內外丹法上,於整個玄門也算傳承最為完備者之一。

金丹大道,分內丹外丹,內煉性命,外借藥石,內外雙修,互補互濟,方是成就金丹的正途。

你可往丹鼎院一行,那裡自有長老為你講解入門。”

羅林認真聆聽,內丹修煉自身精氣神,外丹藉助天地靈藥,若能結合,或許真有奇效。

靜一真人袖袍一拂,一枚材質特殊、觸手溫涼的白色玉簡出現在他手中,遞向羅林。

“靈官殿內,諸派論道已畢,這是三一門左若童門主留下的《逆生三重》修煉法門,以及他本人的修行心得。

此法講究將自身逆煉返回先天一炁狀態,玄妙非常,或能與你的先天異能及不死特性有所互補,你可仔細參詳。”

靜一真人頓了頓,語氣變得更為鄭重:

“至於其他各派交換而來的鎮派功法,諸如龍虎山《五雷正法》、全真《雷炁內丹法》、靈寶派《飛仙度人經法》等,其傳承副本皆已收錄於藏經閣核心區域。

你若有暇,可憑此令牌自行前往觀閱,但切記,不可貪多。”

說著,又將一枚刻有雲籙的木質令牌交給羅林。

“玄門各派傾囊相授,此乃千年未有之機緣,亦是莫大因果,孩子,還是那句話,莫要貪多躁進。”

羅林雙手接過玉簡與令牌,隻覺入手沉重。

“弟子羅林,銘記於心!”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